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2022-03-14 09:47:49 | 浏览次数:

[摘要]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在求职中甚至是整个大学生活中“思想上的一种启迪、行动上的一种指导和精神上的一种支柱”。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展策略

[作者简介]郭平(1963- ),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心理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01-02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已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并把其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建设,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化”向 “大众化”的转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在这种就业形势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强调“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内涵

就业包括“岗位就业”(为他人打工)和“自主创业”(为自己打工)两种方式。就业指导也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辅导”或“生计指导”。

(一)就业指导的内涵

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就业机会及职业特点,帮助个人选择和获得最合适的职业。也就是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

广义的就业指导可以解释为:“职业指导是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就业、并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美国就业指导学会的定义)。指以被指导者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提供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经济和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服务活动。

广义就业指导较之狭义就业指导,在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和任务等方面有所延伸,它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劳动者就业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协助其在职业上求得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和方式:一是“职介式”,一般做法是收集和发布一些社会用人信息,学校出面主办人才招聘会,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这是一种低起点、浅层次的“中介人”就业指导;二是“传授式”,即讲讲就业形势与政策,用开设讲座的方式给学生传授一些求职技巧等,这是一种中起点、中层次的“普及式”就业指导;三是“资讯式”,大学生在职业指导专家和专业课程的指导与影响下有意识地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地自主择业或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一种高起点、高层次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还停留在“职介式”或“传授式”阶段,远远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资讯式”就业指导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广。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理念

(一)为国家分忧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很快,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少数,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

尽管如此,大学生就业中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来解决: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新机制下,大学生就业需要得到指导和培训。二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不完全就业”和“短期待业”现象会更加明显。三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常常受到传统择业观的误导,不能合理进行自我定位等,使“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存在。

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方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將造成人才的闲置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二)为学校解难

大学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是否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适应,通常会从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反映出来;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可以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使用中,得到检验和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个环节,可以对就业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学校的发展,使教育适应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使用人才的结合点,也是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一方面,高校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和科技服务;另一方面,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也可以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负责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是人生道路上紧要的一步,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学校需要帮助毕业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传授求职技巧,培养自我推销能力。

大学生就业和其素质状况有直接关系,就业竞争的实质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求职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用人单位录用和不录用的结果,而且也体现了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就业指导中的一些要求,如展示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遵守市场规范等,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也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这种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将影响他们的整个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开展策略

(一)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就业指导

1.全程化。“全程化”的基本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从入学开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主题,以大学生职业人生为重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生求职择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走向成功等多方面进行全程指导。

全程指导要把握阶段性重点:一年级重点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二年级重点进行综合素质拓展,三年级重点指导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方式技巧,四年级重点指导适应职业和适应社会。

2.全员化。“全员化”的基本理念:全员就业指导,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学校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要以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成败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形成“就业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都是就业指导者”“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氛围。学生就业工作实行学院统管、职能部门和教学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

3.专业化。“专业化”的基本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就业指导必须要有专门的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专职就业指导者必须参加职业指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就业指导队伍应该专兼结合,就业指导的手段要科学和专业。此外,就业指导要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积极开展就业调查和课题研究。

4.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理念:就业信息是重要资源,其涵义十分广泛,即包括就业形势和政策、市场导向、岗位需求、用人单位、毕业生资源等信息。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需要现代化设备和手段,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就业指导者的信息意识。

(二)遵循科学的标准和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性因素,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业指导活动的主体。要使就业指导工作富有成效,必须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强化教育的原则。就业指导工作不单纯是帮助大学生求职择业,而是作为一个教育过程来体现的。它要求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职业理想教育、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体现了很强的教育性。它是把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有效途径。

3.协调配合的原则。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同于社会化就业指导,也不是临时性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并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同时,就业指导不仅是就业指导者的事情,学校其他教职员工、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也要协调配合,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4.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以激励、引导、测验、训练为手段,指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培养新观念,开拓新视野,并自觉调整个体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而且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指导的成效,以进一步改进、完善就业指导的方式、内容体系。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

1.课堂讲授法。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门课程,课堂讲授理所应当是就业指导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就业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如什么是就业,什么是职业,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职业,如何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摸清思路,形成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2.专题讲座法。专题讲座是就业指导的常用方法,其特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可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总体形势,灵活地组织一些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就业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如聘请人事部门的专家给学生介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聘请业界或用人单位的负责人给学生介绍行业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邀请在创业方面具有典型成功经验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法等。

3.交流讨论法。讨论法具有师生互动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就业实际,选准讨论题目,如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充分发表观点。通过讨论,可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学生可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动向、意图。一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可进行“性格特征”测试和“职业意向调查”“职业兴趣调查”等。问卷调查表要设计得科学、实际,可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和心理学家进行设计指导。

5.心理测试法。心理教育本身就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择业、就业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心理测试就是心理教育的一条独特的途径。如借助一些先进的心理测试仪器,测试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找出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择业、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6.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社会调查,这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十分重要的途径,也是把专业理论学习同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如可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各种形式的科技扶贫、科技服务、社会考察和调查研究等,还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双休日、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7.专业培训法。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的院、系,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培训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专业培训师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联系紧密,同时又有比较科学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通过培训,可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掌握基本职业的各种技能。

8.教育活动法。就业指导还需要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如“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策划大赛”“模拟竞聘”“就业沙龙”“职业连锁问答”“面试闯关”“礼仪演示”“演讲会”“辩论会”等。每一次活动都要有主题,通过活动,解决学生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在求职中甚至是整个大学生活中“思想上的一种启迪、行动上的一种指导和精神上的一种支柱”。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和内容[J].宜宾学院学报,200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1998-08-3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新华网.2004-10-14.

[4]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Z].[EB/OL],1997-03-24.

[5](美)吉拉尔德·科瑞.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M].李茂兴,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3.

[6]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

[7]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4-11-07.

[8]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1.

[9]方友实.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16.

[10]中国青年研究.“十一五”规划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青年,2006(6):139.

推荐访问: 就业指导 性及 策略 分析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