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肌肉用力机制

2022-04-10 09:11:04 | 浏览次数:

摘要:掷标枪运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人体个肌肉群最大力量,并集中作用到器械纵轴上,使器械尽可能达到最远。

关键词:标枪; 肌肉 ;反射 ;器械最后用力时人体各环节遵循着加速——制动——再加速——再制动的规律。掷标枪最后用力必须使更多肌肉群参与用力。

最后用力应更好地利用牵张反射原理以增加最后用力效果。

反弓形成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最后用力。在最后用力时运用交叉步技术有利于反弓的形成。

最后用力的过程是由肌肉群迅速拉长和快速收缩这两部分组成。了解这个过程并掌握肌肉用力机制就会在以后的标枪教学和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成绩。

一、前言

掷标枪运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人体个肌肉群最大力量,并集中作用到器械纵轴上,使器械尽可能达到最远。因此,其技术必须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以往的对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中,绝大部分是以生物力学的角度研究掷标枪运动技术的各个环节运动特征和动力特征,并相应地建立一些运动技术模型,取得一定的可喜成绩,为运动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体在运动中各肌肉环节是一个加速——制动——加速——制动的过程。上一个环节的加速与制动为下一个环节的加速创造条件。正是有了這样的规律,人体在助跑结束时的速度为8米/秒左右,经过各环节的加速——制动的规律使器械在出售瞬间达到32米/秒左右的速度。

人体在掷标枪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特征是由于人体各环节肌肉群协调用力所造成的。研究肌肉用力机制及各环节肌肉群如何协调用力,对于运动技术实践有一定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掷标枪技术的生理学、解剖学研究文献较少。本文试图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人体各环节肌肉用力条件、工作原理,为运动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一定的渠道来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2、理论分析法运用田径理论、运动生理解剖学的理论对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肌肉用力机制进行研究。

三、分析

1.掷标枪运动员肌肉结构特点人体骨骼肌纤维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两大类。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其用力特点不同,肌肉中的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组成的比例是不同的。爆发性用力项目的肌纤维组成比例特点是快肌所占的比例较大,慢肌纤维占的比例较小。耐久性用力项目慢肌纤维占的比例比快肌大。在人体中,不同的肌肉群两种肌纤维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这主要是运动项目的不同所造成的。例如:同是爆发性用力,短跑运动员小腿腓肠肌的快肌所占比例是70%左右,而掷标枪运动员快肌则占50%左右,虽然在资料中未见到掷标枪运动员躯干和投掷臂的肌纤维比例的记录,但是根据掷标枪对于肌肉用力的爆发性特点的要求可以推测,掷标枪运动员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以及小臂肌肉群中肌纤维的比例是:快肌纤维一定远远高于慢肌纤维。

近几年人们发现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种肌肉纤维比例通过运动训练能够发生变化,这就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掷标枪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应强调肌肉快速、爆发性用力,各种训练手段都要以此为中心,使快肌纤维比例增大,增加肌肉的作用及用力效果。

2.牵张反射与最后用力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以及各种各样的动作的完成,主要由于骨骼肌预先拉长并收缩作用于骨骼肌的结果由骨骼肌收缩所完成的人体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都是复杂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原理是人体实现各种运动的最基本原理,它是指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解剖学讲肌肉在一定的范围内,预先拉长的长度越长,收缩速度越快。离开了肌肉的预先拉长就谈不上肌肉的收缩速度,更谈不上发挥肌肉的力量。牵张反射原理强调的是肌肉在一定范围内拉长的速度越快,反射收缩速度也越快。这就可以解释人体在静止状态下肌肉拉长收缩所产生的结果远远低于在快速运动中肌肉快速拉长收缩的效果。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反射,感受器为肌梭,传入纤维较粗,传导速度较快,效应器为统一肌肉纤维。反射的潜伏期很短,属于单突触反射。腱反射主要发生于肌肉内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受牵拉肌肉的紧张性收缩。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发射活动,是姿势发射的基础。肌紧张的感受器也是肌梭,但中枢的突触接替属多突触联系,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内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成分。牵张反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站立姿势。如果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亦可以增强收缩力量。投掷前的引臂动作就是利用牵拉投掷的主动肌,使其收缩更有力。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其延搁时间愈短愈好,否则牵拉引起的增力效应就将减弱或消失。掷标枪最后用力是在快速助跑后通过身体由下向上的用力来实现的。其目的是将全身各环节肌肉群的收缩力集中起来并作用于标枪的纵轴上,使器械产生最大的初速度。因此,最后用力的技术应围绕着如何使更多的肌肉群参与最后用力并且集中作用于器械上而进行。

