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犬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2022-05-05 19:00:03 | 浏览次数:

针灸技术是中兽医针术和灸术两类技术的合称。二者均在中兽医辨证论治指导下,按照补虚泻实的原则,激发经气的机能活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经络的功能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针灸可运行气血,营养阴阳脏腑,使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协调和相对平衡,以达到扶正驱邪达到防治目的。常用的针灸种类:白针、水针、电磁针和激光。多以白针与水针穴位封闭开展较多,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具备设备条件的也可采用电磁针和激光等方式。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已达到防治疾病及提高抗病力的功效。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尤其在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疗效。另外针灸还可以减少手术风险、降低费用、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或无。

根据文献记载,动物针灸最早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已出现,而第一本兽医针灸书《伯乐针经》在春秋战国时代诞生。但是将其广泛地用于宠物疾病的治疗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针灸在宠物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疾病、眼病 、不孕症 、以及中暑、休克、发热、减肥等。尤其是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方面较多。神经机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所致的肢体麻痹。在宠物临床上,常见犬的神经障碍性疾病有面神经麻痹、舌麻痹、桡神经麻痹、椎间盘突出等。

张为民[1]等通过电针治疗由于患腰椎间盘疾病导致的后肢运动障碍患犬时,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在胸腰部选取悬枢、命门、百会、尾根、夹脊为主穴,阳关、关后、后三里、后跟、六缝为辅穴,轮流选穴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同时结合每天2次患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经治疗,有效率达87.5%。

徐斌[2]等在治疗1只3岁泰迪犬由外伤所致的第三、四腰椎处急性脊髓损伤导致后肢瘫痪时采取白针、电针以及水针相结合的方法隔日施针1次,针灸4次即可行动自如。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白针:百会穴,留针30min。电针:双侧肾俞、膀胱俞,双侧足三里与趾间穴。水针:VB1+VB12注射液穴位注射百会与足三里,每穴1mL。

刘钟杰[3]报道采用针灸在对犬瘟热后遗症病例治疗时根据症状表现部位的不同,选择局部穴位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出现抽搐症状时间较短的患犬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针灸方法治疗3例坐骨神经麻痹犬,患右后肢坐骨神经麻痹,患肢不能负重,拖地而行,对疼痛刺激无反应。采用白针疗法隔日针灸1次,每次留针30 min。经6~8次治疗后全部治愈。邢玉娟[4]等采用水针疗法与白针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一例牧羊犬全身瘫痪。针刺第七天病犬能站立、摇摆着走几步,第19天病犬行走自如。

针灸治疗犬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效果显著的报道很多,从针灸治疗犬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方法上主要是以毫针为主体的电针疗法为主体,同时配合活血通络、营养神经的水针药物(如VB1+VB12)穴位注射为辅,也可配以按摩疗法。取穴主要采取邻近取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方法。隔日施针1次,根据病情不同,一般1周左右即有明显效果。

西医研究认为针刺穴位的原理就是神经反射活动,针刺穴位有的刺在神经干上,有的刺激皮肤、肌肉、肌腱或血管感受器,针刺穴位可以把这种刺激传递给大脑皮层的感受区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来达到神经的修复或麻醉神经的目的。在犬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面,针灸具有无可替代的疗效和优势,也是以后治疗此类宠物疾病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针灸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宠物的各种疾病。目前针灸已被美国兽医学会认为可能有效治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已在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被逐渐认可,并以其独特的疗效,副作用小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兽医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为民,杨焕. 8例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针治疗[J].畜牧与兽医,2012(10):73-74.

[2] 徐斌,侯显涛.一例犬急性脊髓损伤的针灸治疗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15(2):37-38.

[3] 刘钟杰.犬神经机能障碍性疾病的针灸治疗[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76-78.

[4] 邢玉娟,陈玉库. 针灸治疗牧羊犬全身瘫痪[J].畜牧与兽医,2005(08) :49-50.

推荐访问: 针灸 性疾病 进展 治疗 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