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对纵隔淋巴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5-06 12:45:02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04-02

【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对纵隔淋巴结核诊断的方法及其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纵隔淋巴结核120例,选用16层螺旋CT进行胸腹部的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2种扫描均选择10mm层厚和1.25mm层厚两种方案,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核分区 4区最高(101例)。常规平扫层厚1.25mm在密度不均匀、细小钙化等影像表现上均显著优于层厚10mm(p<0.05)。增强扫描层厚1.25mm与层厚10mm在淋巴结破溃、淋巴结分隔显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具有高速、高空间分辨率的扫描特点,从而获得与常规CT相比更高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度,值得重视。

【关键词】16层螺旋CT;胸腹部;扫描;纵隔淋巴结核;诊断

CT检查是当前临床诊断纵隔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以证实。随着CT设备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16层螺旋CT的出现和推广为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带来了更大的突破。16层螺旋CT的空间分辨率极高,视野更加清晰、广阔,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借助增强扫描方式能显著增提高检出率[1]。本文通过比较16层螺旋CT的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来探讨16层螺旋CT的更具价值的扫描方法,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12.03期间确诊并收治的纵隔淋巴结核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9-76岁,平均(32.63.8)岁。120例患者均经经抗痨或经病理确诊疾病。

1.2 CT扫描与阅片

设备选用美国通用公司16螺旋CT,参数为120kv、160mAs,螺距1.375:1,准直器宽16*1.25mm,120例患者均使用此仪器进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两者均先后以层厚10mm、层厚1.25mm标准进行扫描,后者需静脉注射碘海醇,扫描范围为整个胸腹部。

所有患者的CT影像资料均由选定的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一同阅片并记录和分析数据,阅片时着重观察、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数量、部位、大小、密度等特性,以AJCC-UICC制定的国际淋巴结分区标准(1996年)为依据进行分区[2]。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应用配对四格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纵隔淋巴结结核分区

120例患者中,淋巴肿大位置分布为:2区43例,3区38例,4区101例,5区、6区各19例,7区93例,其中累计分区≧2个者86例,合并肺结核83例。

2.2 常规平扫结果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平扫层厚1.25mm在密度不均匀、细小钙化等影像表现上均显著优于层厚10mm(p<0.05),具体表现为:密度不均匀109例vs886例,(2=5.63,p=0.0293);细小钙化96例vs81例,(X2=6.72,p=0.0253);中心低密度坏死99例vs68例,(X2=7.79,p=0.0138);中心脂肪密度105例vs76例,(X2=6.98,p=0.0216)。

2.3增强扫描结果对比

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主要为不均匀强化、淋巴结分隔等特点。增强扫描层厚1.25mm与层厚10mm在厚壁及薄壁强化(89例vs86例,X2=3.56,p=0.5869)、不均匀强化上(95例vs89例,X2=3.89,p=0.6821)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淋巴结破溃(109例vs91例,X2=4.89,p=0.0362)、淋巴结分隔显示(108例vs98例,X2=5.69,p=0.032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纵隔淋巴结肿大是纵隔淋巴结核的主要表现,其影像学表现与淋巴转移瘤、淋巴结增生、淋巴瘤、淋巴结节等病症相似,因此在CT影像诊断上需要仔细鉴别,存在一定难度。该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多发于中青年患者,老幼群体则少发,4区淋巴结最为高发,7区次之,且多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并发,本文中120例患者中,累计病发分区≧2个者86例,占比71.7%。

纵隔淋巴结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进程直接相关,淋巴结核灶的常规平扫多表现出结节肿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淋巴结中心坏死、边缘清晰或不清晰、细小钙化灶等特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上述影响特征的表现上,16层螺旋CT1.25mm层厚平扫与常规10mm层厚平扫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1.25mm薄层平扫能更清晰、准确的呈现出病灶密度、边缘特征、中心脂肪密度等特征,其影像具有更高的辨识性、准确性、及时性等诊断价值。

增强扫描下,纵隔淋巴结核灶能明确显现出厚壁或薄壁强化、淋巴结坏死、结构不完整的薄壁环状强化、纵隔脂肪间隙条索状增强等特征[3]。与常规CT相比,16螺旋CT进行胸腹部增强扫描在细小钙化、淋巴结破溃等病变显影的显示和辨别上更具价值,前者几乎难以发现这些病变[4]。本文中,112例患者(93.3%)的16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明显可见淋巴结融和或破溃、环形强化、中心坏死区分隔等特征,能充分证明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价值。

综上,笔者认为16层螺旋CT具有无创、患者依从度高、密度分辨率高、快速、扫描范围广等优点,尤其是1.25mm的薄层增强扫描更是能够明显改善和提高CT影像,使得病灶结构更为清晰,并能及早发现病灶周围组织的病变或转移,从而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可以说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在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安全性高的诊断价值,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雄钦,杨相池,刘劲松等.成人纵隔肺f]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 CT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3):175-178.

[2]冯会蓉.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对纵隔淋巴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0,7(8):195-196.

[3]李雯,李辉,白洪忠等.高分辨率CT在纵隔淋巴结核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河北医药,2010,32(12):1608-1609.

[4]罗明月,陈世林,赖丽莎等.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28(3):338-342.

推荐访问: 纵隔 胸腹 淋巴 结核 螺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