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2-04-04 10:03:56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究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等试验数据,并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实施腹胀情况、胃肠反应、生活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下降,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腹胀情况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联合实施温针灸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胃肠功能; 温针灸疗法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3

目前,临床对胆囊系统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较多[1]。受到机体解剖关系的改变及各种麻醉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影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变化,导致腹胀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痛苦,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中医理论与疗法在调整胃肠功能方面的应用日渐成为消化道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2]。本次研究探究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进行了临床专业诊断和检查,符合胆囊切除手术指征;(2)签订知情同意书;(3)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4)资料完整并建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数据库。排除标准:(1)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期女性;(4)合并恶性肿瘤者;(5)哺乳期女性;(6)依从性差;(7)无法获得随访者。患者年龄19~67岁,中位年龄(36.54±0.85)岁;男38例、女3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36.12±1.11)岁;手术时间37~51 min,平均(42.15±0.23)min;术中出血量55~76 ml,平均(62.02±2.35)ml;心率73~ 81次/min,平均(74.1±11.51)次/min;体质指数22.15~24.36 kg/m2,平均(23.11±1.21)kg/m2。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7岁,平均(37.12±1.10)岁;手术时间38~50 min,平均(40.33±0.25)min;术中出血量55~75 ml,平均(63.15±2.15)ml;心率72~80次/min,平均(74.4±10.6)次/min,体质指数22.34~25.03 kg/m2,平均(23.12±1.14)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指导患者口服西沙比利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345,生产厂家: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5 mg/次,3次/d,联合实施口服抗生素等对症抗炎治疗,并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3]。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温针灸治疗。背部穴位取肝俞、胆俞,腹部穴位取中脘,其余取穴内关、足三里(双)。其中内关、足三里行补法,肝俞、胆俞、中脘行泻法。治疗时先针刺背部穴位,取俯卧位,后针刺腹部穴位,取仰卧位,内关、足三里在腹部治疗时针刺。针对上述穴位,待针刺得气后,点燃2 cm左右艾条,将点燃的艾条套进针柄予以针灸治疗,以局部皮肤泛红为度。治疗时间为30 min/次,1次/d。为减轻患者痛苦,可实施双侧对称穴位交替施针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等试验数据。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实施胃肠反应评估与腹胀情况评分、生活满意度评估,并对统计结果予以统计处理。其中,胃肠反应分级(GIR)分為4级,(1)0级:出现胃肠反应,计为0分;(2)1级:出现恶心症状,未出现呕吐,计1分;(3)2级:出现呕吐1~2次,计2分;(4)3级:出现呕吐3次以上,计3分。腹胀情况评分分为3级,(1)0级:未出现腹胀症状,计为0分;(2)1级:出现轻度腹胀症状,计1分;(3)2级:出现中度腹胀,伴恶心,计2分;(4)3级:出现重度腹胀,伴呕吐,计3分[4]。生活满意度采用SWL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满意度越高[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反应评分与腹胀情况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第一类误差0.05(α值)判断统计显著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腹胀情况评分对比

经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腹胀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反应评分对比

经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胃肠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满意度对比

经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生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当前,胆囊系统疾病在临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临床在对胆囊息肉及胆囊结石、胆囊炎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胆囊切除术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案。但是,术后容易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其中,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

常规西医治疗模式下,尚无针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特效治疗。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机体胃肠运动功能与脾胃气机的升降转输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受到手术操作的影响,导致患者体内正常的气机运行发生异常改变,同时,对胃肠气血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进而导致肝气失于疏泄,脾胃失于运化。脏气疏泄运化失司,腑气奎塞不畅而发病[7]。临床治疗中,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针灸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疗法,在调整胃肠功能方面历来有着公认的良好疗效。具体的治疗中,背部穴位取肝俞、胆俞;腹部穴位取中脘。通过刺激一定的经络穴位,可以达到激发机体潜在的自我调节功能的效果,进而有效促进患者胃肠蠕动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经不同干预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干预后腹胀情况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可以证实,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腹胀等症状的出现。治疗中应用温针灸疗法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借艾灸火给穴位经络以温热性刺激[9]。温针灸疗法是以温散温补为主,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温通经络等功效,实现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治疗目的[10]。《灵枢·五乱》中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治疗中取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行泻法温针灸肝俞,可以达到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目的,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解除局部痉挛;行泻法温针灸胆俞,可以发挥出外散胆经之热的功效,达到泻热止痛的目的;泻法温针灸中脘穴,具有疏肝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行补法温针灸足三里,可以发挥出斡旋中焦、理气消胀的效果[11]。诸穴相须为用,共奏降逆止呕、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等功效,进而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12]。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经不同干预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干预后生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温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表明在联合治疗方案下,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各种症状的出现。进而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针对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联合实施温针灸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意义重大,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11):881-890.

[2]卜凡优,魏峰,代雪双,等.针灸调节胃肠系统功能与中枢核团关系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7,42(4):363-366.

[3]张健,董荣坤,汪启斌,等.中药灌肠治疗胃肠术后腹胀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2):82-83.

[4]董璐.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26-3128.

[5]沈涛.针灸联合中药热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6):115-116.

[6]米智华,高巨,陈小萍,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復质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38(3):256-260.

[7]孙更新,杨兴武.针刺带脉穴和足三里促进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9):23-25.

[8]李丽芬,郑淑霞,许金森,等.针灸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5):92-96.

[9]王舒东.针刺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110-111.

[10]周志英.温针灸联合个体化护理方案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4):317-319.

[11]谭新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7):9-12.

[12]侯晓倩.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2):312-314.

(收稿日期:2018-07-11)

推荐访问: 胆囊 切除 术后 针灸 疗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