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中医文化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价值

2022-03-27 09:53:21 |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独树一帜。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土壤,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并将“大医精诚”、“以人文本”和“天人合一”等中医精华思想有效融于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是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巩固医学专业思想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中医文化;医学伦理;教育;价值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念互相激荡,严重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和心灵。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着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行业。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的医患关系有待进一步科学处理好。生物化学和生物医疗科技恶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医学伦理的新问题,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和干细胞研究应用等。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即将走向医疗岗位的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增强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医学素养,为培养医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医学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概述

(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医学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是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社会伦理在医疗行业和医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医疗领域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医学伦理学是伦理、道德和医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其不仅是伦理学、道德学和医学的简单叠加,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深深渗透于医学实践,并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高等医学院校是培育医学人才、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人民健康和传承医学文化的重要高地,是传承传统医学文化和传播现代医学技能的杏林沃土。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是指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医学伦理课程的教育,不断培育和提升医学类大学生的医学道德、医学素养和医学情怀,不断规范医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为走向未来的医学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主要特征

医学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医疗行业人员基于社会发展、社会道德和民族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特殊意识形态和特殊职业道德。我国高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现实状况,必须充分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特点。

(1)传承性。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必须深深根植于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土壤,并从其中汲取精华的养分。我国的传统中医文化,光彩夺目,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和技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必须注重传承我国的中医文化精髓。

(2)职业性。高等医学院校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其培养的人才,将来绝大多数是要走向医疗工作岗位,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患者,具有一定的职业导向性。因此,在进行医学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断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素养和医学道德的熏陶和培养。

(3)规范性。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患者痛苦的增减。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必须有一系列制度性的行为准则,并加强对医学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定的教育,从而将一系列制度规范深深融于医学类学生的信念和行为中。

(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是以医学教学领域和实践领域中的医学品德、医德规范和医德关系实践作为教学内容。

(1)医学品德。医学品德是医学领域中人们道德的具体体现,是医学教学和实践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理论架构的总和。比如说,医学理想、医学情感、医德修养和医德评价等。

(2)医德的规范体系。包括医德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以及不同具体部门(教学、医疗、科研、预防和管理)、不同诊疗科室的具体医德规范等。比如说,皮肤科、儿科、妇科和外科等科室,在整体医德规范之下,都应该有各自科室的医德规范。

(3)医德关系实践。医德关系是指医学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要包括:第一,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医德关系中最首要的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研究对象。第二,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这些关系,是顺利完成医疗救护任务的重要保证。第三,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社会的利益,必须从整个社会的利益着眼,如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预防、传染病控制和卫生资源的分配等。第四,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的突飞猛进和临床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些道德难题,如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和干细胞研究应用等。这些环节涉及到经济利益与医学道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

二、传统中医文化的道德精髓

在漫漫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历代医学家们通过诊疗实践和辛勤著述,“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卫生知识和预防、诊疗、康复、保健经验,而且形成了对医德、医道、生命、健康等问题的深刻看法和认识,形成了传统医学伦理观,铸就了早期的医学伦理大厦”。

(一)大医精诚的医德观

中国传统医学蕴含着许多高尚的医德思想,最具有代表意义就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一文。书中关于“精”和“诚”的论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医德原则、医德境界和医德规范。

(1)为医要“精”。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说医术的高明源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为医医术要“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认为:“长耽典籍,若啖蔗饴。”明代医家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浅。”

(2)为医要“诚”。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告戒人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行医之体要“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孙思邈认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耳”。元代医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为医先去贪嗔》也说:“凡有请召,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面对自己的同行,孙思邈认为:“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

(二)以人为本的人本观

中国传统医学倡导以人为本,认为性命攸关为大,医家应潜于医道,悬壶济世。“医乃仁术”更是以人为本的医道观的高度概括。

(1)在对待病人上,要一视同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精究方术”是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要求医家心怀仁爱,不管“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华夷愚智”,要“皆如至亲之想”。

(2)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预防上,注重人的身心健康。中国传统医学一直重视治防结合,且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中国传统医学在阐述治未病思想的同时,对医生作出了明确要求。葛洪指出:“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三)“天地人”合一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其确立了中国传统医学“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整体思想,其强调从环境、心情和疾病等多重角度去思考和治疗人的疾病。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和思维方法。中国传统中医强中医治疗疾病,不仅是着眼于个体,还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状况等各方面因素。中国传统医学在“天地人”的整体视角中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并注重人文关怀。这要求在治疗病人时,不能仅仅给予苦涩的汤药。对现代医学的医学关怀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传统中医文化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的高尚医学情怀

“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是医学伦理道德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要求。如果医疗从业者失去了仁爱的思想,其对人们、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是莫大的伤害和悲哀。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传统中医文化经典,将著名中医大家的“仁爱救人”的经典事迹以现代化的方式,如PPT、微博和微信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此外,也可以在校园里建造中医文化长廊,塑造一些经典人物雕像,并加以文字描述。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的高尚道德的熏陶。

(二)增强“大医精诚”和“博极医源”的医学理论追求

医学是治病救人的极其严谨的一门学科,医学生将来面对的诊疗对象是病患者。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非常仔细和严肃地对待医学知识,必须有高尚的医学道德境界、综合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医学技能。当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的疾病。加之,社会人员不同,病患个体有所差异,发病症状多样。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医学生树立严谨求学、精湛技术、拓宽视野和博中求专的意识和为医学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三)树立“见利思义”和“医者仁心”的社会服务意识

当前,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和金钱至上的腐朽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医学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面临着各种诱惑,一部分医疗从业人员开始利用处方权等权力,收红包、收回扣,严重污染了医疗行业的氛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如果医生和护士一味地追求创收,一味地追求利益,将则会给这些病患者的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绝大多数是要走向医疗行业的,他们将面对众多的病患者。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和价值观上,加强对医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医学伦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见利思义”和“医者仁心”的意识。通过此举,让医学生以仁爱之心,充分感受病患者的痛苦。在诊疗的过程中,秉承“医者仁心”和“服务人民”的意识,全心全意,竭诚付出。

参考文献:

[1]黄萼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学伦理观[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 231.

[2]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

作者简介:

陈古新(1988.03~ ),男,江苏盐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伦理 中医 传统 价值 医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