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绿色化学认知度的调查与思考

2022-04-02 08:22:38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情况,为学校和教师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2014年10月~2015年3月对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学校2012~2014级高职药学专业全体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为98.1%。学生对绿色化学及其研究内容的认知度不高,由学校教育途径获知的占比仅为33.2%。多数学生平日对药品减量取用的意识不强,学校开展绿色化实验较少。 结论 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但对绿色化学普遍存在理解和认识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应提高对药学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认识,探讨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育活动三方面培养药学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绿色化学;认知度;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c)-008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ognition of green chemistry among the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5, 2012-2014 grade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n Nantong Health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self -made questionnaire of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green chemistry, and survey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318 eligible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8.1%. The recognition of green chemistry and research contents among the students was insufficient. 33.2% of the students obtained the knowledge by school educ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drug reduction among the majority was not strong and green experiments were rarely conducted in school. Conclus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a good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ever, they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green chemistry.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 among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green chemistry consciousness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een chemistry; Recogni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化学,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世界各国认识到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高校化学专业相继开设绿色化学课程[3-4]。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药学专业虽然是非化学专业,但开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十几门化学类课程,学生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成分复杂,有毒有害成分较多,不仅会腐蚀下水管道,污染环境,而且会影响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因此,培养高职药学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减少实验废弃物排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绿色化学认知程度的调研,探讨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校2012、2013、2014级高职药学专业8个班全体学生中实施问卷调查,共计327人。

1.2 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参考相关文献[5-8]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部分共14题,分别从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环境保护的态度、实验习惯以及学校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共发放不记名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为98.1%。

2 结果

2.1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调查显示,仅有9.8%的学生听说过绿色化学且对此有所了解,55.3%的学生只是听说过绿色化学,其余34.9%的学生表示之前没有听说过绿色化学。在听说过绿色化学的学生中,由学校教育途径获知的占比为33.2%,47.8%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途径获知。有52.2%的学生认为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环境保护。调查数据表明,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对绿色化学及其研究内容的认知程度不高,而且通过学校教育途径获知的占比较小。见表1。

2.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及态度

有67.9%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的最有效措施应是从源头预防;79.3%的同学能意识到实验室产生的“三废”对环境影响严重;93.7%的同学认为要努力改进有污染的化学实验,使污染尽可能减少。在日常生活中,65.7%的同学能首选购买无磷洗衣粉等环境友好产品。调查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保护态度和绿色化学的意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见表2。

2.3 学生实验习惯

在做实验取用药品时,78.0%的学生选择按照实验要求取用,仅有18.5%的学生选择在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用试剂。同样,做SO42-鉴定时,对于Ba2+的浓度,仅有39.3%的同学选择最低浓度0.1 mol/L。上述两项调查数据反映出多数学生平日对药品减量取用的意识不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绿色化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对于实验后的废弃物,有82.4%的同学能每次都放入规定的容器。见表3。

2.4 绿色化学教育实施情况

遇到有毒、有污染的实验时,学生表示老师大部分选择借助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按教材要求做甚至是不做,只有29.1%的老师会对实验进行改进。对于微型化学实验,有50.0%的同学表示只是听说过,仅有9.6%的同学表示看老师上课做过,1.5%的同学表示自己实验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多种原因局限,绿色化实验还开展较少,教师还需对有毒、有污染的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值得关注的是,69.7%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此外,学校也在积极通过组织主题黑板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绿色化学的知识。见表4。

3 讨论

调查表明,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但对绿色化学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不足,提示学校存在绿色化学教育开展较少的现象。根据绿色化学教育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校对高职药学专业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将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融合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探索从理论教学绿色化、实验教学绿色化、课外教育活动绿色化三方面来培养药学学生绿色环保行为及知识,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3.1 理论教学绿色化

目前,高职药学专业使用的化学教材较少涉及绿色化内容[9]。因此,我校针对高职药学学生开发了与专业相关的绿色化学校本教材,通过开设绿色化学选修课,系统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的兴起、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研究内容与任务、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药品安全与绿色化学等内容。同时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化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绿色化学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扩展。这样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校本教材及在课堂中绿色化学的教育,进而树立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3.2 实验教学绿色化

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化学类课程中,实验课时占总课时数的40%~50%。因此,化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绿色化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途径[10]。

3.2.1 选用绿色试剂及溶剂回收再利用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学生实验中常用到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醇等。为了保护师生健康及减少实验室污染,首先,教师在实验前对所用溶剂及试剂进行优选,尽量选用无毒或毒性小的溶剂及试剂。如在提取分离大黄实验中,之前使用有挥发性、有毒的三氯甲烷溶液为提取溶剂,目前选用低毒性、低挥发性的二氯甲烷将其取代[11]。其次,鼓励学生实验后对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三氯甲烷等进行回收再利用。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探究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废液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约了试剂成本。

