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2022-03-27 08:23:48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开始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给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帮助。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取得长久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实践;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

1.1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单调

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遵循传统的注重理论教学的模式。然而,机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概念,使学生感到专业知识理论的繁琐。大多数的知识涉及数学、物理、电路等学科以及大量的文本叙述、原理图、控制设计等。面对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接触实物的机会,安装调试的实际工作也很少涉及,使机电类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枯燥,学习兴趣很低。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随着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机电专业教育逐渐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然而,这种关注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实践教学环境,它们也往往与理论教学没有多大联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感受到工程实践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

1.3单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在教学中加入实践。而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使学生充分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讲授机电一体化系统如何设计等。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这虽然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一定难度的工作,但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以及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研究效果不大。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

2基于实践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2.1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课程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在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研讨制定制定。围绕培养目标,全面合理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专业基础课的整合,应将传统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整合,改为电气基础;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进行整合,改为机械基础,对内容进行调整,针对企业需求,力求教学内容简单实用,省略繁复的推导过程,着重技术的应用。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即机械制图和CAD课程,应将计算机绘图纳入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专业课程改革要把传统的液压传动、电机与电气传动、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课程改为项目教学课程,以工程实际项目为指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融合,将学校教学与工厂生产相结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在与同学的协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改革教学方法。基于实践的機电一体化教学并不是传统的“说教”和“死记硬背”的实验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用“探索式”代替“已知式”,运用“互动型”代替“说教型”。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同时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课、提问、案例、效度、模拟、测试等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表达思维成果,给学生深化和改进的机会。

2.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改革

实践实训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学校培训基地建设中,要建立机电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和电力拖动培训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机电培训中心,配备相应的车床、刨床、铣床、钳工、机械测绘设备、数控加工设备。这些设备既能满足个人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能满足综合技能培训的需要。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注重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障。学校应独立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建立起更加符合实际的实训基地。有些企业有比较专业的操作场所。如果学校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毕业前进入实习基地,可以更好地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能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操作技术,缩短与社会对机电人才需求的距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了工作岗位,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可以获得满足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

2.3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首先,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翻转课堂、项目模拟、竞赛等。例如,在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需要培养哪些能力,然后选择能够培养这些能力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授学生系统设计知识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此后,要求每组参加机电设计竞赛,并根据竞赛要求,配合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产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各方面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也要以实践为导向。比如,教师可以将评价方式设计成不同的层次,第一阶段是理论考试;第二阶段是基础实践考试;第三阶段是创新实践能力考试;第四阶段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考试等。不断增加考试的难度,并逐步评价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根据考试要求,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着力优化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机电行业各类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王春阳.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

[2]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杨思思.科技经济导刊.2018(12).

(作者单位:韦翠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 探讨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