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兰作曲家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的创作特点

2022-05-15 11:25:02 | 浏览次数:

【摘要】波兰历来就是盛产音乐大师的国度,世人所熟悉的肖邦和莫纽什科之外,还有许多优秀而又不为我们熟知的音乐家,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波兰音乐史中一位音乐奇才。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部交响作品、十二首艺术歌曲、四首弥撒曲、一部弦乐四重奏、两部戏剧配乐和一些军旅、电影题材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无不都是绚烂的花朵,就如同他短暂的24岁的生命一样,都是音乐圣坛上永不凋零的雏菊。

【关键词】波兰;音乐;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波兰历来就是盛产音乐大师的国度,在我们所熟悉的肖邦和莫纽什科之外,还有许多优秀而又不为我们熟知的音乐家,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是其中一位,他是波兰音乐史中一位音乐奇才。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部交响作品、十二首艺术歌曲、四首弥撒曲、一部弦乐四重奏、二部戏剧配乐和一些军旅、电影题材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无不都是绚烂的花朵,它们就如同他短暂的24岁的生命一样,都是音乐圣坛上永不凋零的雏菊。

一、生平介绍与学习历程

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Franciszek Maklakiewicz),1915年9月22日出生于姆什乔努夫,一座位于沃科热沙河边的几千人口的小镇(属于当时的华沙省,今天属马佐夫舍省日拉尔杜夫县管辖)。父母亲为风琴师杨·马克拉凯维奇和罗萨莉娅·易思碧茨卡。父亲是弗朗齐歇克和他哥哥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比弗朗齐歇克大16岁的哥哥杨·亚当(1899-1922)在华沙肖邦音乐大学师从利奥波德·必侬塔尔(小提琴)、米浩·比尔那茨基(和声学)和弗力茨杨·肖皮斯基(对位法),并在1921-1925期间在华沙音乐学院向罗曼·斯塔特科夫斯基学习作曲。1926年他赴法国继续学习作曲,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师从于保罗·杜卡。同时在波兰人社区指挥混声合唱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被视为最具新颖独创精神的波兰作曲家之一,他的一些作品,如第二交响曲《圣洁上帝》,得到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的认同并广为流传。

哥哥的教育方向影响了弗朗齐歇克和他弟弟塔德乌斯·沃也切赫(1922-1996)的兴趣爱好。塔德乌斯,1949年从雅盖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效法他两个哥哥,在华沙国立音乐学院向塔德乌斯·社里郭夫斯基学习作曲(1954-1958)。他主要作为音乐教育家和活动家被铭记,不过也从事过作曲工作。

弗朗齐歇克,出身于音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音乐的熏陶。由父亲奠定的音乐教育基础,加上哥哥,杨·亚当的音乐成就所给予的鼓励,使弗朗齊歇克下决心立志投身音乐,于1929年进入华沙音乐学院。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而马克拉凯维奇后来的音乐创作深深地受其老师卡齐米日·西科尔斯基的影响。西科尔斯基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许多波兰音乐家师从于他,包括格拉奇娜·巴切维茨、杨·艾凯尔、斯特凡·基谢莱夫斯基、安德热·帕努夫尼克、杨·克伦茨和卡齐米日·瑟罗茨基。西科尔斯基和马克拉凯维奇的创作风格均属于新古典主义。

音乐学院毕业后的前几年为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创作最丰富的阶段。除了交响乐和室内乐之外,他的作品还包括合唱、电影配乐和专门为《乐都塔》剧场创作的戏剧配乐。另外,他还写了许多爱情歌曲、抒情歌曲、军旅歌曲和宗教歌曲。在1939年军事部组织的比赛中马克拉凯维奇的铜管乐进行曲获得了一等奖。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时,马克拉凯维奇以“易思碧茨基”和“乌克乌达”的假名积极参加了战争。受了重伤之后于9月26日在乌科夫战地医院里逝世,年仅24岁。被埋葬在圣洛克教堂墓地。

二、音乐创作理念与风格特点

马克拉凯维奇作为年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仅为5年,而且他的许多作品被遗失,被流传下来的乐曲只有一些。米耶奇斯瓦法·德穆斯卡在波兰音乐出版社的《音乐百科全书》中将马克拉凯维奇的创作认定为20世纪30年代的波兰很流行的新古典主义。他的部分作品受到席曼诺夫斯基《哈尔纳西》的民俗主义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又称现代古典主义,是19-20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借鉴古典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运动。

以下为尤瑟夫·莱瑟对新古典主义的阐释:“如同19世纪一样,本世纪的一些作曲家提倡回到曾经的音乐审美。到1922年左右这种转变已经无法避免。艺术界丢弃了以前的形式原则和技法之后,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原则和技法代替它们。于是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教育家费卢西奥·布索尼倡导新的古典主义,即将以往经验的成果结合艺术形式,使之达到完美。”

