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点:中国需要航母吗?

2022-03-19 08:44:09 | 浏览次数:

编者按:航母,国之利器,它不仅是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也是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人要求建造航母,加强中国海权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擅长使用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力量维护其全球利益的超级大国,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海上力量对比的必然变化,如何看待中国拥有航母这一可能性?本刊特为读者带来美国海军作战学院两位海军专家的评论,为读者提供另外一种视角,看待航母之于中国的现实意义,以及中国发展航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文章标题为编者根据内容所加。本刊发表此文仅供读者参考,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

中国面临航母困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发展海权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上力量是海权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对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发展始终保持密切关注。美国海军作战学院的两位专家埃里克和威尔逊就认为,在海上力量的建设领域,中国正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艰难选择。这一挑战就是辨别出,什么时候或怎样将有限的军事预算投入到新技术、组织架构、军事理论和部队建设等方面。尤其是考虑到在历史上,由于清政府海军缺乏统一标准,政治和军事领导层分裂,以及迟钝的灵活机动性,使得中国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葬送了两支非常昂贵的海上舰队。因此这样的抉择对于中国来说就更显得份外沉重。

中国正处在对未来海军发展重心做出抉择的时刻,是选择航母,还是选择潜艇舰队。哪一个选择更有效、更有意义。现在,中国是否应该真正地发展一艘航空母舰,这一项目在中国明显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论性的话题。因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正在逐步扩大,海上通信航线和商贸运输线已经越来越重要,援救中国海外公民的需要也变得更加突出,而且“空中覆盖”被视为一支“平衡的海军部队”所必需的基本组成部分。

目前,潜艇已经主导了中国海军的发展,但是发展潜艇部队并不是一剂万能药,一位中国的分析家曾经呼吁重新考虑“航空母舰无用论”,以及一个国家是否应该仅仅依赖—种不对称作战武器:“联合反潜作战是非常强大的,美国和日本都在小心翼翼地监视着解放军潜艇的一举一动……解放军海军潜艇的鱼雷并不足以对美国航母造成强大的威胁,其携带的导弹也不足以重创航母。”

虽然中国海军当前以潜艇部队作为海军结构和作战理论中心,但是对于解放军海军来说,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作出一个互相排斥的决定。事实上,当潜艇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之时,中国仍然在积极地思考航空母舰的问题,并正在重新梳理关于航空母舰的争论。随着中国的第11个“五年计划”的来临,在2006-2010年期间,中国关于航空母舰效用的看法已经“明确地”发生改变。虽然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进程不会平坦,而且路也很长,但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航空母舰最终会加入到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中。

中国航空母舰发展史和未来选择

美国海军专家认为,即使在中国军事最高领导层并没有许多人赞成发展航母,但航空母舰计划很早就已经被决定了。因为刘华清上将在1954-1958年期间到前苏联列宁格勒的Voroshilov海军学院学习的时候,曾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的学生,而后者正是坚定的航母论者。在刘华清担任解放军海军司令(1982-1988年)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1997年)期间,积极倡导中国海军应该发展航空母舰,“建造航空母舰是一件关系中国人民利益大事”,“为了使我们国家防御体系现代化,建立一个理想的武器装备系统,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发展航空母舰”。

埃里克和威尔逊还援引了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自传》中,刘华清将军对发展航母的渴望和努力的细节性描述:早在1970年,他就组织编写一份特殊的关于建造航空母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一个提议上交到中国政府决策高层;1980年5月,刘华清将军成为第一位登上美国航母“小鹰”号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这一经历,让他深刻体会了航空母舰强大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刘华清将军表示,他向解放军总参谋部强调了大力发展“两个重大的,关键的工具”的必要性,这两个工具就是航母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们不仅是战时远程战斗行动的基础,也是和平时期威慑力量的要素。

中国的航母选择

当可能获得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航空母舰时,中国面临几种选择,但是每一个选择都对该航母今后的用途有很大的限制。

