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现状与进展

2022-04-30 18:25:02 | 浏览次数: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情加重还可累及全结肠,增加癌变机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应严格遵循诊断检查,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服加灌肠或局部用药等方法,对于用药效果不明显且药物副作用难以控制等重症患者,应施以手术治疗。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进展

【中国分类号】 R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24-02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粘液便血、腹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其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还可向近端扩展,直至遍及整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常因其发病机制不能完全明了和病因模糊而难以治愈且极易复发,近年,医学专家通过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认识到黏膜免疫系统对抗侵袭性肠内抗原的适用性反应是该病的主要发病过程,因此,对本病的治疗要采取多种方法,迅速封闭黏膜炎性通路以阻断炎症过程,以此达到消除结肠黏膜炎症的目的。本文根据中西医结合内服加灌肠、局部用药的方法重点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和新技术进展。

1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药物治疗 

通过药物治疗以减轻或治愈溃疡性急、慢性结肠炎,还可达到完全的临床及内镜检查治愈。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种:

1.1柳氮磺胺吡啶(SASP):SASP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氨基水杨酸类药,已有多年临床治疗历史,可缓解中、轻度患者病情,其中有64%~77%的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随后应减量维持服药至少1年,会有89%的患者达到无症状;也可作为重度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SASP进入结肠后可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但副作用增加,若仅服有效治疗部分5-氨基水杨酸,会被上消化道吸收而无法到达结肠,达不到疗效,磺胺吡啶则为引起副作用的因素。随着近几年临床研究发展,研制出了不含磺胺吡啶的缓释剂型口服药潘他沙、奥柳氮、Ascol、salofalk等,降低了副作用;同时应用SASP、5-氨基水杨酸肛栓或灌肠剂等局部用药提高了药物浓度,并维持时间较久,提高了疗效,与全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还减少了SASP口服量。

1.2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此类药物用于对SASP效果不理想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稳定细胞及溶酶体膜,调节免疫功能等起到消炎、抗毒作用。患者可口服强的松,连用7~10天,或直接进行氢化可的松,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或停用,改口服激素治疗,减少副作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防止结肠炎复发,近些年研究出的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皮质类固醇药布地奈德,其灌肠治疗轻微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传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相等,对血清皮质醇浓度影响甚微,副作用低。

1.3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传统糖皮质激素的严重类型的患者,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6-MP等,作用于淋巴细胞,一直细胞免疫反应,一般1~12周见效。近些年临床多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A)、氨甲喋呤等,可获得良好药效,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严格检测血药浓度。也有一些报道称应用青霉胺、干扰素、7S-y球蛋白等,其作用机理与环孢素大致相同,但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1.4肝索:由于患者肠粘膜炎症、溃烂等造成的粘液血便或便血,非凝血功能低下;有的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微血栓;有的患者处于高凝装态;这一类患者应用肝索类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因在于肝索类药物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活化,具有抗发炎、抗过敏、抗微血栓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肝索纳含片,每天3次,每次1~2片,或进行肝索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般为1~3个月以上,可视病情轻重适当延长,服药期间每周需检测凝血功能。

2 中医治疗

中医把溃疡性结肠炎归为"泄泻"、"休息痢"、"肠"等范畴,常以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为指导进行治疗,攻补兼施,祛邪为主,并兼顾培土扶正,达到健运脾胃,利湿热。可采用黄连、黄芩、马齿菜、蒲公英等清热消炎,服用党参、茯苓、山药、白术、苡仁等健脾利湿。有临床用药报道,其中参苓白术散合连理汤加减、痛泻药方合白头翁汤加减以及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还可取中成药如补脾益肠丸、结肠宁和结肠丸等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局部使用抗炎药可辅助治疗,维持缓解疗效,如溃结汤、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等对改善症状和黏膜病变都具有一定疗效。

3 结语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炎症性肠病细胞、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炎症肠道疾病发病机制采取措施,以争取在病理早期阶段干预疾病发生,并不断研制出疗效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对病程不同环节采取传统药物与新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以达到彻底控制疾病发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并进一步加强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从根本上达到患者痊愈。对于一些药物疗效不佳或药物副作用严重且不能控制的,长期持续反复发作、影响生长发育的患者,或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发肠穿孔、脓肿与瘘管形成、中毒性巨结肠和顽固性全结肠炎等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癌变等患者,还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 注意休息,调节好饮食,减少多渣食物,忌食乳类及过敏食品,严重时可行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蛋白质以改善全身状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症治疗。 

参考文献

[1] 李世荣.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

[2] 邹婉婧.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与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

[3] 陈治水.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现状与展望[J]. 

[4] 贾中勤.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诊疗现状[J]. 医学前沿,2010,01,04

作者简介:周鼎(1964-),男,汉族,湖北省咸宁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推荐访问: 溃疡性 浅谈 结肠炎 进展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