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

2022-04-06 08:32:36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当今世界游泳运动发展迅猛,比赛竞争日趋激烈,浙江游泳在世界舞台的崛起,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何打好运动员的基础,在什么时期进行有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世界各国为了发掘游泳天才,提高游泳运动水平和地位,把少儿游泳运动员按年龄来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已形成主要的培养手段。在我国也有自己比较健全的年龄组训练和比赛体系,全国少儿比赛分设10岁组、11岁组、12岁组、13-14岁组、15-17岁组等五个组别。其比赛项目也与成人不同,专门设有全能比赛和400米自由泳(12岁以下组)或800米自由泳(13-14岁组)比赛。把年龄组训练又分为基础训练阶段(7-14岁)和专项提高阶段(14-17岁)。基础训练期的主要目的不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更不提倡少儿运动员过早专项化,而是让运动员全面发展。游泳是技能驱动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能量代谢是保证技术的基础,有氧代谢能力又是能量代谢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中,合理运用有氧训练、无氧训练、专项训练等方法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材率。本文对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少年儿童 游泳 有氧训练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一个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成长,犹如建筑高楼大厦,底部基础越扎实,向上发展空间就越大。有氧训练是运动的基础平台,作用是通过肺循环将体外的氧气引入体内,然后再通过肺静脉回血到心脏,从心脏再通过体循环在心室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至肌肉组织,肌肉就利用氧来进行收缩,最后产生运动。这既是耐力运动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长时间运动的重要基础,对于游泳运动疲劳快速恢复也起到重要作用。

现代游泳训练已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利用的科学训练时代。少儿运动员的训练要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训练要结合少儿身体特征,以有氧训练为主,为成年后专项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所以要想充分挖掘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潜力,除了进行系统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外,更要采用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概况

现代竞技游泳发展到今天已有100余年。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间歇训练开始应用于游泳训练,这为增加训练量提供了主要方法,大运动量训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的卡莱尔,其训练理论与思想对我国游泳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60、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负荷派主张,不仅训练量要大而且还要和高强度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理论在实践中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能量代谢理论提示了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内部能量系统功能的规律与特点,根据能量代谢理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世界游泳强国都制定了能量分类表,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国内概况

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应把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20世纪60年代,我国游泳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指导思想;80年代,我国游泳在经过多年的总结后提出了“耐力是基础、强度为核心、力量最关键、技术来体现、全面安排、有所侧重、因人制宜、讲究实效”的训练指导思想。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游泳界又加入了“科学化训练”的指导思想。伦敦奥运会中国游泳的再崛起就是科学化训练的良好体现。

二、有氧训练概念

有氧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用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为目的的训练手段或过程。在游泳训练过程中,机体较长时间的运动,肌肉需要有充足的能量供应。作为肌肉收缩最直接的能源物质—ATP,只有在糖和脂肪有氧氧化过程中才能持续地大量合成。在有氧代谢过程中动用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作为能源物质,其中主要以糖和脂肪供能为主。因为糖比脂肪的利用率高,对身体的副作用小,所以主要以糖的有氧氧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而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织成分,一般情况下不作为燃料供能。游泳是互通性很强的项目,只有有氧能力水平高的运动员兼项能力才突出。

虽然少儿有氧能力发展的可塑性很大,但是负荷时间长短应考虑少儿运动员技术处于不稳定状况,负荷时间的选择应该是其能自我掌控技术所游最长距离的时间。随着少儿运动员控制和掌握技术能力的提高,有氧耐力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可以逐步增加。

三、有氧训练的重要性

游泳运动是一项速度耐力性的竞赛项目,它的特点是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比赛争夺激烈,对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机能要求很高。而有氧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发展和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一)有氧训练是无氧训练的基础

