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工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

2022-03-03 08:09:16 | 浏览次数:

zoޛ)j馟iM6}6}5}^tO饨ky计划也基本实现从学科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从学科型课程体系向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转变。我们学校作为承担自学考试本科与高等职业院校相衔接的助学辅导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课程设置改革带来的成果。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相衔接课程设置改革历程

二、课程设置改革实践详解

1.坚持学习成果互认,对高等职业院校选报自考学生的部分课程实行免考政策

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在互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科公共政治课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又将“线性代数”“数控技术”两科公共基础课增加为互认课程。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设置独立的实践课程

从2010年12月起,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又将实践性特别强的“热工学基础”课程由统考笔试调整为独立的实践考核课程。

3.设置网络助学及验收课程,将自学考试与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

2013年12月起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将“英语二”课程列入网络助学及验收课程,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交互式学习,并采取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督学导学、评价机制。

4.设置证书替代课程,实现自学考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和并举

2013年12月起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将“特种加工”课程设置为证书替代课程,学生凭人社部颁发的机械类操作工中级证书办理互认。

5.确立核心课程,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

2013年12月起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将“模具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寿命与失效”“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等六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三、结论与思考

1.课程改革设置更加强调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设置课程时明确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均设置实践性考核环节,进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2.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切忌误读自学考试课程改革新模式

课程设置从以往的全部终结性、一次性考核方式转变为免考、互认、验收考核、实践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核心课程考核等全方位考核。学生切忌认为课程设置改革后只考核心课程,其他环节的考试科目不用上课学习就能轻易通过。事实上,在作者所在的助学辅导高校,严格执行考核标准,评价方式更加全面、科学、合理。每批次考核中没有符合考核标准的学生都被挂起了“红灯”。因为考核过程记录清晰,学生最终也能理解自己没有通过的原因,吸取教训并及时改正。

参考文献:

[1]戴家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8.

[2]中国考试编辑部.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进展[J].中国考试,2014.

编辑 王梦玉

推荐访问: 工科 自学考试 课程设置 实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