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角度观《中国新生》有感]

2021-10-22 13:34:46 | 浏览次数:

闽南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角度观《中国新生》有感 (Marx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view of "new Chinese" Report)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 级:
大学二年级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摘 要 《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本文主要是在观看其中第三集《中国新生》后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析而得到的观后感,旨在分析并写出对纪录片中中国建国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建设获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的观后感,为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进行一个实践运用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新生;
社会发展;
进步与失误 Abstract "Road to revival" is a series of CCTV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China in modern history, 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third set of "new Chinese watch" with Marx's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analysis and get feedback, aims to analyze and write on the documentary China 1949 to obtain construction in 1970s the country's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about it,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in the semester of study for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Key wor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 China's new life, social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failure 目 录 摘 要 I 前 言 1 一、中国新生的历史进程 1 (一)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1 (二)经济稳步发展的时期 2 (三)进入发展低谷的困难时期 2 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视角看待中国新生的发展进程 3 (一)进步积极的社会发展进程 3 (二)出现的消极落后的社会问题 4 结 论 10 致 谢 12 前 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即是实现了第一项历史任务的体现,同时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面对旧政权留下烂摊子,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经历了无数的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着人民开辟一条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一、中国新生的历史进程 (一)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既紧张又兴奋,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即将到来,9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一根钢轨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这标志着我国自主铁路事业的开端。铁路,就是现代国家的生命线。

而就在同年鞍钢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在这里投产。中国的产钢量开始逐步上升。此时,新中国经过3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被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中国社会发展过渡阶段的总路线被毛主席在党中央会议中提出,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基本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在民国时期有着短暂的民族工业复兴,但是仍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毛主席曾亲切的解释什么是工业化,“就是我们可以造一张纸、一双筷子、一张桌子,但是我们造不出一台拖拉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架坦克”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就不可能有自主的工业经济、国防科技,就要处处受制于人,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当时迫在眉睫的事情,从我们后来的角度来看,这一决定无疑也是明智的。当初建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们后来进行高级基础建设和独立研发各种高科技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2.三大改造。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期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可以说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两翼,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通过视频给出的资料与课外所查,三大改造后期出现了过快过急的问题,对农业和手工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本身还是利大于弊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相适应,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对生产关系进行统一改革才能提高发展生产力,而事实也证明三大改造并没有破坏当时的生产力,并且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所以三大改造是成功的。

(二)经济稳步发展的时期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苏联政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在当时占据重大国际地位的苏联的承认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可。两个多月后,毛泽东乘列车前往莫斯科访问苏联,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在我看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当时的中国无异于雪中送炭,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苏联签订条约后大量供给中国资金和技术援助,并且放弃了许多原先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朝鲜战争爆发。就在中国正稳步发展的时候,一场意外的战争打乱了中国发展经济的进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企图影响我国内政,在10月又无视中国的严正警告越过了三八线,将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一带,为了保护我国的政权安稳,也为了保护朝鲜这一战略缓冲带,为我国地缘政治打下一个良好的屏障,中华人民志愿军毅然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联合国部队发起了反击,尽管装备与后勤极为落后,志愿军战士们仍用鲜血与子弹将美帝国主义及其联合国部队痛击回了三八线后,最后进行了和谈。我认为虽然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损失非常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打赢了朝鲜战争给了中国一个在国际上较为有力的地位,同时也使得接下来的发展有了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3.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1951年9月生活在贫困太行山区的农民李顺达第三次受到了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由于生产资料较为匮乏,还在解放区的时期时,李顺达就成立了互助合作组,集中使用了各家各户的生产工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1951年12月,在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① 中国新生[EB/OL].http://www.yuwen789.com/Article/200910/Article_14435.html 19K 2009-10-13. 4.《论十大关系》与体制改革。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系统的阐述了我国体制改革中重工业与轻工业以及农业的问题,提出了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应当有地方与中央两个积极性,而不能事事集权中央,中央管不过来效率也比较低,整体的积极性也不高,同时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没有继续生搬硬套苏联模式而是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做了理论准备。

(三)进入发展低谷的困难时期 在度过了稳定的发展时期后,由于盲目要求过急过快的作风,中国的社会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到了最后造成了十年动乱 1.大跃进。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的影响下,大跃进这一盲目追求过急过快的极“左”路线运动在中国社会内发展起来,是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为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考虑到客观规律,盲目的进行发展与生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我认为,发展生产力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不能发展生产力。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年4月,国内出现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趁乱向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扬言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采用西方多党执政的政党制度。于是国内掀起了一场反右派斗争,然而由于对形势估计错误,扩大了范围,导致出现了许多冤假错案,许多真正有想法、为国提问的精英分子受到了牵连。

3. 文化大革命。经过了大跃进与整风运动的风波过后,1962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城镇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各种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但这样的做法由于违背了政治目的很快就被停止了。而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被削弱和破坏,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段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了严重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被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所利用,于是出现了整整十年的动乱,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工厂停工、学生罢课、农民赋闲,我国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虽然局部科学研究与交通基建仍有成就,但是总体上来说这十年内中国的经济停滞了。

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视角看待中国新生的发展进程 (一)进步积极的社会发展进程 建国以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形势是趋于好转并有了长足的发展的,这主要是由于党中央看清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抓住了主要矛盾全力发展重工业并且进行了三大改造,集中力量办大事,明确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性。并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论十大关系》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应当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而不是照抄照搬苏联的各项体制,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不断的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而且,在发展中,重视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李顺达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的事例就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上述的各项客观规律,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有了中国建国初期的积极的社会发展进程。

(二)出现的消极落后的社会问题 虽然在这数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出现过的消极落后的社会问题,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其中固然有政府领导的原因,但是也有对上层建筑的建设不足的问题,在大跃进中,忽视了客观规律,计划与行为都违背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观点,以唯心主义制定出来的生产计划,自然不可能成功。反右派斗争与文化大革命中,错误的认识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盲目的进行阶级斗争,扩大了阶级斗争,导致了惨痛的后果。

结 论 在中国新生这集纪录片中,我感受到了很多,既有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喜悦,也有在出现问题时带来严重后果的惋惜,但是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分析与认识后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当遵循客观规律来指导国家的发展,不能盲目的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做出计划,我们要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略次要矛盾,集中力量将主要矛盾解决。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在经济发展建设之余,我们也要注意到上层建筑的建设,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物质与精神都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中国新生[EB/OL].http://www.yuwen789.com/Article/200910/Article_14435.html 19K 2009-10-13.

推荐访问: 马克思主义 有感 概论 中国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