海外建造的航空母舰 购买一艘如尼米兹级这样的大型航母,很明显不在中国海军的考虑之列。只要美国和欧盟关于对华武器禁运仍然继续维持下去,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从海外(西方)购买航母的机会就非常渺茫。而且,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维持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或同类型的航空母舰)的正常运转是一个极端复杂的任务,还必须承受高昂费用,以及长达数年的训练和时而发生的故障。

自主建造航母这种方法可以为解放军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并允许中国从其他国家借鉴设计和建造经验,让产品更加适合中国的海军发展理论及期望。但是,自主建造项目启动的费用非常高昂,而且在航母的设计与实际建造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鸿沟”。

根据某些消息来源称,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核心内容就是在未来几年建造一艘50000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如果中国方面决定由国内的造船厂生产这艘航空母舰,那么这项计划很有可能被纳入中国政府的第12个五年计划中。

翻新退役航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先后从国外购买了四艘退役航母,其中三艘来自前苏联。这些被拆毁或被改建成主题公园的航母一直引起西方国家的兴趣。2006年6月,本文作者登上了天津的“基辅”号航母参观。参观后,两位美国专家得出结论:“基辅”号航母本身只做了表面象征性的修补和粉刷,因此几乎不可能再回到海洋上。

随后,西方的兴趣被转移到了停泊在大连的前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瓦良格”号航母上。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瓦良格”号已经完成了翻修,并涂上了解放军海军的银灰色涂装。大多数媒体报道认为,如果试图将一艘退役的航母通过维护和完善,使其重返海洋,那么“瓦良格”号是最好的候选者。

美国海军的两位专家认为,让“瓦良格”号重新服役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中国海军高层对“瓦良格”号的用途和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仍存在分歧和争论。他们还援引“一位中国高级官员”的话称,“一些海军官员希望”重新改装“瓦良格”号,不过“这仍旧只是个激烈的争论”。

埃里克和威尔逊认为,从最基础的角度看,虽然中国已经能够建造一套常规动力推进装置并使“瓦良格”号重新下水,但一艘大型航母如果没有其他友好国家的港口可以停靠,或者没有一支机动的海上补给船队,那它也不能在远离中国大陆的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瓦良格”号航母最终可能被用于舰载机飞行员

的飞行训练以及甲板工作人员的训练,同样也是解放军研究与开发弹射装置以及其他舰载系统的“试验平台”。为此,“瓦良格”号可能会被重新装配动力系统以及其他必要设备。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一艘拥有适当能力的“瓦良格”号可能会成为北京海军外交政策的中心标志物,充当中国海军发展的旗帜。

商船改造埃里克和威尔逊认为,中国航空母舰项目的最后一种选择将是把一艘大型商船改造成航空母舰。中国显然很有兴趣参与澳大利亚INCAT造船公司的“Evolution One12”项目(一个迷你航母计划,舰长112米)。INCAT公司设计的双体穿浪舰艇号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柴油动力快艇”。有报道称,INCAT已经提议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建造一艘可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直升机的大型战舰。如果这个合作实现,中国就可动用其大规模的,生产迅速的国内造船企业,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此类舰船的制造者。事实上,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中国最大的或者可能很快就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厂——已经既可以生产民用船舶,也可以建造先进的现代化潜艇和水面战舰。

虽然商业性造船技术还没有直接运用于军事舰船上——这需要大量的改进工作,但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更熟练于这种转型工作。可以想象,与航母相关的研究甚至建造工作,可能将在一个或多个中国大型船厂进行,其规模和速度可能会让西方专家大吃一惊。

获得航母,中国还要做些什么?

