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依托科普期刊建设科技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2022-05-11 14:15:02 | 浏览次数:

摘要 报刊已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传播者——记者编辑则是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中介和桥梁。目前我国优秀科技传播人才十分稀缺。科普期刊的记者和编辑是专业科技传播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期刊出版单位具备系统培养科技传播人才的条件和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以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实践探析科普期刊出版单位建设科技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三个关键环节——以选择引进为培养基础、以期刊平台为培养园地、以育人机制为培养保障,号召科普期刊大力培养科技传播人才,提高科技传播能力,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科技传播;人才培养;科普期刊;平台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3-0256-03

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期刊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的比例为22.9% [1]。其中,科普期刊发挥着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是科技传播的主力军之一。科普期刊的记者、编辑开展创造性劳动,创作和再创作科普作品,定期为读者提供大量科技信息,是科技传播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力倡导通过提高科技传播能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需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传播人才。在这方面,科普期刊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在维系优秀作者队伍的同时,力争将期刊记者和编辑培养成为专职的科技传播人才,提高从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科普期刊自身持续发展,更是科普期刊推动我国科技传播事业发展的积极举措。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众出版)是以出版科普期刊为主的科技报刊出版企业,2007年作为国家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现了整体转制,其所主办、出版、经营的1报12刊中的12刊多数为专业科普期刊,涉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IT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目前共有员工200多人,其中采编人员150余人。多年来,我们不仅努力使所办期刊在各个专业领域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效果,而且以科普期刊为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科技传播人才队伍。

1 以选择引进为培养基础

科普期刊采编人员的科技传播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科技信息的采集(获取线索、约稿、采访)和处理(策划、写作、审稿、编辑),采编人员的科技传播能力就体现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上。因此,对这类人才的选择标准更具综合性:1)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扎实:科普期刊的内容涉及到各学科和专业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科普期刊,要求从事某一领域采编工作的传播者具有非常扎实的学科和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贴近学科和行业实际,驾驭选题,开展信息的采集和处理;2)了解科技传播规律:科技传播与一般的信息传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传播源与传播对象之间,存在着专业壁垒和知识鸿沟。科技传播工作者的最大挑战, 就是如何设法在彼此之间架筑起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2]。作为科普期刊的采编人员,就必须深刻了解科技传播的这一特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普期刊变成良好的沟通桥梁;3)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较高:科普期刊进行科技传播的载体就是科普作品,如果作品没有文学底蕴,结构不合理、语言不优美,就不能对读者产生强大吸引力,且从工作方式来看,记者和编辑要从事大量文字工作,因此具备较深厚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是科普期刊采编人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4)博学广识:博学才能多思,只有知识涉猎面广,才会对采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判断来稿的价值,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5)具有策划和组织才能:选题策划,采访活动组织,稿件组织,稿件编排……在期刊运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策划和组织;6)具备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为了选择最适合的记者编辑,卓众出版每年都提前做好第二年人才引进的详细计划。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各刊物对各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及缓急程度,并考虑适当的人才储备。 接下来就是按照上述6个标准精心物色,认真考查。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入到有关高校,挑选适合从事科普采编工作的好苗子。考查时,除与毕业生本人直接接触外,还通过学校领导、老师、班干部及其他同学侧面了解有关情况,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我们还对其进行必要的笔试,如限时完成一篇命题科普文章、修改一篇科普稿件等。最近几年,很多到科普期刊工作的优秀应届毕业生都是我们直接去学校挑选来的,他们当中有许多已经成为期刊的骨干。除做好应届毕业生的物色考查外,卓众出版还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选拔人才。在我们引进的人才中,应届毕业生和有几年工作经历的采编人员大约各占一半。

2 以期刊平台为培养园地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线,我国的科普期刊中,有很多都是依靠作者投稿维系出版的,一些科普期刊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其缺乏好的原创稿件。培养采编人员成为能原创稿件又能加工来稿的科技传播人才,特别是提高原创能力,是期刊将生命线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有效措施。卓众出版旗下每本科普期刊都配备足够的编辑和记者,记者编辑原创稿件所占比例基本都能够达到50%以上,部分杂志甚至达到80%以上,保证了稿源数量和质量的持续稳定,同时,期刊提供的充足原创空间使记者和编辑得到了大量实践机会,科技传播能力得到了高强度锻炼。

