音乐美学在民族乐器扬琴作品演奏中的体现

2022-05-10 18:40:05 | 浏览次数:

【摘要】音乐美学是以探究有关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根本的一种音乐基础理论学科。它以音乐的实质和特性、音乐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表演和赏析、音乐艺术功能、音乐审美作为研究目标。古今中外的扬琴作品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曲目派别在民族器乐的舞台上发挥着它音乐美学中的韵味和魅力,使中国音乐美学的意境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音乐;美学;扬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种具有艺术性、色彩性、神圣性的声音,也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美学通过对音乐的鉴赏美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从老子推崇自然而非认为美的“大音希声”到荀子《乐记》的“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再到嵇康考虑到音乐本体与本质问题的《声无哀乐论》,无一不体现了蕴含音乐本质的美学思想和价值。

扬琴,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鲜明,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扬琴主要被广泛运用于民歌、戏曲、曲艺的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初期的音乐作品在形成的四大派(四川扬琴、广东扬琴,江南丝竹,东北扬琴)中因地域的音乐文化体现了其传统织体曲目旋律的音乐美,在不断发展创作中,扬琴作品的演奏技法方式通过改编、创新,借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曲目作品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使扬琴发展的舞台更加广阔。与此同时,对传统作品、新兴作品以及不同风格作品的音乐美学探究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具有戏剧情节音乐美的传统扬琴作品《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是一首以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为背景的音乐武曲作品。作品的题材与构思,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美学深处探求具有民族气质中国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刻画林冲英雄落难、怒火满腔、冲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豪情壮举。为了突出作品的民族神韵与风骨,作者融入了昆曲的音乐基调,使音乐主题带有悲壮阳刚的气质,充满了浓烈的抗争与胆魄,极具戏剧性与哲理性。

全乐曲总共分为四部分,即慢板,夜奔,风雪,上山,体现了一位在处于困境中的英雄展现的民族气节和壮美。

慢板:开篇的引子,双音琴竹铿锵有力的齐奏运用,使音乐作品的视听效果给人以抑扬顿挫的有力气势。仿佛起鼓的节奏,将音乐从点奏到低沉的轮奏,音响效果更加丰满,音乐的主题在低音区浑厚有力的轮奏中呼之欲出。此段低音区的第一段的慢板通过低沉的音色,展现了林冲蒙受不白之冤被贬至此,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力回天的愤慨悲凉心境。第二段的慢板转到了F调,运用的主题和第一段相同,但换了新的调性。从简单的单旋律的轮音演奏到两个声部高低不同旋律的演绎,使乐曲的思绪情感更加深厚,最后的泛音空灵深远,不禁令人感伤哀叹。

夜奔:以一节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刮奏表现特殊的音乐的效果进行过渡转折,进入上下部主题交错的小快板,感受林冲夜奔的坚定信念。具有节奏性的小快板之后紧接着是极具京剧戏曲风味的乐段,乐句层层递进,重复前面的落音,增强了音乐的戏曲打击乐效果。随着四连音的长串快板演绎,将乐曲推向了一个扣人心弦的高度。

风雪:乐曲运用大量的半音进行,突出了风雪交加的环境和人物复杂难掩的内心情感,半音上下行的由弱到强再到由强到弱,增添了音乐的渐变色彩和紧张感。在最后的半音循环后的摇拨上,经过多次渐强渐快的滑音抹拨制造出漫天飞雪的情景,给人以极强的音乐感染。

上山:风雪之后情绪的高潮紧接着是更加恢弘的音乐华彩,此段运用双音琴竹的轮奏和音节击打展现了音乐广板的广阔,使人豁然开朗,具有浓重戏曲色彩的打击乐演奏揭示了整曲的戏曲美内涵。

二、具有画面意境音乐美的新派流行扬琴作品《落花·夜》

《落花·夜》是一首曲风优雅唯美的新兴扬琴作品,作品以新颖的音乐创作技法和音乐语言,在众多以往扬琴作品中别具一格。乐曲飘渺朦胧的音乐,给人以一种空灵感,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梦境。整曲基调忧伤,在回忆过往美好的同时,又感叹世间的瞬息万变,影射了现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全乐曲结构总共分为五部分,自由中不失缜密,乐段与乐段之间音响效果差异明显,但过度的又衔接自然细腻,引人入胜。

第一部分:由一段简短的富有情思的诗给乐曲的开头披上了诗情画意的面纱,徐徐打开后便是引子音乐的无限伤感,主题重复后将情思渐渐推进,无限延伸到另一个回忆画面,使人无尽遐想感慨。

第二部分:慢板,发展了引子的主题,将调性转到b小调,给人新鲜的感觉。反竹的演奏诠释了音乐的第二主题,意境空灵,从回忆中体现音乐的美好。紧接着长琶音华美充实着高声部旋律的音乐织体色彩,一气呵成,使人心情荡漾,最后的转调又延续到了主题音乐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部分:乐曲变成了宽广的轮音音乐主题,仿佛在叙说以前的故事,忧伤的情绪贯穿了整个乐段,情绪不断推进,使人激动,在最后的音乐中又由强到弱慢慢回归平静,感受到了音乐的大起大落。

第四部分:音乐结构复杂的快板乐段,音乐气势在乐曲的级进中慢慢扩大,整个乐段仿佛与乐曲主题没有切合点,但实则思绪飘远放空后的情感碎片,经过慢慢整合,音乐旋律通过上下两声部的配合演绎不断扩大音程效果,最后将整曲推向一个新高度。

