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诱惑:印以军事合作

2022-03-19 08:44:36 | 浏览次数:

致命的关系

2005年1月23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印度和以色到已同意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一次联合空战学习,以军的美制F-16I战斗机特在学习中对此印度空军的俄制“苏-30MKI”多用途战机。这个决定是在2004年12月举行的印以政府间第三次联合工作组会议上做出的,会议还讨论了印度向以色列购买“苍鹭”中空无人机,以及扩大印度海军使用的以色列“巴拉克”舰载点防空系统射程的议题。

在2004年,印度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合作达到顶峰。3月5日,印度国防部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在新德里正式签署了价值11亿美元的购买3架A-50I“费尔康”机载雷达预誓系统飞机的合同。争吵不休、喧嚣一时的“费尔康”预誓机订购案最终尘埃落定。在外行人眼里,“费尔康”机载雷达预誓系统只不过是加装在俄罗斯“伊尔-76”飞机上面的一个大盘子而已。事实上,这个“大盘子”浓缩了当今世界雷达、电子情报和通信系统的一流技术。有了它,印军就可以容易地监视敌方空中目标、搜索电子信号。其性能之先进,足可以与美军现役的E-3预誓机相媲美。为了防止这样的高尖端预誓系统落入美国视为潜在威胁的国家,美国曾经阻止以色列向中国出售这种预誓机,从而迫使以色列于2000年7月取消了对华出售“费尔康”预誓机的合同。

美国《防务新闻》今年1月10日曾报道,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制订一项重要政策,使得以色列有可能在未来的五年中超过俄罗斯,成为印度武器及防务设备的最大供应国。目前,以色列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印度第二大武器供应国,每年向印军提供价值15~2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以色列与印度对它们之间迅速发展的安全与防务合作保持低调,因此并没有引起世界的太多注意。事实上,除了与美国之间无可替代的战略关系和与土耳其之间的地区性战略合作关系外,以色列极为重视发展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合作。以色列知道,与印度这个世界上穆斯林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保持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关系,将有效地拓展其潜在的安全空间。当然,为了避免引发印度国内穆斯林群体的反犹太复国主义情绪、激怒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邻国、引发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和印度的恐怖活动,双方都极力保守军事与安全合作的秘密,但这一切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印度与以色列之间正在发展一种“致命的关系”。

长达40年的“地下通道”

1950年,即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两年,印度就正式宣布承认该政权;而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国家”,同时又采取了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抵制以色列的立场。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这种不协调的政策,注定了印度后来对中东问题的立场是不确定的。

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一直努力保持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面的关系,为了不伤害阿拉伯人和印度穆斯林的感情,与以色列的交往是秘密进行的。印、以之间秘密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国际与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如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以及尼赫鲁与纳赛尔之间的友谊,使印以关系受到影响。在印度夏斯特里总理执政时期,印度的政策开始偏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1966年,英·甘地夫人执政时,印度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政策进一步得到巩固。这种政策使印度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不结盟运动中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印度所依赖的波斯湾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和印度劳工从阿拉伯国家赚取的可观劳务收入(每年约40亿美元),成为维系印度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以色列追求的双边关系公开化一直没有实现。但印度并没有将穆斯林世界看作“天然的朋友”,尤其当其与巴基斯坦的冲突因克什米尔问题激化后,保持与以色列“地下通道”的畅通显得更有价值——在1965~1971年的印巴战争期间,以色列向印度提供了军事援助。

到1984年拉吉夫·甘地任总理时,印度的外交政策重新倾向以色列。据报道,在80年代印度发生教派骚乱的紧张时刻,以色列也投桃报李地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反恐怖作战的援助。但拉吉夫·甘地付出的代价是,所在的国大党丧失了印度穆斯林的支持,在1989年10月的议会选举中失败,自己也下了台。

1991年苏联解体,阿拉伯国家也因海湾战争产生了分裂和削弱,以色列在摆脱国际孤立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印以关系公开化和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创造了有利的环境。1992年,双方终于如愿以偿地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长达40年的印以“地下通道”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合作关系渐入佳境

1992年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后,印、以双边高层军事交流得以强化。在1993年5月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访问印度期间,双方曾签署了一个包括核能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的协定。1996年6月,印度一个国防及原子能专家小组秘密访问以色列,成员就包括现任印度总统、有“印度导弹之父”美誉的阿)-杜拉·卡拉姆。1996年10月,以色列总统魏茨曼访问了印度。1997年,印度国防部长对以色列进行了访问。