游泳项目中最短距离的比赛距离为50米,最长的为1500米。即使是速度最快的50米比赛也需要20多秒才能完成,由于体内ATP的储量很少,无法满足游泳比赛时肌肉活动对能量来源的要求,还需要借助其他物质和酸磷肌酸,三磷酸腺苷用糖元分解成乳酸后产生能量再合成ATP。这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代谢称无氧代谢,一般只能维持30-40秒。在无氧代谢供能时,由于欠下大量氧债,在血液中会出现极高水平的乳酸,由于乳酸积累,影响肌肉收缩能力,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疲劳现象,使运动水平下降。要提高运动员无氧供能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运动员耐乳酸能力,降低血乳酸浓度。运动强度不太大时,供氧充分,合成磷酸原所需的能量将主要由糖原的有氧氧化提供,称为有氧代谢。有氧训练在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氧训练中无氧阈训练和最大摄氧量的训练手段,直接影响到运动员保持无氧代谢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体消除乳酸的能力。

有氧训练是无氧训练的基础。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的高水平有氧耐力训练后才能过渡到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无氧训练。这是人体应激反应机制,也是训练计划所要遵循的规律。

(二)有氧训练能提高少儿潜能

俄罗斯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认为,游泳运动员在年轻时必须强调有氧训练,这是为以后最大限度适应无氧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游泳运动员在少儿时期进行系统的有氧训练,对今后该运动员在各个长短距离项目上的提高有极大的益处。当下,我国浙江游泳名将孙杨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首先是靠长距离突破,打破了世界纪录,站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他不仅游了自己的传统强项1500米和400米自由泳,也报了200米和100米自由泳,显示了其在短距离项目上良好的发展前景,更体现了其强大的有氧基础功底。为此,早期训练时必须发展和保持运动员的有氧训练水平。

(三)有氧训练符合少儿生理特征

在少儿时期的训练必须要遵循少儿生长发育规律,不应过早从事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因为这会使运动员骨骼和心肺等器官承受较大的负荷,对少儿运动员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生理学家研究证明,少儿生长发育期,由于血管弹性好,而体内血量按体重比例高于成人,不仅有利于发展机体有氧供能能力,增加专项肌肉力量和持久力,而且能避免过度疲劳,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承载负荷能力,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所以,我们要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训练比例,在少儿训练安排上,以有氧训练为基础,强化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促进运动员各项生理指标全面健康发展,才能适应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和比赛,为提高竞技水平打下扎实的生理基础。

四、有氧训练方法

在有氧训练中,主要形式由基础有氧训练、无氧阈训练和最大摄氧量训练组成。而要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训练水平,主要依靠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训练。少儿运动员无氧阈训练更重要,训练中大部分距离会运用到无氧阈强度。安排这类训练时,重要的是要求运动员在游进中必须达到设计的速度,而不是盲目的量的堆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训练的强度和量。

训练中采用长距离游来建立稳固的有氧训练基础,如800、1000、1500米及更长的距离。如世界著名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索普的训练计划,最大摄氧量的训练手段包括有20×100米自由泳,分3组完成,递增强度,以及10×400米自由泳,递增强度,间歇时间越来越长等训练内容。

五、结论

少儿运动员的训练应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盲目追求成绩和名利,要有长远的眼光。坚持以有氧训练为基础的训练计划,让每个运动员都能展示自己的潜力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这对少儿运动员来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少儿游泳训练,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有氧耐力负荷,全年保持有氧耐力训练和训练方法多样化。训练距离的选择必须以运动员能较正确地控制技术为前提,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控制技术能力的提高,逐步递增有氧训练的距离和重复次数,循序渐进。

由于少儿运动员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较成年人差,易产生疲劳,因此有氧训练时不要过于集中,时间不宜过长,应和其他训练交替进行。由于有氧耐力训练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动作频率相对比赛时慢,不利于形成快速的动力定型。因此在有氧耐力训练后要适当安排10-15分钟的快速技术训练和速度练习,以防止形成慢的动力定型。

参考文献:

[1] 游泳.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陈武山等.游泳训练理论[J].2000.

[3] 宋海宾.试论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训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图列斯基、蒋金日来华讲学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2001.

[5] 温宇红.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 少年儿童 浅谈 运动员 游泳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