第五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高低二声部的安静演绎,仿佛时间停止,世界都安静了,回忆固然很美,但也会成为过去。画面定格在了这一幕,音乐的意境美和画面美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具有世界人生感悟意义音乐美的探索性扬琴作品《秋梦藕》

《秋梦藕》是一首对生命感悟的探索性创新作品。乐曲将民族器乐扬琴通过西式弦乐化的风格展现出来,勾画出一幅落叶深秋的苍凉景象,感慨人世间的众多无可奈何。整曲音乐色彩覆盖着淡淡愁情,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贯穿于音乐主题中,体现了人文思想音乐的美学观。

全乐曲通过“秋”“梦”“藕”三个主题分成了三部分。“秋”对应感悟的是儒家思想,悲喜有度;“梦”对应感悟的是道家思想,空灵玄妙;“藕”对应感悟的是佛家思想,缘起缘灭。乐曲段落之间各自独立,阐释着不同的人生意义。

秋:音乐主题通过半音音阶的上下级进展现出了一幅落叶残秋的凄寥景象,乐句简单,半音的凄凉感,表现人生的无奈和苍凉。轮音模进带给人特殊的音响效果,听上去秋风瑟瑟,落叶飘零。音乐的最后再现了刚开始的主题音乐,轮音弱奏透着惆怅的情绪,带着些许无奈。

梦:高声部的主音旋律点奏,低声部的重复连音,将音乐音响效果表现的空灵虚幻,梦幻的从宁静岛激烈再回归宁静,体现了道家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哲学思想。音乐主题的变奏表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使人内心神往。经过主题再变奏后,伴奏的织体更加紧密,使音响效果更加空灵虚幻,犹如梦境般的意境。

藕:乐段用单音和延绵轮音的结合表现着“藕断丝连”的主旨,单音的“断”和轮音的“连”结合在一起,使音乐表现了如藕掰断的一刹那,藕的丝还连着,表达了佛家思想的生死轮回,灵魂不灭。音乐主题不断层层推进的变奏转调对比将乐曲推向高潮,交相辉映地演绎,直至最后揉弦的豁然开朗,仿佛已经看透万事万物,对生死的豁达与超然,给人以一切终归本质的大彻大悟结束全曲,发人深思。

四、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音乐美的中西合璧式扬琴作品《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一首描述新疆塔吉克民族风情的乐曲,改编自小提琴曲,是一首通过西方乐曲移植过来的扬琴作品,其中,具有新疆风味乐器的冬不拉式演奏更为乐曲增添一大亮点。全曲欢快热烈,表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

全乐曲具有浓厚的民族風情,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引子、纵情高歌和热烈欢舞。

引子:整齐强劲的八度双音将一幅如诗如画的新疆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感知草原美的广阔和无垠,轮音夹带的琶音使大家的视野更加拉近到神秘的塔什库尔干,仿佛将要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地方。

纵情高歌:单线条的高音部分的轮音使主题音乐呼之欲出,旋律优美,流动感强,仿佛牧民们在马背上高声歌唱动人的歌曲。紧接着主题音乐又采用低音的双轮音演奏一遍,音响效果浑厚有力,跳度大并使音乐延续广阔的歌唱性。随后的高低旋律的二声部演奏使音乐织体色彩更加丰富饱满,延续了新疆地域音乐的歌唱性。接下来是用手拨弦的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音色清亮,弹拨结合,富有节奏的跳动感。

热烈歌舞:小段音乐华彩过后便进入整曲的快板,主要运用的是复拍子的节奏旋律来表现新疆人民的能歌善舞。旋律富有舞蹈性,节奏感强,颗粒性强,点状音的弹奏使乐曲产生跳跃美和流动美。转调后的音乐更加热烈欢快,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不同的节拍变换表现舞蹈场面的欢乐,使用装饰音表现音乐的活泼,双声部演奏使音乐饱满有力。重复慢板的音乐主题后开始了音乐音位的各种交错移动,使音乐由点到面表现得一气呵成。最后,越来越快的音乐演奏将乐曲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在简短有力的双音中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博大精深的音乐美学并不仅仅只是通过几件音乐作品就能展现出来的,本文笔者只是列举了扬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来阐释。音乐美学的体现一直贯穿在音乐作品中,并通过它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丰富着一件又一件出世的未知的或已知的扬琴音乐作品,使其内在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得以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扬琴这件不大众化的民族乐器也需要更多更好的具有独特音乐美学思想的作品使更多的人认知,从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受体验、哲学思考、审美境界和艺术享受。对于我们自身来讲,音乐美学的探究绝不能浅尝即止,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要深入它的本质和规律,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只要音乐作品存在,就会有它自身音乐美的思想和体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和发现,同时也希望扬琴音乐在民族乐器的大舞台上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为音乐美学艺术增添一道又一道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项祖华.项祖华扬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0).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芮伦宝.江苏省音乐考级系列-扬琴[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12).

[5]桂习礼.中央音乐学院扬琴考级曲目[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04).

[6]王文礼.中国扬琴音乐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

[7]秦太明.论音乐形象的多维性.中国音乐[J].2006(04).

[8]朵兰娜.许学东扬琴作品分析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作者简介:江城卉子(1992—),女,汉族,湖南人,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专业为中国乐器演奏(扬琴方向),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专业。

推荐访问: 扬琴 民族乐器 美学 演奏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