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2022-05-12 10:40:03 | 浏览次数:

摘要班级授课制既有其自身的优点,也有它的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它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探讨班级授课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其不足,让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 局限性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自从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并推广以来,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它将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教育领域,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提升人类的整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代教育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班级授课制的含义与优点

班级授课制是指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分级编班,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人数和课程,有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统一的培养目标进行集体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在欧美已经普遍实行了两个多世纪,在我国也已实行了一个多世纪。由于它适应工业化社会对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现代产业大军的需求,所以一经出现很快便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学制度。

不可否认,班级授课制有它的明显优点,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从教育本身来看,它改变了过去少数贵族子弟受教育的特权,使教育变成了社会大众化的事业;它还有利于教育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最经济、最有效、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技巧;有利于通过班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平等观念、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纪律性;有利于通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比赛之类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上进心等。正因为班级授课制对教育自身来说有这些优点,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自从产生以来一直备受欢迎,也一直备受质疑,备受欢迎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优点,备受质疑则是因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它的局限性。班级授课制与工厂生产的过程相似,工厂化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加工,大批量投入和产出,产品的规格质量统一。班级授课制也是有同一的目标和要求,将同年龄段、同文化程度的教育对象分级编班,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规程和环节进行集体教学,学业结束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考试,达到标准者可以通过毕业。这里,除了对象是物和人的不同之外,大的流程几乎是一样的,可以清晰地看到,班级授课制烙上了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工厂化生产的明显印记。

但是,学校教育过程属于一种精神性的活动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工厂化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只要设计、原料、操作不出问题,则无论产品批量有多大,其规格质量的统一性都是有保证的。而教育则不同,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个人主观意志的人,他们在心理、气质、天赋、潜能、体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他们作为教育过程投入的原料决不可能同工厂化生产时经过筛选加工而投入的原料质地那样的均匀统一。另外,从教学过程看,在学科教学中,即使教师毫无偏差地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准确无误地遵循教学规程组织各环节的教学,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同一的,反映到学科成绩上就会有好中差之分。更何况,教育过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熏陶学生情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锻炼出健康的体魄等。因此,教育的这些职能,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所没有的。那么,模拟工厂化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的班级授课制,注定了它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强调以教为主,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2)教学的实践性不足,主要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与动手机会少。(3)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缺少探索性、创造性学习的机会。(4)教学过程中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常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它强调的是统一性,要求全班学生步调一致。

班级授课制所存在的这些局限性,如果没有其他一些相应措施加以配合,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过程的任务。

3 应对策略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应对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的最佳策略。因材施教是科学的教育原理,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材施教是指在共同的教育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使受教育群体中情况各异的个体智力都得到发展,素质都得到提高,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那么,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做到:

3.1 课程设置合理

课程设置要与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各门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所要达到的知识标准不能太高,应该是同一层次的所有学校和全体学生经过正常的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从应试教育下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生动活泼的因材施教活动。

3.2 实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对同班异质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教学的一种形式。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教师在同一课时在同一班对各个同质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充分考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它符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规律,是教学中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对学生客观差异性的正视。实行分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集中在一个相对整齐的教育层面上去实施教学,使教学更有成效,也使学生能学得更好、发展更全面。

3.3 进行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小班教学不仅意味着师生将拥有更大的教室空间和更多的教学设备,而且,更重要的是,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对学生而言,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个别注意和发言机会;对教师而言,他们可更方便走动,有利于课堂管理和教具、课堂组织形式的灵活使用,他们可以在时间和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小班化教学还能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和民主,最终达到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更好发展的目的。

3.4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志趣选择参加若干个兴趣小组的活动,这种活动应该是课内的一种正常的学习活动,要列入教学计划,作出安排,提出要求。这种兴趣小组活动的领域应该尽量广泛,活动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的思想、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可以使具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自由天地,塑造新一代公民的进取和创新精神。

总之,探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让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

[3]章雨龙.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及其弊端探析[J].内蒙古教育,2008(10)

推荐访问: 授课 局限 班级 性及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