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

2022-05-16 12:5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高校人员是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因此也就成为被吸收为党员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的流动党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高校流动党员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在高校内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本文主要讨论在高校内如何解决和克服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建立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了解问题本身,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那么到底何谓流动党员?所谓流动党员就是这样一个党员群体:他们由于自身原因(如外出工作、生活)或者外部原因(如单位改制),已与原所在地区或者所在单位党组织主动或者被动地失去了正常的组织联系,其组织身份游离于流入、流出两个地区之间,原单位的党组织事实上已经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

理。[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高校流动党员的数量不仅是与日俱增,而且流动范围也是更加扩大、流动频率更加快速,因此滞留的党组织关系越来越多,相应地,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据新华网显示,截止2009年12月,仅湖南一省就有流动党员数量18.12万名,而这些流动党员中,大都是高校党员。高校流动党员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内的教职工党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国内或者到国外各种学校和科研院校进修,或者由于特殊情况需要长期在外地工作或者进行科研工作,或者选择了新的职业或者单位,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但是由于本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其次是高校在校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而这些用人单位的党组织尚未建立,不能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或者是学生本身的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党组织关系的转移没有及时地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办理,导致自己的党组织关系处于游离状态。

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一,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对于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工作不积极、态度不认真。第二,不灵活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大多数高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路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最明显的表现便是有些高校不理会流动党员新的发展趋势,而简单地沿袭使用以往管理的老办法。第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和以前相比,流动党员的分散更广、流动更快,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第四,某些流动党员的党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高校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原因之一。

建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法如下:一、高校的党组织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现实需求,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管党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先进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高校的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高校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及时研究新情况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增强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到哪里。[2]因此,在高校的党组织的工作日程中应该增加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松懈怠慢。

二、采取多渠道的教育管理方式对高校流动党员加以引导,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高校流动党员应该具有能动的主体行为,即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在感情。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对流动党员定期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逐步强化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意识;其二,也可以建立专门的高校流动党员的党支部,由专人和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并记录其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不能单一而应当多元化,比如要记录流动党员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号码以及QQ号码、电子邮件的地址等多种联系方式,最低程度上要确保联系不中断。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亦方便展开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流动党员的联系方式也可以展开方法多样方式灵活的教育管理活动;其三,寻求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网站、论坛、博客等,并免费为流动党员注册,流动党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如计算机、手机等进行登录,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学习,督促其要认真履行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的状态并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增加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自身的凝聚力。

三、建立和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

首先应该健全组织机构,争取构建高效长效的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比如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专门机构,选配一定数量既有党务工作经验又精通网络技术应用的骨干,作为专职党务干部,明确职责和分工,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组织保

证。[3]其次,如有可能,可以探索在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或进修的地方建立基层党组织,党的各种政策和方针的贯彻实行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的通力协作,其作用不容忽视。基层党组织的建立,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流动党员可以时刻感受着党的关怀。最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的重要途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机构内部所以成员必须遵守和执行一些列的行为准则和办事章程。一个好的系统若要流畅而高效运行便需要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制度的支撑,因此建立和完善与当地党组织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党组织正常开展日常的工作,以及为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众多流动党员的权益,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流动党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高校流动党员则可以说是他们中的精英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才显得建立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意义非凡。

注释:

[1]李衍增.关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党建工程,2009.4:26

[2]丁东峰.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J].党的建设,2009.1:19

[3]刘玉.辽宁毕业生流动党员有个贴心的“家”[N].中国教育报,2008.07.04

(作者通讯地址: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推荐访问: 教育管理 长效机制 流动党员 建立 高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