3.最后用力过程是各环节肌肉群充分快速被动拉长与快速收缩过程牵张反射原理说明了肌肉只有在快速被动拉长情况下,才能发挥较大的收缩力量。掷标枪最后用力要求以爆发性的用力才能使器械投掷的更远。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最后用力时人体各环节遵循着加速——制动——再加速——再制动的规律,从而使人体各环节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直至出手瞬间达到最快的出手速度,最后用力所获得的速度正是人体各环节肌肉的快速被动拉长后收缩的结果。

(1)由下至上的肌肉依次收缩,决定了器械获得初速度的大小。人体有639块肌肉,直接参与最后用力的肌肉大约有上百块,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肌肉力量并根据这些肌肉的力量集中起来并作用到器械纵轴上,应是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人体肌肉用力的发力部位首先是大腿内收肌、股四头肌开始收缩用力,推动髋向投掷方向转动;腹肌、胸大肌的收缩,使肩轴迅速赶上并超过髋轴;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将肘拉向肩上方;然后,小臂肌群收缩,屈腕肌收缩完成“鞭打”动作,将标枪掷出。最后用力正是由于身体的自下而上的顺序用力,将各环节肌群的力量集中起来,最后通过手指积极作用到器械上,使器械产生较大的初速度。

(2).充分快速的被动拉长是产生肌肉收缩力的先决条件,肌肉只有在预先拉长情况下才能产生收缩力。但是,肌肉在缓慢被動拉长所产生的的收缩力小于快速被动拉长所产生的收缩力。牵张反射原理说明了肌肉只有在快速被动拉长时才能产生最大的收缩速度。因此,掷标枪最后用力只有充分运用牵张反射原理才能发挥各肌肉群的力量。这一点从优秀的掷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中可以得到证明。

4.掷标枪最后用力要使肌肉发挥出最大的收缩力,在技术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右腿蹬送髋关节用力结束时,肩轴正对投掷方向;右腿各肌肉群收缩用力将髂关节推向左膝,此时的肩轴対着投掷方向转,使腰背肌快速被动拉长,必然会增大腰背肌群的收缩力量。

(2)腰背肌、梭肌的收缩,促使胸部向前“急挺”使投掷臂与枪留在体后:胸部的“急挺”是最后用力“满弓”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急挺”正是为了使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充分快速被动拉长以增加肌肉收缩的效果。

四、小结

掷标枪最后用力必须使更多肌肉群参与用力,并且要尽可能地充分快速地使这些肌肉群被动拉长,才能发挥这些肌肉群的力量,最后用力应更好地利用牵张反射原理以增加最后用力效果。

反弓形成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最后用力。在最后用力时运用交叉步技术有利于反弓的形成。

最后用力的过程是由肌肉群迅速拉长和快速收缩这两部分组成。了解这个过程并掌握肌肉用力机制就会在以后的标枪教学和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成绩。

本人由于对相关教学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实践经验不足,所谈认识难免生硬、肤浅、甚至谬误,这里只能抛砖引玉,以期指正。(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第三高级中学116041)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人生感悟的基石。通过这样的尝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合理解能力和互尊互助的相处态度,是真正放眼未来,发展能力、立足素养的有效尝试。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绍振.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个案[J].语文建设,2015(1)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310011)

推荐访问: 用力 标枪 浅谈 肌肉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