2.1鼓励记者编辑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

策划好栏目和选题是开展原创文章创作的前提,卓众出版旗下的每本期刊都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了很多容纳采编人员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反馈意见进行调整。比如《车主之友》设置了汽车试驾、专业测试等向读者介绍新车知识、性能的栏目,还针对车主需求设计了车主学堂、汽车技术以及与读者互动的车主说车栏目;《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将栏目分为几大板块,其中,技术篇主要由工程机械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投稿,而普及篇等则由该刊记者、编辑自己采写而成。各期刊设栏目编辑,栏目编辑根据各原创性的栏目定位,每期策划若干特色选题,记者根据选题要求开展采访和写作。如《农业机械》杂志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对农机化提出的新需求、农机化为农业上新台阶推出的最新的、有效的配套技术以及全国农业机械研究的进展动态策划选题,开展导向性宣传,使农机科技能够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2.2发动记者编辑深入实际收集信息

离开信息的采集环节,科技传播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而对于科普期刊的原创工作而言,这个信息采集、构建信息库的环节除了大量阅读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以亲身体验和研究成果作为写作的鲜活素材。为此,我们制定了调研出差和汇报制度,鼓励记者编辑走出办公室,深入实际作采访调查,采访研究者和生产者,并写出调查报告。另外,提倡出去要全面了解情况,回来后根据策划需求写作稿件,同时要在编辑部汇报,让大家都了解专业和行业的最新进展。为了使编辑、记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我们还尽力为他们提供出国进修、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和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全国性会议的机会。各刊每期发表的编辑部原创文章都是记者、编辑在采访之后成稿的,杜绝空谈理论和干涩的知识介绍,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对学科和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的一篇记者的实地采访文章《天津农民自产自销液压挖掘机》引出了“农用工程机械”这个概念,并引发了正规企业对农用小型挖掘机的关注,有的企业甚至由记者带领实地考察并购买了样机回去,经研发后投入生产;在之后的一届展览会上,有20多家企业展出了小型挖掘机设备。这充分证明,深入实际采写而成的科普文章能够引发学科和行业关注进而促进学科、行业的进步。同时,深入调查研究激活了采编人员原本具备的学科知识,他们在审稿、编辑过程中的把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3强化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

记者编辑创作的原创稿件和编辑加工的再创作稿件共同构成了科普期刊的内容,长期以来,我们对科普期刊编辑出版一直实行质量监督。凡在审稿中发现的写作和编辑质量问题,要逐一记录在册,并设置了值班编辑日记,对差错按人进行统计,每期列出名单张榜公布。同时,进一步制订了编辑质量考评办法,对选题内容、稿件质量、版面编辑、发稿速度、校对质量等拟定了详细的条文及评分办法,每期由主编负责检查、统计、评分,根据得分多少确定对每个记者和编辑的奖励标准。质量管理的强化,不仅促进了刊物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提高采编人员的责任感,激励记者和编辑尤其是年轻记者和编辑尽快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发挥优秀人才和作品的示范作用

由于获得了充足的创作空间,优秀的人才纷纷脱颖而出,卓众出版主办的十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名记者、名编辑,这些优秀的记者和编辑不仅在各自学科和行业内彰显了科普期刊的高品质,而且还成为培养其他编辑、记者的示范和榜样,甚至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有很多应聘者是因为喜爱阅读杂志上某位优秀记者或编辑的文章而愿意加入期刊采编团队的。各个期刊每期给作品评分,一方面确定奖励标准,另一方面则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编辑部内进行张贴表扬,激励其他记者和编辑向优秀者看齐,创作和编辑出精品科普文章。

