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5-12 15:35:04 |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了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了新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疆;特色产业;产业集聚;类型;特征;成因;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115—04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产业集聚现象在中国迅速形成并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内产业集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南部相对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如广东的东莞、惠州、南海、顺德等,江苏苏州,浙江温州、义乌、桐庐、湖州等,山东寿光、青岛等地区。中国产业集聚现象,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呈现梯度递减现象。基于资源禀赋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相关研究比较少。

近年来,作为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阶段性标志成果之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崛起了一批特色产业集聚现象:白色产业集聚(如棉花产业集聚、乳业产业集聚等),黑色产业集聚(如石油天然气产业、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等),红色产业集聚(如工业番茄产业集聚、红枣产业集聚、胡萝卜产业集聚、枸杞产业集聚等),绿色产业集聚(如葡萄产业集聚、西甜瓜产业集聚、香梨产业集聚等),边贸产业集聚、旅游产业集聚等,这些特色产业集聚大多表现出充分利用新疆的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呈现出特色产业地理性集中、专业化分工和出口导向的典型特征。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形成,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凸显后发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提高社会发展贡献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教授(M.E.Porte)从竞争优势理论角度认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构成的重要单元,有影响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加速地区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产业集聚研究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类型

借鉴马库森(Markusen,1996年)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角度对产业集聚的分类方法,根据新疆特色产业集现象的特征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意大利式(马歇尔式)产业集聚、轮轴式产业集聚、卫星式产业集聚、政府启动型产业集聚。这四种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见附表。

意大利式产业集聚,也称马歇尔式产业集聚,是指以众多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集聚,产业氛围浓厚,企业之间以信任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如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中的葡萄产业集聚,香梨产业集聚,番茄产业集聚等。

卫星式产业集聚,是一种相对孤立的分支机构的集合体。如跨国公司境外投资设立的生产基地,内地外向型产业或中间组织利用地缘、区位优势,在新疆投资建立的贸易市场、加工区等贸易基地。贸易区内各中小企业之间较少有合作关系,关键投资和决策等均由区外子公司或总部作出。这种类型产业集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区外企业总部或母公司的决策和投资,以及当地的融资、技术服务、商业服务等共享资源的能力。如边疆宾馆边贸市场、德汇集团、美克家私和口岸市场等边贸企业构成的边贸产业集聚。

轮轴式产业集聚,是指以一家或几大家大型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集聚,以工业城著称。轮是指工业区中的大型企业,通常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围绕这些大型企业而生存;轴是指大企业与这些小企业之间之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如新疆特色工业集聚中的石油化工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集聚,有色冶金产业集聚、新能源产业集聚等。

政府启动的产业集聚,主要是指由政府倡导,选择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实力雄厚、市场声誉良好的企业人驻,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政府行为。如新疆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奎屯经济开发区、米东新区等。

2 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特征

2.1 强烈的资源区位依赖性

新疆几乎所有特色产业的集聚都是围绕资源盛产地区而形成。新疆的特色产业都源于特色资源的主产区,由主产区形成商品基地,产生制造、加工、运输、销售的企业。由于大部分特色产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涉农产品,限于技术、管理、资金、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基本上处于鲜食供应,就地消费,销售半径小的状态。仅限于区域范围内,远离大都市、发达地区,制约了产业的深度开发。

2.2 较强的外部性特征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新疆虽然有资源的优势,但是在开发方面,能力较弱,需要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改变长期以来在传统而小范围、小规模、不经济的状态中缓慢发展的现状。如由中央企业投入巨资和人力物力开发的石油天然气石油石化产业;内地企业联合开发的煤炭、钢铁等产业;区外知名企业纷纷进驻新疆积极开发新疆乳业,以及葡萄等产品的深加工。

2.3 弱植根性表现

产业开发过程中,缺乏一种固有历史、文化传统的背景,很难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区域发展融合在一起。产业移植、模仿的痕迹浓厚,因而在种植技术、加工技术、流通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属于被动跟随,受市场价格利益的波动影响较大。

2.4 鲜明的产业色彩特征

在研究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现象时,不难发现,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现象大多可以归结于某一色彩而加以概括,如以石油、煤炭等特色资源产业为代表的黑色产业集聚;以棉花、乳业等产业为代表的白色产业集聚;以葡萄、香梨等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集聚;以工业番茄、胡萝卜、甜菜、枸杞、红辣椒等为代表的红色产业集聚。这些色彩鲜明的产业集聚现象几乎涵盖了新疆主要的支柱产业。

2.5 政府主导经济优势初显

新疆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发展较快。目前,已建成33个工业园区(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园区5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园区)8个;各地州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园区)17个。

如米东新区的建设。2004年12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成立乌昌党委,加快推进乌鲁木齐一昌吉经济一体化重大战略部署以来,乌昌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2004年,乌昌地区生产总值696.18亿元,占全区的3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39亿元,占全区的36.2%;乌昌两地经济增长率均在12%以上。乌昌经济的联合发展,既能使乌鲁木齐的高新技术、人才、资金优势找到得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又能充分利用昌吉的区域空间,有利于两地发展空间与市场资源的有效转换,促进两地区域经济快速积聚和充分共享,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规划中的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跨米泉市和东山区两地,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是自治区规划的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化学工业基地。工业园将按照建设新疆最大石化基地的目标,依托乌石化公司建设大芳烃、大化纤、大化肥基地;依托新矿集团建设煤化工基地;依托新疆中泰化学公司建设氯碱化工基地;依托鸿昌公司、山东乐华公司等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努力形成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比较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目前,包括华泰重化工项目、乌石化近100亿元的扩能改造、新矿集团煤化工等项目外,这个工业园区还有9个大项目准备开工。这些项目全部完工后,可增加150亿元左右的工业产值。作为乌昌经济一体化突破口的米东新区建设已经起步,已有24家企业入驻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区建设也已正式启动。