新古典主义否定新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所主张的夸大的表现,回到巴洛克和早期古典主义形式和技法。与20世纪音乐相比,和声语言更加客观、简单。新古典主义注重的是风格、形式和技法,与追求自由、个性化表现的浪漫主义截然相反。

由此可见,新古典主义寻觅内容与形式的平衡。而此平衡使作品显得简洁、清晰、逻辑性强。内容与形式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创作中。“莫扎特的创作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如果音乐能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那么只有莫扎特做到了这一点,而他的创作为古典音乐最佳的体现。”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代表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

新古典主义影响了许多波兰作曲家,包括:卡齐米日·西科尔斯基、格拉奇娜·巴切维茨、安东尼·沙沃夫斯基及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在此值得引用巴切维茨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每一位波兰作曲家做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我指的不仅是作曲技法或记谱法,而是最后的结果。不过波兰作曲家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作品的内容,当然是纯粹的音乐内容。此指导原则作为波兰流派的特点。波兰作曲家主张的不仅是新颖的声音组合,新的音乐效果或创作过程所带来的享受。我们力图创造出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音乐,哪怕是小段。”

毋庸置疑,马克拉凯维奇的作品属于激发听众的感官和敏感性的音乐作品。

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在创作时注重诗词的艺术价值。作为爱国者,主要受本土诗人的启发,包括以沉思风格抒情诗著称的知名波兰作家:亚当·阿斯尼克、利奥波德·斯塔夫、泰奥菲尔·莱纳托维奇、卡齊米日·普热尔瓦-台特迈尔、埃德瓦德·斯沃尼斯基。

马克拉凯维奇许多艺术歌曲以爱情诗为歌词,收集于美丽的爱情诗集。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力图将歌词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拉凯维奇很重视乐句反映诗词的内容,而旋律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为了传达所想要的气氛,他经常采用速度变化,不同的速度表达抒情主体不同的情绪状态。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密切相关,作为旋律的补充或在高潮部分起着强调和增强表现力的作用。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在每一首歌曲里采用详细的速度和力度记号,尽可能清楚地阐释演唱方法。每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整体,而作曲家用和声、力度和速度使歌曲达到高潮。

三、传世作品

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属于因早逝而无法完全体现出其创作个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留下的作品均为早期创作,且大部分作品从未出版过,因此至今默默无闻。其最突出的音乐成就为交响乐,如《交响快板》(1935)、《异教寻梦舞》(1936)、《沃维奇剪纸》(1936)和《从一座村庄到另一座村庄》组曲(1937)。

其他重要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曲(1935)及宗教音乐,包括四首弥撒曲(管风琴伴奏·混声合唱)和为克雷斯蒂娜·夜热夫斯卡的戏剧谱写的《伯利恒马厩·六幅画》(1938)。马克拉凯维奇对戏剧配乐比较感兴趣,这个领域的创作包括塞浦路斯·诺尔维特的《旺达》(1936)和克雷斯蒂娜·夜热夫斯卡的《皮亚斯特传说》(1938)。

另外,他创作了许多艺术歌曲,在20世纪80年代被收集并出版于两个歌曲集:《六首歌曲》(《噪音》,歌词:埃德瓦德·斯沃尼斯基,1938;《夜晚》,歌词:泰奥菲尔·莱纳托维奇,1936;《你像是一首轻声的歌曲》,歌词:利奥波德·斯塔夫,1938;《徒然》,歌词:巴尔巴拉·甭阔夫斯卡,1935;《黄昏》,歌词:利奥波德·斯塔夫,1938;《在银色夜晚里》,歌词:乜其斯瓦伐·乌其尼斯卡,1935)和《爱情诗集》(《我爱你》,歌词:卡齐米日·普热尔瓦 -台特迈尔,1934;《心愿》,歌词:卡齐米日·普热尔瓦 -台特迈尔,1938;《失望》,歌词:卡齐米日·普热尔瓦 -台特迈尔, 1935;《姑娘》,歌词:亚当·阿斯尼克,1936;《花儿,你们怎么能这样》,歌词:利奥波德·斯塔夫,1938;《如果你想忘掉》,歌词:巴尔巴拉·甭阔夫斯卡,1935)。

马克拉凯维奇的作品还包括电影和戏剧配乐(后者为《乐都塔》剧场的剧目)以及军旅歌曲和宗教歌曲。

四、结束语

弗朗齐歇克·马克拉凯维奇这位杰出的音乐家虽然英年早逝,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在波兰音乐的发展历程当中举足轻重、青史留名。他的音乐创作深深地影响了波兰乃至欧洲别国的音乐创作与发展,战争虽然夺去了这位英才年轻的生命,但是他的音乐作品和他的名字一样将永远被世人铭记与流传。

参考文献

[1]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MICHAEL KENNED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作者简介:白洁(198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现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波兰罗兹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美声表演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课题《音乐美育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结题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030);本论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课题《音乐美育提升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研究》科研项目。

推荐访问: 波兰 浅谈 马克 维奇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