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2022-04-13 08:22:18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新课改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给物理教师教育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又使其面临严重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先导性、整体性、专 业 性、实效性等原则,体现课程结构板块化、板块结构网络化、网络配置均衡化的课程设置理 路。

[关键词]新课改;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59-03

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种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培 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过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这种课程设置逐渐暴露出难 以克服的弊端:普通教育课程比较单一,比例偏低;物理学科课程以分科为主, 缺乏整合;教育专业课程不明显,脱离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际;总体结构不尽合 理,比例失调[1]。因此,须对其进行调整、优化甚或重构。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鉴于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种种弊端,要优化其结构体系,须遵循四种基本原 则。

1.先导性原则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导。长期以来,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 的课程设置被动地跟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缺乏成熟的课程理论和课程 观念作指导和引领,课程设置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在这方面,哈佛大 学为我们树立了标榜,哈佛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美国的“第一学府”、“哈佛帝国”,不仅在 于它坚持课程改革,更在于它的课程设置始终有独特的课程理念作指导思想,即最有价值的 课程是学生的兴趣;大学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特点[2]。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 国高师物 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亦应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指导下,既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又要凸现高师物理教育的特 色,充分发挥课程设置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对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从高师物理学专业的 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具体言之, 它要求课程设计者从剖析该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真正从促进学生发展 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物理学科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理论 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课程内 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它要求新课改背景下 的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着眼于提高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力求课程设置实现学术性与师 范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体现学校或专业的课程特色与水平,为学生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实效性原则

讲求实效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旨归。高师物理学专业求发展、谋 出路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使该专业既具有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又具有较 强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努力实现 学生、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切忌脱离国情、省情、校情以及学生的实情,以求取得最大的 成效。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路

1.课程结构板块化

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板块化是指对高师物理学专业所开课程进行板块组合,通过对各板 块内部结构的优化、整合,促使各课程板块尽可能彰显各自的功能,以实现高师物理学专业 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此,将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划分为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 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板块。

所谓普通教育课程,亦称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是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组成 部 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处理社 会关系以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普通教育课程板块一般包括社会科学类课程、人文科学类课程 、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工具类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

物理学科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物理学科教学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物理理论课程和 物理技术课程两大类。物理理论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量子力学、 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等。物理技术课程有物理实验、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电子线路、电工学、微机原理等。

教育专业课程是指为高师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巧等培养教师 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课程,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施教,怎样育人”问题的课程。这类课程应 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是高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 心理学、物理教育学、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教学研 究、高中物理教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师生沟通艺术、教育实习等。

2.板块结构网络化

诚如上述,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上有着各自独特的 作用和地位。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三类课程板块的整体功能和作用,需要加强课程板块之 间的联系,建立板块间的互联网,做到板块间的纵向联系所组成的层次网络 具有顺序性和连续性,板块间的横向联系所组成的平面网络具有适应性和相关性,实现文理 渗透,专业互补,整体优化。同时,要有意识地整合上述三类课程或两类课程来实现某一类 课程或两类课程的培养目标。

首先,通过协调与优化三大课程板块的内部结构,分别建立三个各自独立的局域网。具体 说来,通 过将构成普通教育课程的各类子课程“集团化”来建立该课程板块的局域网。此处的“集团 化”,就是将不同门类具有相同功用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课程团”。高师物理学专业普 通教育课程可划分为4个课程团,即思想道德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科学素质课程、工具类 课程。

同时,要通过整合理论课程、系列化技术课程来建立物理学科课程局域网。整合理论课程是 指整合两 门或两门以上内容相邻或相近的物理学科课程,并及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形成 新的“融合课程”,克服目前高师物理学科理论课程分科过细、门类过多、知识重复交叉、 内容陈旧偏难等问题。 系列化技术课程就是将物理实验设置为基础 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系列。从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技 术等实验中精选一部分内容,组成基础性实验系列。这个系列的实验侧重基础理论与实验的 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 在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增设一些先进性、实用性、技术性的综合实验或 设计性实验,形成综合性实验系列和设计性实验系列。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 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 两个系列的实验可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材料使用、场地选择、方案设计、结果分 析、时间安排上,允许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此外,还应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增加教学时数、注重实践环节等途径建立教育专业课程局域 网。加强教 育专业课程建设,可以将教育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来建设:第一大模块是物理教育基本 理 论和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包括物理教学法、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科研方法、物理教育 发展史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第二大模块是物理教育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包 括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第三大模块是物理教 育实践课程模块,包括教 育见习、微格训练、教育实习等课程。增加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可以通过增设教育类课 程门数来实现。过去高师物理教育的教育类课程只有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物理学 科教学法。根据西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一些高校的经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国高师 物理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应设置有10~15门为宜。注重实践环节应该做到:合理设置 教育实践课,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几次教育见习或教育实习,定期到中学参加教育教研 活动;延长实习时 间,由现在的6~8周延长为12~15周;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分,由现在的6~8学分增 加到12-15学分。

3.网络配置均衡化

网络配置均衡化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应保持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三类 课程的适宜比例和适时编排。一方面,适当减少物理学科课程的门数和比例,增加普通教育 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比例,特别要加强教育实践课程。具体要求是普通教育课程占 总学时(或学分)的比例为30%~35%,教育专业课程占总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为20%~2 5% ,物理学科课程占总学时(或学分)的比例应控制在45%以内。另一方面,逐步实现课程编 排序列化。所谓课程编排序列化是指在大学四年中,不断线地平行安排普通教育课程、物理 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 程编排是大学一年级为普通教育课程,以及1~2门物理学科课程;大二、大三以物理学科课 程为主,适当开设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大四主要开设选修课,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这种同类课程集中安排的课程编排形式难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育教学成效低微, 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意识不能得到持续强化。因此,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每一个学期都应 该开设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使这三类课程 齐头并进,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20 -21.

[2]?李子华.高师课程设计:问题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9).

(责任编辑 黄建新)

On the Setting of Physics Courses in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ZANG Li-ping

(School of Physic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411201,China)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el e mentary education, which brings developing opportunity and serious challenge tophysics courses in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settingofphysics courses in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should abide by some principlesas to be of vanguard, integrity, professional and effective so as to realize thethoughts of course-setting: the chunking of course structure, the networking ofchunking structure and the balancing of networking collocating.

Key words: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physics speciality in highernormal education; course-setting

推荐访问: 物理学 试论 课程设置 新课改 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