2.5大力拓展培养园地

除了以期刊本身为园地培养采编人员的原创能力之外,我们还将培养园地拓展到了其他领域——科普图书和科普活动。科普期刊的科普信息资源具有可再开发的特点,期刊编辑部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编写了大量科普书籍,比如《拖拉机的100个为什么》、《驾驶员必读》、《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手册》等等,并将最新的书讯及时发表在期刊上,方便读者订阅。此外,鼓励策划和组织科普活动也是培养科普原创能力的重要方式,比如《农业机械》杂志联合中国农机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机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汽车导购》已经连续四年举办的“国产轿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汽车与驾驶维修》在2006与搜狐汽车频道联合发起“‘金扳手奖、金手指奖’评选活动”、《商用汽车》举办的“与商用汽车同行——《商用汽车》用户、读者走访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杂志的品牌,也为编辑记者提供了更多展现策划和原创能力的机会、获取一手信息的

机会、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机会,锻炼了杂志的记者编辑队伍。

3 以育人机制为培养保障

科普期刊要培养科技传播人才,不仅需要提供大量实践机会,还需要强有力的育人机制作为保障,不断健全和完善整个培养体系。

3.1加强入社教育和基础培训

我们对每年新加入的同志,都集中进行入社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向新同志介绍卓众出版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近期工作重点,全社同志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以及记者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并着重强调要办出一流的科普期刊,记者编辑要有高起点,要培养对杂志的感情,并转化为对采编工作的激情,鼓励新同志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角色。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还告诫他们要从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到完善自我,加强学习,提高各方面修养,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年轻记者和编辑上岗前,我们都给其安排一定的实习期,对其进行采编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在实习期内,不订工作指标,主要任务是强化学习各种有关科普期刊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实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才安排其担任正式的记者和编辑。

3.2搞好传、帮、带

为了使年轻同志尽快熟悉并掌握采编业务,练好基本功,我们充分发挥高级技术人才和老同志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以老带新。各编辑部都由主编指定专人对新手进行指导,对其采访和编排的稿件进行把关。为了调动老同志以老带新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特别是为了促进新手勤学苦练,我们还把对新同志的传、帮、带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范畴。如果新同志采编的稿件出了问题或差错,不仅主编要负责任,而且被指派以老带新的老记者和老编辑也要负连带责任。经过努力,传、帮、带已经成为社内老同志的自觉行动。

3.3合理使用人才

使用人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合理使用人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不仅可以提高人才使用效率,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也具有积极作用。我们注重在卓众出版内部建立一种激励人才成长的机制,通过目标管理、质量考核,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和重奖重罚的原则,努力调动青年记者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他们潜能;增强青年记者编辑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挑重担;搞好人员的内部交流,由于近几年来卓众出版新办刊物较多,我们充分发挥老刊物培养记者编辑人才的“摇篮”作用,一方面从中抽调记者编辑骨干充实到新办刊物的编辑队伍中,一方面有意识地多安排新同志去接受培训。

3.4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伴随报刊规模不断扩大,卓众出版记者和编辑队伍也快速壮大。我们一直致力于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稳定了优秀的记者编辑队伍,增强了记者编辑特别是青年记者编辑对卓众出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除了培养自己的专业科技传播队伍之外,科普期刊也不能放松对优秀作者队伍的培养。卓众出版各期刊的编辑记者平时非常注意联络作者、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吸引作者投稿,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捕捉到读者关心的选题,向作为行业和学科专家的优秀作者约稿。通过努力,各个杂志都培养了一批忠实的作者。

科技传播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这项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据2008年科普工作统计情况通报,全国科普期刊的出版种数和出版册数分别为568种、1.33亿册[3],是我国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科普期刊具有系统培养科技传播人才的条件和资源,应当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打造科技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科技传播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普研究所.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科普研究所,2008.

[2]姚诗煌.让科技传播令人喜闻乐见——谈谈大众科技传播的规律和特点[EB/OL],2008-11-04./9320/9979/9891.html.

[3]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第二次全国科普工作统计情况通报[R].北京: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2008.

推荐访问: 人才培养 科普 依托 坚持以人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