1998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引爆了核装置,招致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这次事件被看成是印以军事合作进入突破性阶段的分水岭。一方面,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引发了以色列的恐慌,因为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很可能成为穆斯林世界针对以色列的“底牌”,无疑将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构成威胁。在以色列人看来,印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以色列需要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维持南亚地区的军力平衡,转移巴基斯坦的视线。另一方面,印度要加强防卫能力和在本地区发挥主导作用,仅靠自己国内落后的军事技术是实现不了的,需要用外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军队。而俄罗斯一度减少了对印军火出口和后勤保障,使印军不少武器装备处于瘫痪状态,印度不得不考虑分散军火来源。对性能一流的以色列武器,印度军方早就垂涎欲滴,而以色列灵活的军品出口政策又令印度发现打破西方阵营武器禁运的可能性。印度还有一个没有表白的心态,那就是将以色列视作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桥梁,希望利用以色列和犹太势力在美国国会发挥影响力,促成美国取消对印度的经济与军事制裁。

2003年9月10日,正值“9.11”两周年的敏感日期,以色列总理沙龙出访印度。尽管双方刻意淡化外交的国防“战略色彩”,但访问期间,印度国防部长以及陆海空三军参谋长全面会晤以色列军工界领导人,访问结束后不久便签署了有关的国防采购合同。

印、以的军事合作关系包括印度从以色列购买先进武器,以及印以加强军事技术合作。1993年12月,以色列武器装备借印度班加罗尔防务展首次进入印度市场。1995~1997年,以色列对印军售总额不过区区4000~5000万美元。

1999年3月,印度出动大军清除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的巴基斯坦武装人员,以色列提供的夜间目标追踪系统、激光瞄准吊舱、激光制导炸弹使印度空军“幻影2000”战斗机成功地摧毁了武装分子的大多数营地和弹药库。当印军在偏远的克什米尔山地苦战时,以色列方面特意致电印度军方询问“你们需要什么”,印度军方的回答是:“我们需要很多东西!”2000年5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米施拉访问以色列,双方正式达成第一宗总价值达20亿美元的军火销售协议,包括以色列IAI公司生产的“搜索者”无人机;埃尔塔公司为以色列“箭”式反弹道导弹系统项目开发的EL/M-2080“绿松树”搜索、识别和火控雷达,以及用以升级印度空军“苏-30”、“米格-27”、“美洲虎”战机和“米-35”武装直升机的电子设备等。以色列从此一跃成为继俄罗斯之后、 法国之前的印度第二大武器与装备供应国,开始了两国军事合作的“蜜月”期。

庞大的采购清单

预警机

最受外界注目的3架A-50I“费尔康”预警机销售合同已于2004年3月正式签署。印度先预付给IAI公司约3.5亿美元,合同总金额将达到11亿美元。按照合同,以色列将从乌兹别克斯坦购买一架“伊尔-76”运输机。这架飞机先飞往俄罗斯,换装新的大功率发动机;然后飞往以色列,安装“费尔康”预警雷达系统,随后移交印度。印度对“费尔康”预誓机的兴趣可追溯到2001年,有关谈判一直在秘密进行,但因为美国的反对,交易不得不暂时停止下来。虽然这种飞机上没有美国的设备,但美国担心把先进的预警系统卖给印度可能会使这个危机四伏的地区加速军备竞赛。很明显,除非美国同意,以色列和印度不可能达成“费尔康”预警机的交易。随着印巴关系的缓和,美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最终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费尔康”系统。

双方对于印度“费尔康”预警机的性能秘而不宣,可资参考的是以色列1994午向智利空军交付的1架装有“费尔康”系统的“波音707”。那架经过重大改装的“波音707”在机身两侧和机鼻加装了3部全固态电扫描相控阵雷达(S-PAR),提供260°范围覆盖,搜索半径达400千米,可同时自动跟踪100个以上目标,控制至少90次空中拦截。其整体性能与E-3C相当,但采用了最新研制的航电设备和电扫描雷达,所以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高出E-3C好几倍,而且操作人员略少于后者。不同于E-3C上的AN/APX-103敌我识别系统,以色列人成功地将早脉冲敌我识别系统整合在天线阵列之上,使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识别可靠性都有了较大改进。当初,智利军方迫于经费,没有在机尾装第四部天线,因此来能实现360°全周侦测。估计印度订购的预誓机将实现全空域覆盖,并且将更紧凑,系统也更趋于一体及合理。“费尔康”预誓机的战术指标是探测半径800千米、最多可以跟踪60个目标,能够大大加强印度空军对弹道导弹的监控能力,也为打击敌纵深目标提供了条件。