一艘航母下水,与执行战斗任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中国还需要解决很多其他的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获得一艘航空母舰仅仅只是第一步。埃里克和威尔逊这样描述他们的观点。航母要达到正常运行,需要多种装备、设施和系统协同工作。中国的相关专家已经在许多主要相关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舰载战斗机的起落装置;飞行甲板的结构、维护;尾流紊流度以及着舰导航等。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实中国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不过,这些研究中的大部分,至少可以间接地运用到对付假想敌国家的航母上。

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中国缺乏经验。如果中国采用直升机航母,飞行员训练问题相对要小些。总体说来,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他们在其基本国土防御战略和执行威慑任务的基础上,正在提高自身的进攻性和自信心。

解放军认真准备航空母舰作战的前兆包括,发展特殊的空中控制/管理雷达,以及加强舰上起落装置。根据2004年的一篇报道指出,成都飞机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制歼-10战斗机的舰载型。最近还有消息称,中国可能会购买俄制AL-31FN型推力矢量发动机,这样更有利于歼-10战斗机从滑跃式飞行甲板起飞,并且在着舰时还能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有许多其它的俄罗斯生产的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可以供中国购买或直接获得生产许可权(雅克-141、苏-30MKK以及苏-33)。选择何种舰载战斗机,将更能标志中国的航空母舰计划走向何方。然而,获得舰载战机也不能减轻解放军缺乏航母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希望通过购买舰载战斗机迅速提升操作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这_点上,泰国购买的“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可以看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训。

如果其他国家海军的经验是一把标尺,那么中国海军也必须认识到,获得并部署航母还意味着要损失昂贵的战斗机和稀少的舰载战机飞行员。以美国为例,仅仅在1954年一年的时间里,为了掌握、精通喷气式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技术,美国海军就损失了近800架飞机。1999年,美国海军仍损失了22架最先进的战机,而且驾驶这些飞机的都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中国应认识到,他们的学习过程是要以鲜血和金钱作为代价。

埃里克和威尔逊认为,对中国军方来说,还要考虑很多前提条件,而不是匆忙地部署一艘航母。如果没有海基航空力量和陆基、水上、空中燃料补给能力,那么航母战斗群就无法发挥作用;如果在反潜作战方面没有重大改进,那么在任何一艘潜艇面前,中国航母都将是脆弱的。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虽然正在慢慢提高,但目前还不能在开阔海域为舰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在水面作战时,中国的不同兵种如何才能达到协同?当一支大集群、组织严密的解放军空军部队与一支尚未成熟的海基航空兵部队合成作战时,将需要在技术性和兵种结构上作出怎样的革新(由于海上的任务类型多样化,因此协同作战的类型和水平需要根据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中国还必须决定,怎样混编水面战舰和潜艇才能足以支持一艘航母执行作战任务。解放军还需要有差别地,确切地理解,部署一艘航母究竟需要其担负什么样的任务?在中国的航母战斗群中,怎样才能实现本土研制的战舰、技术、武器系统与国外提供的技术达到默契配合。如果航空母舰不能受到很好的保护,那么部署一艘航空母舰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就将等于零。

航空母舰在中国海军作战理论中的角色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的两位专家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后认为,除非中国能够在紧密、有效的行动概念下,制定出一个航母活动范围,不然我们很难想象航空母舰能够在未来10年内成为中国海军作战理论的核心。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中描述了在近海防御中,航空母舰能够提供重要的空中覆盖。因此,一艘航母可能会让解放军在台海上空的行动更加简单。然而,刘华清将军作出这些结论的时间是1987年,那时现代化的精确打击武器还没有广泛应用。事实上,在行动想定上的伴随性调整至少可以部分说明,在关于发展航母的问题上,中国明显持一种犹豫不定的态度。由于潜艇项目占据优先地位,中国的航母计划已经被再三延期。连刘华清将军也不得不承认,“核潜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军装备”。

这就是说,未来航空母舰在解放军海军中担当的角色将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种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以支持一些次要的海上任务;第二种,是作为中国海军“潜艇中心”舰队的补充。一位中国的分析家就曾强调,如果将航空母舰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平台,那么最主要的动机应该是树立威信——特别是对一个自从1840年之后就努力洗刷民族屈辱的大国而言。中国的学者和官员多次告诉西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艘航空母舰,就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海上力量”。

