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优化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22-04-09 08:25:42 | 浏览次数:

摘  要:羊肚菌在本质上构成了可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此类特殊的菌种直接关系到土壤酶是否具备应有的活性。因此在优化栽培羊肚菌的相关实践中,应当全面探求土壤酶活性与栽培技术二者的内在联系以及具体栽培技术。

关键词:羊肚菌;栽培技术;土壤酶;影响

中图分类号:S15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932048

羊肚菌从外在形态来看很类似盘菌,其自身具备圆形或者不规则的网状褶皱形态,同时具备显著的药用与食用价值。如果能够全面明确土壤酶活性与栽培方式之间的联系,则有助于显著提升羊肚菌的整体产能,确保羊肚菌能够体现其鲜美味道与入药价值。

1     栽培技术的具体优化

羊肚菌本身具备优良的入药价值以及营养价值,此外针对此类食用菌已经致力于长期人工栽培研究。在栽培羊肚菌时,积极开展羊肚菌繁殖方式的研究,逐步揭示羊肚菌人工栽培遗传机理,十分必要。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个别以新鲜的粉碎后羊肚菌作为菌种,大多运用培养菌丝的方式,或者菌丝扭结成菌核来作为菌种。然而不应当忽视,如果单纯运用仿生栽培的举措,忽略贫瘠环境胁迫或者逆环境刺激与气候、土壤因素、生活史相应阶段的关系,那么羊肚菌人工栽培产量将很难重复,并且表现为偏低的生物转化率,甚至严重损毁了土壤生态平衡。

近些年来,大田栽培羊肚菌的技术正在受到更多关注。大田栽培具备相对较优的稳定性以及重现性,其中涉及到菌种选择、覆膜技术以及水分管理等各项要素。在实施播种以前,对于遮阳棚或者遮阳网应当妥善进行搭建,确保其能够符合保湿、保温以及遮光等性能。

在播种环节具体完成以后,应当进行后续的覆膜操作,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黑膜或者白膜覆盖,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覆膜操作可以将其调整至营养袋,放置完毕以后。通过运用上述举措,现有的土壤温湿度就能有序予以保持,进而整体上保持菌丝的生长环境。在出菇过程中,应当清除过多杂草以及蔬菜、树叶等覆盖物,避免子实体出现虫蛀或者腐烂等不良状态。

2     土壤酶活性受到羊肚菌栽培带来的影响

土壤酶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组分之一,是土壤中有机代谢动力,具有加速土壤生化反应速率的功能,直接参与并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所以土壤酶活性能够反应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田栽培羊肚菌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栽培方式。实质上,土壤酶活性会受到羊肚菌菌丝生长给其带来的某些特定影响,针对羊肚菌大田栽培过程,研究羊肚菌菌丝生长过程中相应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变化规律,进而从全方位视角来着眼优化现有的栽培技术,并且筛选适当菌种,突出价值。因此为了探明土壤酶活性由于栽植羊肚菌而遭受的各类影响,应当密切关注土壤在当前阶段的蔗糖酶、土壤中元素、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淀粉酶等各类指标,运用动态视角来测定上述各项数值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环境条件的动态关系。

由于栽培羊肚菌而改变土壤酶原有的活性应当包含如下影响。

为了加快菌丝生长并且保持其应有的旺盛活力,应当因地制宜选择与羊肚菌株相适应的栽培条件。具体而言,对于菌丝生长的不同阶段应当控制好不同的含水量,适宜的培养温度以及pH7.0~8.0的土壤酸碱度,大田栽培羊肚菌则以棕黄土或者水稻土为最优的选择。在进行栽培时,应当控制在0.3kg/m2的用种量以及3个/m2以上的补充营养菌袋,并对其施行2个月的覆膜处理。与此同时,多数时间限制于30%以内的土壤含水比例,将会拥有较高的实体产量。

对于施行大田栽培的出菇羊肚菌而言,如果能够适度延长整体上的栽培时间,那么与之有关的土壤纤维素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其他物质都将会表现为特定的波动状态。如果延长了栽培时间,则纤维素酶与蔗糖酶反而将会减低其原有的活性。至于过氧化氢酶以及淀粉酶,上述二者呈现反向的波动趋势。在大田栽培下种以前,某些土壤即便表现为偏低的特种酶活性,然而其并非必然影响到后期的菌株栽培。

对适用于大田栽培的措施,某些羊肚菌菌丝在未出菇的状态下就已遭受损坏,那么将会表现为特有的酶活性改变趋势。通常来讲,对于大田栽培需要密切关注其中涉及到的有机质总量、土壤酶活性、速效钾投入量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在必要时,可以选择轮作方式来栽培羊肚菌。同时,优化栽培技术还需完成合理施肥,对于均衡性的土壤肥力进行有效保障。

3     结语

经过全面分析可知,技术人员在栽培羊肚菌时,是否能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优良栽培技术,较大程度上受土壤酶自身表现出的活性特征直接影响。截至目前,栽培羊肚菌的各项有关技术都获得了突显的优化与改进,但从整体面上来看,仍然欠缺完善性。因此在未来栽培实践中,对于栽培羊肚菌涉及到的土壤酶相关影响仍需着手进行深入探究,确保其能够服务于羊肚菌栽培生物产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卫红,唐杰,何晓兰,等.四川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现状分析.食药用菌,2016,24(3):145-150.

推荐访问: 栽培技术 土壤 其对 活性 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