目前,以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奎屯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园区内集聚了大批区内外企业,经济活动十分活跃,正在日益成为新疆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3 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成因分析

新疆特色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3.1 基于资源优势的内生型发展道路

通常,按照产业集聚理论,关于集聚产生的来源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内生型是指由本地资源、企业家能人自身优势形成的。外生型是指由外部资金、技术等注入而形成的,以外资移植型和跨国公司主导型为主。

通过对新疆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的梳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新疆的名优特品种都是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产生,在经营户中能人的带动下形成的。如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蜂蜜、精河的枸杞等产业。

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及石化相关产业,主要都是围绕油气田开发建设而形成。新疆农、林、畜的特色产业也都因其独特或独有的资源产物,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特产,进而加工、运输、销售,形成特色产业。少见有从外地引进、发展形成的特色产业。

这种内生型发展,往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优势相对软弱,资源依赖性较强,产业发展风险较大。

3.2 基于政府主导组织开发的外生型发展道路

新疆的石油、天然、石化、煤炭、钢铁、有色工业等产业,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整合全国该行业的优势力量,注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形成规模化高、集中度强、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由于新疆自然环境艰苦,远离内地,公共交通设施较落后,因而开发成本较高。

这部分产业,目前基本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导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依赖性极强的产业。

3.3 基于产业区专业分工、协作而形成的专业化型发展道路

基于特色优势资源开发而集中在同一地理区位,特色产业区内的企业,在开发生产中,按照市场、环境、自然优势而调整并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部分企业围绕同一产业形成上、下游,分工明确、协作有序的产业关系,同时集中了大量劳动力从事劳务输出,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间的关联度更高,如新疆石油化工产业、传统的葡萄产业。

3.4 基于企业大量进入、无序竞争的卫星型发展道路

当一种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时,而进入门槛又较低时,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纷纷进入,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劳动力成本低廉,整个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外部市场行情和外部企业的运作。新疆的棉花产业,即是典型的例证。围绕棉花企业的众多中小型企业,为争夺资源瓜分市场,市场竞争无序化的特征明显,由此形成了产业扎堆的集聚现象,尚未产生一个具有中心地位的核心大企业。

3.5 基于低成本型的低端发展道路

产业集聚基于两种明显的发展道路,可分为创新型集聚和低成本型集聚。走高端道路的创新型集聚以在欧洲成功的产业区为典型,其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较多表现为走低端道路的低成本型集聚,参与竞争的基础是廉价的原料、大量劳动力的灵活性和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因素,集聚的产生是偶然的,集聚信任度低,企业之业往往存在恶性竞争。如新疆的乳业市场,高端产品基本上被区外名牌所占据,而区内乳业基本上处于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的状态,部分企业贴牌生产现象普遍。

另外,虽然新疆远离内地发达地区、交通时间长,距离远,但资源价廉物美,且易于集中成片大田作业的生产管理,便于吸收大量廉价劳动力,因而相当一部分特色产业是采用低成本的进入方式而形成的,产品多为原料型、初加工型。

4 新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目前仍处于一个初级化程度

特色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虽然给新疆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但是这种集聚大多停留在众多小企业围绕一个中心产业拥挤在同一个地理区位,利用廉价的原料供应和大量低廉的劳动力,自发地寻找市场机会,企业行为不够规范,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上、下游、专业化分工与服务的格局。

4.2 总体规模化程度低

从新疆特色产业分类、分布和经济影响力看,除了中央驻疆企业,自治区政府组织开发的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工业等产业规模较大以外,其他大部分特色产业基本上是由地方各级政府、兵团系统各团场和民营企业开发生产的。一般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多为小型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处于生产规模小、产品产量少、营销策略技术水平低、经济影响小的发展程度,未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化开发,因而规模效益也不明显。

4.3 集聚程度低,集聚影响力小

由于新疆各特色产业集聚程度低,因而集聚效应也不明显。在区域范围尚未产生一批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以及一批有影响的产业群体。

4.4 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匮乏

这些因素是制约新疆产业集聚提升发展的瓶颈因素。新疆地理位置偏远,开发成本高,难以吸引优势资金和人才、技术,使新疆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难以进一步提高。

4.5 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不够科学

新疆最早提出“一黑一白”发展战略,以后在不同时期又先后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畜牧业、林果业、大石化、物流集散地、旅游开发、向西开放等发展战略,层次多,头绪多,产业定位不稳定,重点发展战略不突出,以致出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县县办厂等低层次重复投入的现象。

科学的产业布局和有针对性的产业规划的滞后,也造成产业集聚的无序发展现象。出现了不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强行执行种植养殖计划,出现种棉毁林,家家养牛,乡乡种棉等现象。

另外,由于新疆地方政府和兵团客观上是两套行政管理系统,形成了同一产业,重复布局、重复投入,多头管理等现象,减弱了产业集聚效应。

4.6 集聚组织脆弱性较强

产业集聚组织发展不均衡现象,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特性。国家组织开发的产业集聚特征明显、集聚效应突出,但是地方形成的产业集聚特征不明显,集聚效应低,集聚发展不平衡,形成鲜明对比,产业集聚支撑条件单薄。

在市场条件下,这本是正常现象,但由于借助政府力量,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效益突出,成为新疆GDP的主要贡献者。喜的同时,忧也从中产生。这种严重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行为垄断,地方经济对其形成严重的依赖性。这种强依赖性所带来的风险是很危险的,将会使区域经济受外力的影响增大,表现出经济波动大、宏观管理复杂,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脆弱性特征。

当然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推荐访问: 新疆 其对 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 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