3.2.2 开发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目的[12]。它的实验装置比常规仪器小几十倍,试剂量仅为常规实验的1/10~1/1000[13]。微型实验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极低排放、环境友好的优势[14]。此外,微型实验所需成本低,学生人手一套实验仪器成为可能,每人都能独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微型实验耗时减少,学生在有限课时内可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和获取更多的化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14]。

依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开设的化学实验特别是有毒有害、三废产生较多的学生实验,教师遴选出合适开展微型化的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如《微型有机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和《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等,考察各种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用途和价格,结合自制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确定合理的方案进行预实验。在实验现象清晰和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上,选择重现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推广。目前我校已将“阿司匹林的制备”“部分药物的定性鉴别实验”“咖啡因的提取”等微型实验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大大节约了试剂成本,减少了实验废弃物的排放,提升了学生环保意识。

3.2.3 开设串联实验 传统化学实验通常是每个实验都是独立的,这样会因为重复使用化学试剂而加重对环境的污染[16]。因此,我校通过研究部分实验及其之间的关系,运用绿色化学原则对这些实验重新设计,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开展串联实验,使前面实验的产物成为后面几个实验或下一轮实验的原料[17]。如药物化学实验教材编排一般是基本操作实验在前,药物合成实验在后。通过开展串联实验后,调整实验顺序,先进行药物合成,将合成实验的产物作为基本操作等实验的原料。如磺胺醋酰钠制备实验中间产物磺胺醋酰粗品,既可以用作基本操作实验“重结晶”,精制后的磺胺醋酰纯品又可以用作基本操作实验“熔点的测定”。此外,我校还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糖的性质与旋光度的测定实验串联,乙酸乙酯的合成与折光率的测定实验串联等。通过串联实验提高了药品的利用率,减少实验废弃物的污染。

3.2.4 实验三废处理绿色化 学生实验后产生的三废需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确保造成的污染最小[18]。我校在实验室设有分类废物收集桶,如废酸桶、废碱桶、重金属桶、不可回收桶等。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类存放实验废弃物,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如酸碱废液定期中和处理;有机溶剂采用蒸馏、精馏等方法回收;对一般的金属离子,通过化学方法使之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等然后掩埋处理[19-20]。同时,将实验过程三废的处理纳入到学生实验考核中,以此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

课外,教师组织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开展实验废弃物处理课题研究。归纳、分析本专业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种类、毒性,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等,探索、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实验。通过课题研究,减少了实验废弃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3.3 课外多形式开展绿色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各种绿色主题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绿色环保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我校开展环境保护的绘画比赛,评选优秀作品后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中;结合专业知识,在居民小区里开展过期药品、废电池的回收及宣传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绿色化学知识讲座等。这些主题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思维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绿色环保行为。

3.4 结语

我国已将绿色化学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绿色环境保护意识的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广大化学教育者应把传授绿色化学作为自己责任和义务,推动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我校通过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绿色化学认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学生毕业后在奔赴工作岗位后,都能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并有基础的环境保护知识,像“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Horvath IT,Anastas PT. Introduction:Green chemistry [J]. Chem Rev,2007,107(6):2167-2168.

[2] 谭小红,高慧,李耀华,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9):262-263.

[3] 翟翠萍,刘学军.高等院校开展绿色化学课程的重要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4):195-196.

[4] 翟翠萍,刘学军,陈欣.高等学校绿色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化工时刊,2015,29(5):39-41.

[5] 王怀珍.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 李琼.丽江师专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7] 何英姿,梁剑林,刘金连.广西高校大学生绿色化学认知程度调查及思考[J].大学化学,2013,(4):34-36.

[8] 邢季颖.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9] 夏小庆,谷小霞,李祥子.在药学专业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63-65.

[10] 李光文,林友文,罗红斌,等.药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和实施绿色化学理念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57-659.

[11] 赵威彧,罗跃娥.药学实验室绿色化改革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29-30.

[12] 王敏,宋志国,王秀丽,等.绿色化学理念与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3] 刘晓莉.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室科学,2015,18(1):184-186.

[14] 谭春林,杨红艳.几种微型化学实验器材及其应用[J].广东化工,2013,40(8):168-169.

[15] 刘玉红.药学专业化学类课程中微型实验的设计与推广[J].食品与药品,2014,16(1):74-75.

[16] 朱晓彤,刘永民,张荣丽.探讨“绿色”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4,(4):277.

[17] 王颖,范菊娣,谢珺,等.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4):490-491.

[18] 殷馨,王海文.探索绿色化学之路,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1):64-66.

[19] 尹国杰.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渗入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1):82-84.

[20] 李岚,万雪贝,陈小荣,等.实验室有机废液的回收与处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18(1):58-62.

(收稿日期:2015-12-20 本文编辑:程 铭)

推荐访问: 药学 高职 认知度 思考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