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03 17:55:02 | 浏览次数:

【摘要】和本科类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更占优势,但是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普遍偏弱。如何改变这一弱势,让计算机思维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间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成了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思考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计算机思维培养的意义角度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短板,并给出了计算机思维能力构建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们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思维

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现代中国,计算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古希腊先哲泰勒斯通过计算来年天气变化,大规模低价收购榨油机,等到第二年橄榄丰收时,泰勒斯通过高价租用榨油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如今,我国职场上动辄月薪上万的人群,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思维不只局限于计算机专业,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在自然科学当中,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思维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一)能帮助计算机专业学生快速找到思路

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计算能力已经成了文科、理科、工科类众多专业的基础,对于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们讲一些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们从众多问题中抽身出来,快速找到思路。比如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会从程序设计的组织架构上,确立计算机思维的重要价值。也有的教师会在课程设计上,强化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加强计算机思维这项素质训练。

(二)可以让计算机的专业问题变得简单化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知识内容涉及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内容。学生们只有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才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众多学生当中脱颖而出。例如有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会给出猴子吃桃子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用C语言解决问题。在最初摘的许多桃子中,每天吃掉一半,并再多吃一个。第十天时,发现桃子只剩下一个。像这类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循环结构,对于循环条件的查找,需要从满足count>0时开始执行,根据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运算,可以采用公式t1=(t2+1)*2。通过将问题简单化,学生们的计算思维将会逐步得到加强。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短板

(一)师生对计算机思维的认识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课程的讲解,却不太重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修满学分,并不注重学生们毕业时的就业率是多少,学生们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至于计算机思维能力,学生们往往也只是自己在业余时间的学习中独自摸索。另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更短,他们不能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许多问题还需要他们在工作中继续探索,所以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更为必要。

(二)教师的授课缺乏计算思维的引入

在许多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当中,都缺少计算机素质教育这项课程,这是由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定位造成的。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业性人才,让众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职场生活。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不像本科教育,更加注重通识教育。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太过注重实用性,那么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量只能局限于大学期间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众所周知,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就翻一番,显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将会快速过时。因此,在传授给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对学生们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将会帮助学生们在毕业后的职场生活中走得更远。

(三)计算思维的教学资源无法共享

近几年来,“共享经济”这个詞语越来越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新兴事物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自身的教学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将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内容放到网络上,也不会像美国的知名院校那样,特意制作教师的授课视频,放到专有的共享网络平台。因此,许多优质的计算机教学视频无法得到共享,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授课内容早已经过时,跟不上最新的科技发展的趋势。如果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很好的交流,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损失。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构建策略

(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渗透计算思维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在校时间有限,他们的计算思维的养成需要在课堂上,并非单独开出专业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渗透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们的作业量来突出实践项目,从基础知识的延伸上拓宽教学体系。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对此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的衔接人手,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还可以在基础课程中多渗透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C++、Python等。比如C语言中有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三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如兔子都不死,问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写代码解决。

(二)在计算机项目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和安排的学习。项目教学法要从老师、学生之间的情境构建中,将项目任务和知识点互相联系,学生在其中主要扮演协助的角色。例如在ⅦP程序设计中,在教学目标上可以划分成示范项目、实训项目以及练习项目。第一个示范项目主要的负责人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学生起到辅助的作用;练习项目主要是实验类项目,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在项目进行法流程构建上,无论是项目的分工还是工作的具体落实,都要从具体开发中解决问题。最后还有项目的评价,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的形式,了解不同小组间的项目内容,从而培养计算思维。

(三)搭建师生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

共享单车的兴起带动了一系列共享科技的蓬勃发展。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着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在互联网发展愈加迅速的今天,他们可以建立起高职院校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交流论坛。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放到论坛当中,鼓励其他院校的专业教师对课程进行点评,并逐步丰富论坛中的课程内容。在师生互动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让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独立操作的机会,无论是编写程序还是设计网站,或者是设计书籍杂志封面,在丰富的资源背景下,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会迅速提升,计算机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长足发展。

结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们在校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们在职场中走得更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们要在基础课程和项目课程中积极引入计算思维类问题,主动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们更快地成为专业计算机人才。

推荐访问: 计算机 高职 思维能力 试论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