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

2022-05-10 13:20:03 | 浏览次数: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和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底气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新历史起点上将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向未来的问题。文章从 “三个自信”的来源、提出意义及如何坚定“三个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系统再认识。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再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科学结晶。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的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来源分析

这种坚定如磐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世情党情的清醒认识,更源于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对党“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自身执政能力和智慧的自信。

(一)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

善于回顾并客观评价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执政规律的思想源泉,也是增强自信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上一个新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均迈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折,令世人惊叹,令全球瞩目。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这种发展进步、伟大成就,才让我们党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二)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清醒判断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从国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正是基于对当今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当前日益矛盾突显的国内社会结构的清醒认识。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又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信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三个自信”正是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坚信。

(四)源于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和智慧的自信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面临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及外部环境考验,执政能力不足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来抓,并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专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处置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执政能力和智慧越来越强大,执政经验越来越丰富,执政根基越来越雄厚,这筑牢了党自信的坚实根基。

二、中国共产党提出坚定“三个自信”意义剖析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信,就会被人民群众抛弃;一个国家没有自信,就会被世界所遗忘;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就会是一盘散沙。自信才能自强,有自信才能有不懈奋斗的动力。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自信”,清晰地将一个执政党的昂然自信写在走向未来的新起点上,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正视党的历史

目前的中国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关口。现在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中国的历史,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并不了解,持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十八大报告用浓重笔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用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了90多年来每一时期党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建树,对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作出客观评价,并强调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正视历史以及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历史。有助于认清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曾犯过错误、遭受过挫折,但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误教训,都是宝贵财富,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暴自弃。

(二)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我们长期以来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但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非常模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把已经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三者联系起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来明确的加以界定。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白了就是强调全党不要对自己创造的理论、行进的道路,设计的制度妄自菲薄,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有利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有利于解决国民精神信仰缺失问题

当下中国,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诚信缺失现象,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失望、无奈,国民信仰缺失、精神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少数党员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国民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面对这种问题,西方社会有一个说法叫作“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由宗教解决,世俗事物由政府来解决。而中国缺少宗教传统,即使本土宗教,在精神提升上也不够。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通过党自身坚定的政治自信,引领广大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对社会、对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信,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丰富国民的精神家园、弥补国民的信仰缺失。

(四)有利于凝聚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已连续30多年保持年均9.5%的增速,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样的发展速度今后还能不能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国内外都存在众多的疑惑。在这种时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自信。这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广阔发展前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可以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定了实现途径、标明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坚定“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探析

“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豪气、底气和锐气,以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这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来自这里,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来自这里,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首先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不走老路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是发展的总方向,道路的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90多年的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富民之路。但是在当今西强我弱的大背景下,国际上的一些敌对势力总是希望我们走东欧和苏联的道路。在国内改革发展遇到一些问题、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国内、党内一些人甚至领导层中某些人想重走1978年前计划经济时代封闭僵化的老路。这两条路都是没有出路的。按照邓小平的话来说,不改革开放,走哪一条都是死路一条。针对党内外国内外这些错误的主张和思潮,要坚定“三个自信”,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必须首先自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并大力开展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与自信,进而使科学的理论真正变成人民大众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及各项具体制度在内的内涵非常丰富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是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坚持制度自信,首先就要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保障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比如,在同“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相对应的各项操作层面上,制度创新滞后、制度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其次,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在坚持已见成效的制度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适时转化为制度创新成果,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章程、政策及时上升为法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系统完备、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成熟定型、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荣臣《从“三个自信”中感受执政自信》[N]《人民日报》 2012.12.12

2、邓聿文《如何理解中共的“三个自信”》人民论坛网 2012.11.15

3、《从“三个理性”视角增强“三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11.13

4、田丰《坚定理论自信 推进理论创新》[N] 南方日报 2012.11.19 ■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CSHJ04)相关研究成果

(本文为山东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王腾滨,(1977-),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山东临清市实验中学。曹锡山,(1976-),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单位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职称:副教授。

推荐访问: 再认 中国共产党 浅谈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