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

2022-05-07 19:00:04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其中施工生产要素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含义包括:作为劳动主体的施工人员、作为劳动对象的建筑材料、作为劳动手段的施工机械设备、作为劳动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以及施工现场自然环境与协调配合的管理环境。对上述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水平高低,将对整个工程最终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建设施工 生产要素 质量控制

一、人员的质量控制

1、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对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施工人员的质量包括参建各方的施工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因此,各参建单位应该通过择优录用、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并辅以科学的激励措施,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最优秀的自控作用。

2、施工单位必须坚持职业资格注册制度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条件对施工单位(含分包单位)人员进行审查。对不满足合同条件、法规规定及工程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准其参与施工。监理单位还要对进场人员信息进行集中整理与存档,做到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

3、施工单位要明确人员分工并制定岗位责任制。只有把涉及质量保证的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力,明确而具体地落实到各部门,各级人员身上,才能真正实现质量保证的目的,同时也便于监理和业主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便于各项施工指令的及时和准确传达。

4、施工单位应根据编制的劳动力计划需求表,动态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类作业人员,防止出现工人窝工和工人不足等情况。同时,应加强劳务人员的安全管理,在充分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二、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1、不论是甲供材料还是乙供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都要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并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其他试块等均要实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见证人员由监理单位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送检的实验室应具备相应资质。

2、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控制材料的性能、技术参数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控制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检验测试指标是否与标准规范相符;控制材料进场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资料的完整性等。

3、加强材料搬运和保管的质量控制。在搬运时要选择适宜的机械和方法,加强大型材料设备搬运过程的现场组织。材料入库应做好详细的登记,保管场所应防潮通风,并符合材料具体的存放要求。材料的发放坚持先进先出原则,有保管期限的必须在期限内发放,否则应重新鉴定才能投入使用。

三、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选型,重要以及大型机械设备须经过各方审核后方可订货。对施工中使用的模具、脚手架等,要按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并报监理审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使用前还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机械设备进场时,按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逐一检查验收,一切随机的原始资料要保存完整。甲供设备进场,施工方要做好相应的开箱检查记录以及其他的正式移交工作。所有进场的施工机械,在未完工前,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不得变更或运出施工现场。

3、合理使用机械设备,要实行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制度,并严格机械使用的三项制度:岗位责任制、持证上岗制、交接班制。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现场备有足够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定时对机械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完好率。

四、工艺方案的质量控制

1、工程开工前,参建各方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及时发现图纸问题。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设计交底及图纸答疑工作,力争在正式施工前将图纸问题降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施工中产生的设计变更数量。

2、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重要计划和方案,要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进行审批,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内部的审批和项目监理机构的审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要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组织专家会审。所有现场工作内容,都必须在正式方案审批通过后开始施工。

3、已经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将作为监理的现场监督依据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款支付依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已通过审批的方案进行现场施工,不得对该方案擅自进行修改,如果必须修改,应严格按照相应流程,重新报批后方可开始施工。

五、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作业环境的控制,包括保证良好的照明,保持现场道路的通畅,并根据施工要求合理进行现场总平面布置,做到分区明确,合理定位。另外,按照秩序化、标准化要求,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2、自然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特点,在施工前,要结合工程特点,现场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充分分析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自然环境因素,事先制定对策,做好全面的准备和预防措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如开工前应结合当地气象记录,制定相应的季节性施工措施。

3、参建各方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的控制。这主要指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参建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等。根据工程承发包的合同结构(如总承包,平行发包,EPC模式等),理顺各单位的管理关系,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组织系统以及质量管理综合机制,确保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保证施工质量。

4、施工单位应按照“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坚持标准、记录完整”的原则实行完善的质量自控程序,如施工前严格执行作业技术的交底,施工完成后内部组织质量检查等。同时,根据工程需要和经验总结,制订诸如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质量样板制度、质量挂牌制度等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5、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参建各方应加强各个工序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如制订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按照要求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等。同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工艺方法,在关键的分项工程、薄弱环节、关键工序等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

六、小结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项目的各参建方以及全体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本文对施工环节中人、材、机、法、环五个因素的质量控制作了整体概括性的阐述,对这五个生产要素的控制,是工程质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需要引起广大建设者的重视,在工程实际中重点理解和把握。

推荐访问: 浅谈 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 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