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2022-05-10 08:30:05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 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以DSA和手术为金标准,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22-02

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是局部脑血管壁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突起,是临床上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具有无创、检查便捷、价格低廉等优点。本研究分析了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结果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CTA检查诊断为CA的3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58±8.8)岁。头痛、呕吐21例,意识障碍8例,动眼神经麻痹9例,短暂性脑缺血7例。32例患者均行64层MSCT血管造影检查和3D-DSA检查。发现动脉瘤40个,其中用弹簧圈栓塞15例,外科手术夹闭6例,11例患者诊断明确后放弃治疗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1.2.1 CTA 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按CTA扫描程序行CTA检查。扫描参数:120 kV,170 Eff.mAs,旋转速度0.33 s,螺距1.2 mm,层厚0.6 mm。用18~22G针头肘正中静脉穿刺,连接高压注射器,采用优维显(370 mg/mL),注射速度5 mL/s,总量75 mL,扫描触发通过团注示踪方式,感兴趣区定于主动脉弓,触发阈值为100 HU。所得数据在Syngo Workplace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由2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

1.2.2 判定结果 以DSA和手术作为最后诊断结果,判定CTA-MIP、CTA-VR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符合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对阳性率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32例患者共检出40个动脉瘤,部分行栓塞治疗或手术治疗,阴性6例。CTA-MIP、CTA-VR像显影良好,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个,大脑中动脉瘤16个,基底动脉瘤4个,椎动脉瘤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动脉瘤3个。某患者3种检查方法图像见图1 ~ 3。患者,男,55岁,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

图1  CTA-MIP像,动脉瘤位于 图2  CTA-VR 像,能清晰显示

前交通动脉,清晰显示瘤体的形 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

态及大小,瘤体尚光滑

图3  DSA像,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大小,

与MIP像及VR像基本一致,瘤颈较窄

本组患者CTA-MIP、CTA-VR和DSA准确性比较,3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种检查方法检测动脉瘤的结果(n)

诊断方法阳性阴性

MIP355

VR373

DSA391

注:3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比较,x2=2.883, 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5%。动脉瘤第1次破裂出血后死亡率为30%,第2次出血后死亡率迅速上升到接近70%[1]。因此,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近几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64层螺旋CT已基本成为主流,其扫描速度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可达0.4 m,真正实现了“各向同性”体素采集,已能诊断微小动脉瘤并显示其动脉瘤细节信息。其强大的后处理重建功能,如MIP及VR减影技术,使得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情况、穿支动脉等空间结构能够清楚显示[2-4]。CT还能同时显示动脉瘤壁的钙化、瘤体外的情况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相对于侵入性的3D-DSA,CTA具有无创性、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因其检查和诊断时间明显缩短,特别是对于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后的脑内血肿患者,立即CTA检查,可争取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CTA-MIP是一种从预先选择的视角,对每条投射线上最大强度像素的容积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并投射到一个二维平面上显示的重建技术。多用于血管的整体显示,当然选择不同厚度的MIP也可以帮助显示细节。本研究CTA-VR发现的CA中,有3处未被发现,其中有2例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与邻近颅骨重叠。诊断正确率为75%。MIP图像有利于显示血管与脑组织的关系及管壁内外的情况,如管壁的钙化及较大瘤体的血栓等;不足之处是不能完整的显示CA的形态,且没有立体感,不能随意旋转、任意角度观察病变。

CTA-VR是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技术,可同时显示表浅和深在结构的影像,结合各种角度的旋转,使图像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感,有利于显示周围解剖关系,CT血管减影技术能克服颅骨和海绵窦的干扰而很好的显示颅内动脉,类似于DSA图像。CTA-VR不仅能够显示动脉瘤的形态,而且能够发现血管壁钙化。动脉瘤瘤颈的宽窄,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与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方案的制定都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在VR图像上能从任意角度测量瘤颈和瘤体。其不足之处是空间分辨率低,并且不能完全反应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长径小于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较低[5],本研究中有2处长径约2 mm的动脉瘤未能发现。

对于大多数颅内动脉瘤,CTA-VR图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结果,并且能提供DSA所不能显示的一些信息。CTA-VR和CTA-MIP图像相结合,可使动脉瘤的显示更准确、清晰,能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和优质图像,对于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CTA是一种无创、快速、费用相对较低的检查方法,虽不能动态显示血流情况,但可显示瘤壁钙化及动脉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而3D-DSA目前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6],二者的有机结合能相互补充,对于提高动脉瘤的诊治水平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ilstra EH,Rinkel GJ,Algra,et al.Rebleeding secondary ischemia,and timing of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ogy,2000,55(11):1656-1660.

[2] 刘依凝,程敬亮.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研究现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15(6):479-481.

[3] Ji T,Guo W,Shen D H,et al.Intradural spinal seeding and fatal progression of a sacrococcygeal chordoma:a case report[J].Chin Med J(Engl),2008,121(12):1150.

[4] 赵德利,张在人,李永利,等.64层螺旋CT颅内血管减影成像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7):880.

[5] 陈海东,毛俊,杜中立,等.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中NeuroDSA去骨软件的应用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7):1002.

[6 曾勇明,张志伟,李越,等. 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28(1):83-85.

(收稿日期:2011-01-11)

推荐访问: 动脉瘤 造影 螺旋 血管 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