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2021-10-10 11:11:40 | 浏览次数:

中医“治未病”在临床实践中的 指导意义 **县总医院 ** “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渊源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以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也是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为中医预防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历代医家虽秉承这一理念,但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中,承古而不拘泥古。特别是东汉张仲景勤于实践,缜于思考,根据五行生克乘侮传变规律首先创造性的提出了五脏病变防止传变的治疗方法,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中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从提出对疾病“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到“既病防变”具体治疗原则的确定,医圣张仲景继承和发扬了“治未病”学术理论,拓展和丰富了“治未病”的思想内涵,为祖国传统医学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唐孙思邈则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元朱丹溪“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指出了预防与养生的重要性。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根据温病的发展规律和温邪致病易伤津耗液的特点,提出对于肾水素虚之人如热邪伤及胃阴,应防止病邪乘虚深入下焦,进一步损及肾阴,主张在甘寒养胃的同时加入咸寒滋肾之品,以防肾阴被劫,并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可谓是既病防变原则具体应用的典范。

“治未病”学术具体内容 中医“治未病”思想,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贯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发作的临床前期,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预防其发生发展。

(2) “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既病防变”: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及时阻止或缓解疾病的蔓延、恶化和传变。

(4) “病后防复”,疾病治疗过后病情稳定但尚无法根除的时候,进行康复性的干预治疗,防止疾病的复发。

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治未病”中“治”,其含义不仅仅是医治、治疗,还包含治理、管理的意思。“未病”是一种状态,不能理解成没有疾病,应该是指体内已经有某种致病因素存在,但临床上还尚未出现具体的不适表现,或者已经发生疾病而通过治疗后身体已经“康复”了的一种人体状态。

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常规体检已经是老百姓乐意去做的一件事。运用现代医学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常常可以检查出尚无自觉症状的临床前期的病变,特别发现在“三高人群”中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知晓率”低,治疗达标率底;
肿瘤病人一旦确诊基本上都是中晚期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祖国传统医学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完全能够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在基层医院临床实践中具有卓越的指导意义。运用“治未病”学术理论对于“三高人群”提前干预,完全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肿瘤患者以及许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均能从“治未病”学术思想中获益。下面就从在基层工作中常见的糖尿病和肿瘤二个病种来说明“治未病”学术思想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我们知道糖尿病在未确诊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血液生化指标已经不正常了,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前期”,临床上可能没有典型症状或者仅仅有轻微的不适表现而常常被忽略,此时采取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中医药养生保健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能够使大多数IGT 、IFT完全恢复正常或者延缓其向DM转变,延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DM病人。也就是说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进行“先防”,能够避免或延缓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已病”状态。人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糖尿病既然已经形成了,以“既病防变” 思想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发挥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之特长,进行综合防治,使病情处于相当长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完全能够延缓或逆转其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于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促进血糖的良好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病死率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近期国内外多项大规模循证医学的相关研究报告及不断更新的糖尿病临证指南等信息来看,糖尿病的提前干预综合防治并从中获益都得到了循证医学的证实,“治未病”思想理念也与糖尿病“三级预防”防保措施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传统医学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中西医在此观念上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肿瘤治疗方面就目前来讲仍有许多不能满意的地方,恶性肿瘤在经过手术切除,或经过规范的放、化疗后,达到了满意疗效似乎已经根治,但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却逐渐下降,对于大多数的病人来讲,术后防止复发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却很少有尽如人意的时候。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后临床上有时候却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包括病后药食调摄,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各种措施,增强体质。虽然中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的防治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深入研究的地方,但前景广泛。

当前“治未病”学术思想已逐渐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和有识之仕所关注,采取“未病先防”措施也能被普通百姓所接受。通过加强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教育,“治未病”的相关措施的推广必将会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推荐访问: 临床 指导意义 中医 实践中 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