印度刚签署“费尔康”预警机合同不到2个月,就开始试图与以色列合作恢复总额4亿美元的自研预誓机项目。2004年9月10日,印度政府批准了自行研制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小型预警机”(Mini-AWACS)系统的计划,以进一步加强空中侦察预警能力。该项目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机载系统中心监管,原型机在1999年因机背天线故障而坠毁,造成4名科学家和4名机组人员丧身,只好用备份的预誓机设备继续开展研究。印度国产预誓机将以巴西生产的3架EMB-145飞机作为平台。该机作战高度10500米,续航时间7个小时,载荷能力为3吨,机载电子系统由以色列埃尔塔公司指导研制。新预誓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包括雷达、敌我识别询问/应答器、电子战支援设备、操作员显控台、自卫装置、微波数据链路、卫星通信链路以及搜索和救援任务系统。预警系统的雷达安装在机身顶部,加上相关电子设备和支援设施后重1000千克,能在300千米外测定2米2大小的点位。该机携带敌我识别器、GPS和惯性导航系统,安全的微波数据链以及数据与语音无线通讯设备。

导弹防御系统

印度以防御巴基斯坦的弹道导弹为由,提出了导弹防御系统的需求。经过3年多的谈判,2002年6月30日,印以最终就购买2套价值2.5亿美元的“绿松树”远程誓戒雷达系统及配套的浮空器达成协议。“绿松树”L波段雷达是以色列与美国共同研制的“箭”式反导系统的“眼睛”,集预誓、火控于一身,探测范围达500千米。它不但可以对敌国的导弹发射进行预誓,而且能跟踪来袭导弹,可同时处理几十个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作为补充,印度空军在2004年接收了4部安装在长71米的TCOM浮空器上的可编程雷达(APR) 系统。APR雷达是一种三维雷达,它可以截获、跟踪高空和低空目标,包括巡航导弹、无人机、直升机和微型飞机。印度和以色列还准备在浮空器上加装多种传感器,包括信号情报接收机。

美国《航天新闻周刊》2003年9月19日报道,印度曾提出购买或租借以色列2002年发射成功的“奥菲克-5”间谍卫星,用它侦察克什米尔地区;以色列的回答是“不”,理由是这颗间谍卫星几乎离不开伊朗-叙利亚-伊拉克这条侦察路线,即便时间很短也不行。印度随后又就购买“奥菲克-5”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积极寻求以色列政府的批准。而以色列20年来的政策是禁止共享侦察卫星照片。

《印度快讯》2003年2月16日披露的信息更令人吃惊。由于印以两国都面临核生化武器的威胁,以色列已经邀请印度投资以色列的“箭-2”反导弹系统。不过,此事涉及技术扩散问题,需要得到美国的认可,并且有可能加剧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美国提出的导弹防御系统相比,“箭-2”导弹的拦截点在负责低层防御的“爱国者-3”导弹和大气层防御的THAAD导弹之间,可有效地行使高层防御职能。如果印度获得“箭-2”导弹,将拥有不可轻视的多层导弹防御能力。

无人机

由于印度自行研制无人机进展缓慢,1999年,陆、海军从以色列IAI公司购买了16架“搜索者-2”和“苍鹭”无人侦察机。尽管印度目前已经部署了150架以色列提供的这两种无人机,但是印度军队还将购买250架无人机,大部分部署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在长达600千米的印巴实际控制线监视人员活动。印度陆军官员表示,在锡亚琴冰河地区,无人机是唯一的情报来源。2000年12月,印度以3

亿美元向以色列购买了“搜索者-2”战术无人机的生产合同,包括转让生产线。

“搜索者-2”无人侦察机系统由飞机、地面控制系统、天线跟踪系统、发射架和任务保障车组成。飞机携载稳定式可控平台,上面配备光电载荷,能执行监视、目标获取和跟踪任务。“搜索者-2”无人机重360千克、长1.2米、翼展1.5米,飞行速度40~60米/秒,飞行高度3800米,续航时间4.5小时。它能携带45千克有效负荷,执行电子情报和光电侦察等任务,具备发送实时数据及数字飞行控制功能。未来它还将装备全球定位系统、激光预警系统和红外-电视系统等,以便在高山地区进行精确作战。

印度还在以色列帮助下加快了国产“尼吉特”多任务无人机的发展步伐,目前已开始装备印度陆军。“尼吉特”无人机利用充气滑轨发射,通过降落伞或着陆气囊系统回收,机上携带近45千克的光电载荷,装有抗干扰的数字指挥和下行链路系统,通过光纤与地面控制站相连接。“尼吉特”无人机可执行夜间侦察、监视、目标识别和炮火修正等任务,探测到2500米外的人员、5000米外的车辆及12000米外的建筑物,飞行速度为150千米/小时,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

