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浅谈

2022-05-13 11:3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有效地科学利用资源,在此之上进行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更需要政策上的引导、扶持和监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舒适性;适应性;可变性;可持续发展

建筑学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有广义的、综合的和整体的概念,其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它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们仅把建筑作为谋生存而避风雨、防兽害之所,穴居野处,构木为巢。第二阶段是人们把建筑当作纯艺术品来看,以美学和艺术为基础,唯美思想影响较为深远。第三阶段是处于大工业产品时代,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把建筑当作住人的机器,反映了以功能、经济和技术为原则的观点。第四阶段是第19次国际建筑师协会会议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提出以“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为宗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把“建筑学”推向新的飞越阶段。

1 建筑的舒适性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不再是居住的载体,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办公生活及追求品质生活的所在,这对建筑的舒适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居住建筑,在其面积,户型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使各功能空间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且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

1.1 声学的控制

房屋建筑声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室内声波传播的条件和声学处理方法,以保证良好的听闻效果,另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削弱建筑物内外部噪声的方法。

声音衰减与吸声减噪,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经过介质或物体的时也会损失一部分声能量,因此室内使用吸声材料来装修可以达到有效的削减噪声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安装吸声器来改善室内的声环境。

隔声包括对空气的隔绝和对撞击声的隔绝。居住建筑中楼地层的构造处理方案承担着隔绝撞击声的重担,通常可以在地板与声源之间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铺设地毯,采用弹性垫层做楼板吊顶处理,都可起到减少音量的作用。

1.2 光学的控制

光学的控制主要对于居住建筑来说显得十分必要。建筑光学分为照明和采光两种。对于居室的采光一般为自然光,在自然采光良好且有阳光照射的室内生活会感到身心愉悦,但过多的直射阳光进入会引起刺眼而导致心情烦躁,因此对于室内采光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采用轻薄的透光窗帘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窗帘由自己挑选更能给人以舒适感。

室内照明的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卧室的灯光需要温暖宁静,适宜暗弱的台灯效果要好的多,而厨房也应该明亮而温馨。

1.3 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

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住宅是人所界定处的范围,把我们与有害的自然现象隔离,从而赋予我们人为的环境,使我们成为人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的建造住宅的动机非常明确,那就是自己的生活能够不再受到气候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冬冷夏热的问题,所以解决房屋建筑保温与隔热的问题是改善冬季室内热舒适和降低建筑采暖耗能的关键。同理在夏季炎热的地区,良好的建筑隔热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房屋建筑空调的运行时间,可以给人更舒适,更安静的环境,也更能体现绿色环保生活。

1.4 太阳的辐射利用和控制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的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室内采光良好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房屋内局部卫生,改善居住微气候。但太阳能要注意控制,不能在夏天造成房屋内太阳辐射过大,舒适度降低。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冬夏太阳能处于平衡状态。

2 建筑的适应性

建筑学科的适应性概念提出较晚,且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建筑的适应性是指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研究,而是从人类的需求出发,综合研究建筑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关系的一种设计思想、原理和技术。

2.1 建筑适应性原则

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将思维系统化,将建筑整体优化。在处理各要素时应该把他们放在整体中考虑,因此在进行建筑创作时,要整体关联考虑自然与社会环境、功能与形式、能源与材料、设计与评估、建造与管理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后这些因素的反作用。即把建筑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其内部多种因子互动,与外部要素广泛关联。

建筑应该是动态开放的。适应性的建筑在面临运动变化着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表现出一种有机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中得以与环境诸因素联系、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得以进行的结构特性。适应性建筑是一种面临条件变化时具有灵活性、可变的适应性的建筑体系。

2.2 内部结构

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强调建筑平面高效、合理,而且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建筑不只是一个空间序列或者围合物,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空间的要素一定要多样且统一。

除此之外,结构要的和谐统一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结构需要安全、经济而具有力学效益的结构型式。获取力学效益的方法基本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具有力学效益的体形,另一方面是选择高效率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选型是,要以效能、经济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结构材料的优势。

在结构选型时,我们要注意规模效应的问题。规模效应时指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的,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尺度限制,不能任意的扩大和缩小,否则就不相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规模效应及规模与效率的关系认定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有一个有效的规模变化范围,并有相应的结构选型图。

3 建筑的可变性

建筑的可变性是指建筑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变性,随着时间的推进,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原有的建筑空间进行有条理的变化。其中,居住建筑更多的将建筑空间进行减法的设计,而公共空间则更多的倾向于空间的加法设计。

对于居住建筑来说,建筑的可变性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小开间结构的居住建筑:橫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和曲折形空间的分隔。

第二,大开间结构的居住建筑:长方形平面和缺角长方形平面,其中开间的跨度不小于5.4米更为合适。长方形平面较为方整,空间划分灵活,结构简洁。而缺角的长方形平面是由于厨房、卫生间或楼梯等位置的缘故所造成的。因此也相对较为好修整。

第三,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方形框架柱和异形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柱距小的结构,空间的灵活性较低,相反,柱距大的结构,空间的灵活性则较高。

第四,套型的远、近期的结合: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潜伏设计。使单元之内或者相邻的单元之间均能进行有效的改造。

第五,“空壳式”的居住建筑: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大的灵活自由,只将住宅的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完成,并完成公共交通的部分如楼梯、电梯等。

4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和设计的建筑,内容包括城市选址、建筑物、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建筑功能、建筑经济、建筑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可持续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所强调的健康舒适,不仅包括通风采光、噪音控制、自然环境、空气品质等物理量,而且包括环境色彩、建筑美观、使用材料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等主观性心理因素。

可持续建筑主张在设计时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与自然环境共生、建筑节能及环境技术的应用、循环再生型的建筑、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等。这些概念正逐步得到建设主管部门、开发商、消费者、建筑师的认可。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就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谢峻峰,侯传群,姜培友.住宅的可变性和多适性[J].山西建筑,2007(25):30-31.

[2] 李璞.浅议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面临的困难及机遇[J].四川水泥,2015(01):275.

[3] 谷丰吉.浅议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5 (02):57-59.

[4] 陈永恒,高阳.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3):124.

[5] 周明长,余德林.浅析绿色建筑技术与新农村建设[J].江西建材,2014(24):48-135.

推荐访问: 浅谈 可持续发展 居住 趋势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