获得航空母舰也可以看作是地区力量竞争的一部分。当日本部署大隅级两栖攻击舰(LST)之时,当印度海军让“戈尔什科夫”号进入现役的时候,中国可能也被迫加速自己的航母计划。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展示海军发展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隅级两栖攻击舰经常参与维持和平任务以及人道主义援助,而且还能保护漫长的海上航线。航母这种独特的角色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时的解放军海军发现自己只能在区域外观望,缺乏大型舰只的弱点暴露无遗。

作者认为:虽然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进程不会平坦,而且路也很长,但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航空

母舰最终会加入到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中。

中国航母最后一种可能担当的责任包括集体性的海洋安金,例如保护海上航线,反击海盗等。这种集体安全部队架构对于解放军海军来说,明显是一个次要任务,主要针对中国南海和印度洋海域的盟友或竞争对手。部署一艘航母将能够向南海地区投射一定规模的部队,以显示中国对该区域的主权。中国需要拥有一个更加活跃,能力更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这样才能保护海上航线和从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的能源入口。也正是意识到美国正在加紧对石油资源的控制,而目前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线非常容易受到美国海军的控制和破坏,中国的一些国际战略学者主张,即使在目前阶段核潜艇的重要性更大,中国还是十分需要航母。

至于将航母当作中国潜艇力量的补充,前苏联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充分的例子。苏联的舰载航空力量在反潜作战中充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70-80年代,苏联海军制定“棱堡战略”以保护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海上威慑任务,并让“明斯克”号和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担当反潜作战的核心。目前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可能会遵循这种空中和水下联合作战的理论。但从苏联的经验看,追求这种战略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国来说,“棱堡”战略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能发展固定翼反潜飞机并部署到陆基基地和舰载,那么投入到支援、保卫航母的部队在其他地方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的时代下,远程精确打击已经成为强调的重点,中国航母的生存能力还非常不清晰,特别是在集中的“棱堡”战略下。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虽然对于敌人来说瞄准正确的目标仍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这种“棱堡”战略将会为敌人的多种作战平台提供密集的目标选择。

直升机航母:中国的折衷选择?

在制造和运行能够搭载多种直升机的战舰方面,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多用途航空训练舰——0891A“世昌”号已经拥有大型船艉直升机甲板,大约占舰体总长度(125米)的三分之二。“世昌”号被认为是“中国第一艘拥有空中作业能力的战舰”,同时也是“第一艘国防动员舰”,即在国防动员中迅速将商业船只改装的大型计划中的一部分。“世昌”号在发展和生产过程中完全本土化,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

《解放军报》文章报道,“世昌”号与海军实习训练舰“郑和”号一起被誉为解放军的“海上大学”,在当前解放军海军官员中,每三人中就有两人在舰上接受过训练。“世昌”号可以支持“多架直升机同时行动”,它使舰载直升机的操作/行动训练,以及两栖攻击训练变得简单。外界广泛认为,“世昌”号是中国建造真正的直升机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之前的试验品,并为解放军完善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母概念提供了基础。

两位美国海军专家接下来对中国发展直升机航母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考虑到资金,技术和战术等问题,一艘满载排水量15000吨,搭载15架直升机的直升机航母其技术障碍相对较小;另外,在建造过程中能够运用一些民用技术,其造价也比中、大型航空母舰低得多。有消息称,现在已经有80多种直升机航母设计模式正在考虑之中,排水量在15000-20000吨,外形与美国海军的LHD型两栖攻击舰类似。

而中国成功发展直升机航空母舰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的旋翼飞机的发展和总量一直处在落后状态。在解放军小型舰队中的大多数直升机,不是进口的就是国外武器的中国仿制品。中国也正在从俄罗斯引进一些直升机并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然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更宁愿购买欧洲的直升机。如果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在未来被弱化或取消,那么这一趋势将得到加强。无论如何,中国直升机的能力和总量,将成为中国直升机航母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

在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周边国家的反应。其他方法和作战平台几乎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却不引起邻国的注意。潜艇比其他主要海军作战平台更不易引起注意。而且柴电动力潜艇可能会被当作防御性武器。水雷则更加隐蔽,对于邻国海军来说甚至经常不易发现。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中国强调这些海军作战平台重要性的原因。相反,航空母舰不能隐蔽;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日本海上自卫队更愿意外界将“大隅”号看作一艘两栖攻击舰。虽然这些并不是中国一直不发展航空母舰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也意识到发展航母需要非常慎重,并要全面衡量这一计划所带来了机会和代价。