电子战系统

美国《防务新闻》2004年4月6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与以色列埃尔塔公司首次联合实施风险研究计划,为印度“泰杰斯”轻型作战飞机(LCA)开发以光电系统为基础的新一代电子战系统,以取代性能落后的“风暴”电子战系统。该电子战系统将以无源红外可视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有源传感器为基础,利用光电/红外观测系统进行目标的探测、分类和识别。据称,新型电子战系统能作为多谱威胁告警系统,进行雷达、激光和来袭导弹告警,还能使LCA战斗机定位目标并实施拦截。

舰空导弹

1998年,印度海军第一次从以色列采购回7套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巴拉克”舰空导弹系统,用以对付掠海飞行、低雷达截面积的超声速反舰导弹和飞机,使印度自行研制的“特里苏尔”舰空导弹系统事实上寿终正寝。“巴拉克”系统采用射程10千米的防空导弹,导弹装有22千克爆破杀伤弹头和先进近炸引信。系统还包括8管垂直发射单元、X/Ka波段火控雷达等,一艘战舰可装配多套该系统。尽管在2003年11月的试验中,从“德里”号驱逐舰上发射的1枚“巴拉克-1”型导弹未能命中靶弹,但印度海军官员将试射失败归咎于导弹和军舰之间的通信频率问题。第二次试射命中了目标,印度国防部官员对“巴拉克”系统的性能表示非常满意。印度海军希望最终购买20套“巴拉克”系统,部署到主力舰艇上并与俄制雷达及其他设备进行综合。不过,印度引进“巴拉克”系统仍存在困难,焦点问题是价格,“巴拉克”系统的造价几乎要占一艘军舰的20%~25%!

野心勃勃的合作

2004年1月4日,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媒体纷纷报道,称印度和以色列计划联合制造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核潜艇。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称,军事专家对这一合作项目的前景及类似合作的可能性存在不同看法。一位消息人士强调,以色列同印、巴一样,都属于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有核国家,因此,联合研制核潜艇当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带来相当严重的政治问题。另外,以色列没有,至少从来公开宣称过有制造核潜艇的经验。但这位消息人士同时指出,以色列可以在核潜艇导弹武器、监视预誓系统、机载设备和其他电子系统方面向印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这种联合方案对印度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位消息人士则认为,联合研制核潜艇的方案确实存在,并且切实可行:2001年就有专业军事杂志报道过以色列拥有了核潜艇制造技术;而且2003年9月以总理沙龙访问印度时,曾公开建议帮助印军建造核潜艇。2003年12月,以国防军总参谋长亚龙率领军事代表团访印期间,印、以国防部长曾秘密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合作协议,可能就与核潜艇项目有关。

与之相对应的是,2004年8月31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阿特里接受《印度斯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印度于6年前就成为了有核国家,但其核导弹运载系统尚未具备作战能力。他认为,印度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拥有可信的核威慑力量。印度目前正与以色列就合作研制远程导弹一事进行磋商,阿特里说:“我们希望与以色列联合进行导弹开发,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可以分享设计成果、分担费用并降低风险。”但他没有对双方计划合作研制的系统做详细说明,只是暗示以色列已开始为印度研制导弹提供帮助。2004年8月29日,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枚最大射程2500千米、能够携带1吨核弹头的“烈火Ⅱ”地地中程弹道导弹。“烈火Ⅱ”是印度目前最有威力的核武器运载系统,但是阿特里透露说,该型导弹还不具备作战能力。印度陆军的两个导弹团计划分别装备“烈火Ⅰ”和“烈火Ⅱ”导弹,而潜射弹道导弹项目还遥遥无期,这意味着,印度目前实施核报复的惟一可选方案就是使用印度空军的“美洲虎”、“幻影2000”和“苏-30MKI”战机从空中投射核弹。

以反恐为名的联手

印、以两国在反恐怖领域进行着密切的合作,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印度“黑猫”情报机构就与以色列“摩萨德”组织进行过密切的合作,包括以色列向印度出售反情报和安全设备以及进行人员训练等。在90年代,以色列曾向印度提供援助,支持它打击克什米尔地区的叛乱活动,尤其是对付那些渗透越境的穆斯林游击队员。2000年6月,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率领一个由安全和情报官员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以色列时,两国的反恐合作升温,以色列甚至前所未有地让印度安全官员参观了“摩萨德”的秘密办公室。这次访问的直接成果是建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使两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制度化。

