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哪些【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2021-10-23 11:34:11 | 浏览次数:

XX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论文 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学 号 XXXXXXX8 姓 名 XXX 课程名称 XX传播技术与应用 学位类别 XXXXXXX 领 域 农村与区域发展 授课教师 XXX 2013年8月 目 录 1新媒体的种类及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5 1.1新媒体的种类 5 1.1.1手机媒体 5 1.1.2 IPTV 5 1.1.3 数字电视 6 1.1.4移动电视 6 1.1.5博客 6 1.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7 1.2.1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介质 7 1.2.2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对大众进行传播 7 1.2.3新媒体的受众主动性大大增强 8 2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在农业传播中应用的现状 8 2.1我国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 2.1.1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9 2.1.2网站集中度不均衡 10 2.1.3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尚未建立 10 2.1.4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 10 2.1.5农民综合素质低,影响了新媒体的实际使用效果 11 3推动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应用的对策 11 3.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投入 11 3.2立足农村,促进新媒体应用多元化发展 12 3.3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12 3.4建立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12 3.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13 4结语 13 摘 要 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及时利用新媒体指导生产。现对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农业传播 应用 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所谓新媒体,是伴随新媒体时代而产生的、与传统媒体有所区别的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体,如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电子传媒、移动电视、3G手机,以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等。21世纪,我国进入农业发展新时代,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加速各类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并发挥强劲的优势,有利当前,有利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利逐步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村文明整洁、科学管理与民主”。

1新媒体的种类及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1.1新媒体的种类 1.1.1手机媒体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来看,手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都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现在新浪、搜虎都有了自己的WAP网站,也有媒体公司把战略部署放在WAP广告上。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方便阅读的方式。

1.1.2 IPTV IPTV就是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1.1.3 数字电视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数字电视是"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两者合一的综合体,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用户将推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作为政府作用的体现,传媒产业政策的放开、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推进为传媒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1.1.4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指在公交车上、轨道交通车厢里以及电梯里的移动的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

1.1.5博客 博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个人的网络日记,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应该是在2002年,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在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的同时,成为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也无论它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政府组织,博客的确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即横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类型。同时,博客传播者的传播动机与外部环境的挤压、内心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1.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1.2.1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介质 任何一种媒体提供的都是信息产品,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介质,这是物理属性的改变,信息流的载体不同了。传统媒体一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固定载体进行传播,并通过独家新闻、对新闻的特色处理和策划,每篇文章的编辑和校对等把关流程和手段来保证传播内容的质量。而新媒体的信息是可以编码、分段、压缩的,通过虚拟的载体进行传播,再组合、复原、解码,进行读取的,在内容品质把关方面有所欠缺。

1.2.2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对大众进行传播 印刷品传播和传统传媒的传播形态及传播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新媒体带来的数字化传播是网络化传播通道,网络化传播带来了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新媒体面对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做市场互动。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1.2.3新媒体的受众主动性大大增强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信息和"噪音"越来越多,以一个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进行接收和处理,新媒体在技术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使信息接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途径,进行信息选择和过滤,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这意味着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消费偏好变得日益重要。

2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在农业传播中应用的现状 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而且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之上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随着传播效率越来越高,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信息终端的多样化也使传播成本相对减少。二是受众的主观参与性越来越高,核心地位越来越强,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传者为核心的时代走向了受众为中心的时代。当前,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是新媒体的有力工具,谁掌握了最新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导权,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介质。目前,新媒体在我国的应用已达到一定规模,其应用内容也包罗万象,其中在数字新媒体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数字新媒体包括了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等。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的个人博客,另外,手机媒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融视、听、看为一体的新的媒体阵营。在我国农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了涉农信息的传播,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受众传播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不同地区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沿海和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受众利用新媒体传播和发布信息已成为现实,而在欠发达地区,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1我国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具备了农业新媒体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概念,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领导对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广泛应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
还有的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与先进地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1.2网站集中度不均衡 多数网站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40%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还不到4%。

2.1.3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尚未建立 目前农村信息服务对象呈多元化趋势,有科技干部、技术员、普通农户、种养大户、经纪人、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各种中介组织等,他们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内容、辨别能力、获取手段以及支付能力均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各全国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模式,但内容针对性强、与信息服务对象装备相适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信息服务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2.1.4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导致农业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突出,虚假和过时信息泛滥。

2.1.5农民综合素质低,影响了新媒体的实际使用效果 农业传播是“扩散——接受”系统,农业信息传播与交流是个动态过程,既有信息的传递,同时还存在着信息的反馈。信息不仅要能被传播出去,更为重要的是要能被接受利用,这取决于农民的素质高低。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偏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村人口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影响了新媒体的实际使用效果。

3推动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应用的对策 3.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投入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广泛应用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这不仅是因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不断加大政府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农业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省、地(市)、县各级政府应对农业信息机构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物质和资金投入,大力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产业中的装备水平,搞好农业传播传输系统网络化建设,加快各种农业系统软件的研制、开发和传播应用,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农业信息用户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获得高质量的农业信息。

3.2立足农村,促进新媒体应用多元化发展 立足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新媒体尤其是网站建立与应用由大中城市逐渐向基层扩散,并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增加农业基层站点数量,尤其是乡一级网站,拓宽农民接受和发布信息的范围,实现新媒体应用多元化。

3.3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近年来,从中央到县级政府的不少部门都建起了与农业、农村相关的服务网络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这对于为“三农”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着各管一摊,各搞一套,没有实现信息共享、重复投资的问题。因此要对各部门的涉农网络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整合。有关部门的纵向网络建设,要考虑为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减少对地方的过多干预和硬性摊派,充分利用地方已建的系统和资源。各地的涉农信息系统与网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由地方政府牵头、依托一个涉农部门进行整合。原则上,地、县级政府每级只办一家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其他部门要提供各具特色的专业性信息资源。

3.4建立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针对当前农村信息服务对象多元化趋势,积极探索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模式,建立内容针对性强、与信息服务对象装备相适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信息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对象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比如,对科技干部、技术员等,可以推行以网络为主,实现信息多元化利用,对于农民,可以先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乡镇,再通过广播、小黑板等媒介传递给农户。

3.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也是联系紧密的。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发展和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扫除文盲。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新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以村为单位,围绕新媒体的应用开展综合性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的能力,让所有的农村人口都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这是一项长期地任务,发生效用的时间也非常长,但这是减少传播障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农业传播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由于我国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传播环境,农民素质低等原因,新媒体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从长远来看,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强、曾小红,新媒介在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研究,热带农业科学,2010(2);

[2]甘秋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现代商业,2011(9);

[3]牛新权,论新媒介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声屏世界,2005(6);

[4]曹庆波,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部信息中心,2008(12);

[5]张淑芬、徐洪林、庞红,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情报,2004(11);

[6]唐永金、李琼芳,农业创新传播的理论与应用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1);

[7]屈振国、戎全虎,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2001年 [8]刘镜 试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方式,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2010(5);

[9]董成双、邢祥虎、薛寿涛等,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6:138-139 [10]董擎辉,浅谈农业信息传播方式[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150-151

推荐访问: 探讨 传播 农业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