无论中国发展什么样的航空母舰,其战略框架都是以和平为主要目的。在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里,这样强调:“我们制造航空母舰的目的不是与美国或前苏联竞争,而是应对台斗争的需要,为解决南沙群岛争议以及保卫中国的海洋权利和利益。在和平时期,航空母舰可以用作维护世界和平,从而扩大我们的国际政治影响。”

一个新的标志

对中国来说,对台湾问题的战略关注可能会限制航母的发展,但小型的直升机航母却是例外,因为它可以在关于台海冲突想定中作为反潜战的作战平台。

一旦中国拥有了多艘航母,肯定会结合航母的能力和数量众多的潜艇,发展新的技术和作战理论。12-15艘直升机航母或者普通航母的混合编队,以及更大型的航母都将代表着在反潜作战能力方面,中国海军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对以潜艇为中心的海军(当前中国正在着力发展的)做出更好地补充,其效果胜过拥有大型飞行甲板、可起降固定翼飞机的大型航母。

“珠链战略”

“珠链战略”这个名词最早见诸报端是在2008年6月,当时美国《华盛顿时报》披露,美国国防部未来战略导向办公室主任阿伦·汉密尔顿向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交了一份内部报告,报告声称“中国正在沿着中东到南中国海的海上航线,与相关国家建立战略关系”。这份内部报告声称,中国已经采取了“战略岛链”的策略,并与外交政策联系在一起。延长从中东到中国南部的战略走廊,包括在巴基斯坦建立海军基地等等。阿伦·汉密尔顿还将中国这一系列的举措冠名为“珠链战略”。

《华盛顿时报》拿到了这份题为《亚洲能源的未来》的报告的副本,并立即予以披露。文章见报以后,立即在美国保守派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些防务观察家、“亚太战略专家”、“中国问题专家’纷纷发表文章,对《华盛顿时报》的报道予以评论。其中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事务研究员劳伦斯·斯皮纳特撰文声称。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雄心和外交政策可能会导致与美国发生冲突。

声音

建造航母是一项挑战,是否建造取决于中国。

迈克尔·马伦,美国海军作战部长2007.8

我相信中国对于拥有航空母舰“非常感兴趣”。中国有兴趣研发航空母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需要了解如此强大,具有活动能力的武器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不愿意在这个领域里出现不必要的紧张。如果中国选择开发航母的话,我们愿意在他们的要求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基廷上将 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司令 2007.5.12

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间建造并部署3个航母战斗群。

基斯 雅格布斯 英国海军专家 2007.11

当美国航母“林肯”号迅速前往印尼,为当地提供至美重要的救灾支援后,中国看到了航母在外交与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会选择小一些的航母,不会是“尼米兹”那样的庞然大物,中国可能会建不同的航母。

安德鲁·埃里克森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研究员 2007.11

中国有雄心建造4至6艘大型航母,俄罗斯未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将影响到中国航母的设计。中国海军官员还参观过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此举或许对中国航母型号和构造的最终定案有一定影响。

理查德·费舍尔2008.1.20

同时,台“中央社”还引述没有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的话称,中国将会建立两个航母战斗群,以便在东海及南海成立两个航母战斗群。目前中国在建造航母上有两个问题。即技术和财政。在技术上,舰载战机是一个难关。但将会获得俄罗斯的舰载技术,至于财政,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发展,相信这方面也不会有问题。这位专家认为,中国方面建造航母,应该是“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并不针对第三方。他说,中国需要守卫的海域太长,加上要维护本国进出口海道的安全,有必要建造航母。

台湾“中央社”2007.3

“瓦良格”号这艘购自俄罗斯的航母不久将正式更名,新的名字叫做“施琅号”。

美国环球战略网 2008.1.9

推荐访问: 美国 航母 中国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