此后,印、以之间在训练印度武装人员、交换情报和军火交易三个方面展开安全领域的合作。印度内政部长访以三个月后,以色列首先向印度派遣了一支反恐专家小组;然后,以色列保安部队开始对印度进行对口训练,并参加了2次防暴行动;以色列“摩萨德”机构还向印度情报机构派遣了30名“摩萨德”专家和高级特工,教授了一系列窃取情报的手段。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反恐战术与技术、边界监视、传感器技术、电子探测以及主动监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这些都是印度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印度要借鉴以色列的安全经验来打击克什米尔武装人员。“9.11”事件后,印度以“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为由,抓紧镇压争取克什米尔独立的武装人员;而对以色列有利的是,可以通过这种密切合作为

其监视巴基斯坦创造机会。以色列非常担忧巴基斯坦的导弹和核设施,有意与美国联手除去心腹之患。

印以军事合作的制约因素

过去的5年中,以色列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印度第二大武器装备供应商。但现实总比设想要复杂得多。在印度新的国大党政府执政后,谈判进程变缓,资金不到位并不是问题的全部。2004年6月19~20日,以色列的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印度,并与印度国防部高级官员举行会谈,要求印度为两国间正在进行的防务合作计划设定最终期限,否则以色列将把这些武器装备卖给其他国家。以方的焦虑产生于印度外交部长辛格的一番话:“我们重视与以色列的关系。但不会以牺牲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为代价。”以方认为印现任政府不会像前政府那样热衷于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系。目前,以色列向印度提供防务产品的谈判各自处于不同阶段,都等待着印度国防部的批准。在21个国防项目中,16项被印度军方列为优先项目,包括监视和保密通信系统、夜视镜、地形地图系统、精确制导武器、反潜战及深海监视装备等。

目前牵制以色列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的最大因素是美国。2004年由于美国反对,以色列废除了与印度已签署的部分军事协议。其实美国的目的很明确,试图通过以色列向印度强加自己的要求。观察家认为,印度和以色列达成“费尔康”预誓机的合同,并不是说美国就完全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先进防御技术,而是因为印、美关系有所改善才同意的。换句话说,美国为了打入印度市场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及诱使印度支持以色列的中东问题立场,才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预警机的。

而作为印度军火的最大供货商,俄罗斯也强烈反对用以色列技术改装印度的俄制战斗机和主战坦克。例如,印度空军对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I”战斗机的雷达电子系统的性能不满,选中以色列公司来实施升级计划,俄罗斯在批评印度这一举措的同时提醒印度,俄罗斯完全有能力使印度的飞机现代化。俄罗斯高级国防顾问库兹克1996年访问印度时,就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满意印、以之间的军事合作。一旦俄罗斯单方面采取不合作态度,印度将蒙受巨大损失,毕竟其120万国防军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所以,印度军方不敢在印以军事技术合作方面走得太远。

建筑在沙滩上的“爱情”

纵观印、以两国几十年的关系,印度发展与以色列关系的最主要目的是加强自己在克什米尔的地位,以及面对巴基斯坦的安全和军事地位,并用以色列的先进军事设备和技术武装自己;与此同时,改善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自苏联解体、失去最大的后盾后,印度便谋求另一个支持者,以便继续支持其军事和核计划。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发展与美国和以色列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色列的目标也很明确。全民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所拥有的核武器是一颗“伊斯兰炸弹”,将使自己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武装印度将抵消这种威胁。观察家认为,印以军事合作的直接后果就是激起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巴基斯坦作为印度的老对手,面对印度军事力量的强大不可能保持沉默。

但换个角度看,既然印以合作的基础源于如此现实的目的,那么国际时局一旦发生变化,这种“蜜月”的基础也将面临结束的危险。实际上,印度不可能死心塌地与以色列联盟,来对付整个伊斯兰世界。鉴于印度与阿拉伯各国之间的传统政治关系、印度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依赖,以及几百万印度劳工在中东各国的可观收入,印度绝不会中断与阿拉伯各国的关系。如果印度与以色列的合作超过伊斯兰世界能忍耐的限度,印度将可能遭受惨重的、无法从以色列得到补偿的经济和外交损失。为了维系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以及赢得国内穆斯林选民的支持,印度必须在国际上做出谴责以色列镇压巴勒斯坦人的姿态,这一举措必将引起以色列的不满。因此,只要巴勒斯坦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印度就不可能与以色列建立和发展长期的正常关系。印、以之间构建在沙滩上的“爱情”能够维持多久,只能看双方相互的战略需求能持续到什么时候了。

推荐访问: 利益 诱惑 合作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