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山县召市镇“留守儿童”现状

2022-03-26 09:54:59 | 浏览次数:

摘 要: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其他儿童不尽相同,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引导不得法等原因,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孩子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悲观情绪直接影响到在校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20-0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孩子接近2000万。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3.83%;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的比例高达56.17%。有关资料也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像安徽、河南、四川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以上。

一、基本情况

龙山县召市镇位于县城南48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3公顷,7826户,31230人。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卫生院2所,是龙山县较大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此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小学三至五年级、年龄在9-12岁之间学生,通过回收的调查报告发现:

1.当地居民对留守儿童的认识情况较单薄,思想上并没有根据新政策的改变而改变。据160余份调查报告统计,仅16%的居民认为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甚至有1份调查报告反映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长期溺爱,导致孩子娇纵任性,所以亲生父母应该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个现象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2.当地居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程度相对比较高,只要条件允许,都会让适龄儿童进入课堂。1%的居民认为打工比读书实际,更有家长从小灌输读书无用论,大大减低了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和读书的兴趣;18%的居民认为能够完成小学教育,会基本运算、能识字、算帐、看钟等基本知识就已足够,不太注重深入教育和高等教育。

3.当地居民对政府在此方面所做工作不太了解,或许是政府所做工作不够,或是和居民沟通较少。只有极少数的居民观察到当地政府积极宣传、深入百姓的宣传教育;20%的居民反映政府有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并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定的补贴(约11元/月)。

二、存在问题

1.学习状况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因为交通不便利等各种原因,80%的留守儿童1年或以上没有见过父母,仅靠电话联系,从而导致孩子和父母沟通很少;75%的儿童没有走出过龙山县城;70%的留守儿童平时自己独立生活,甚至需要喂猪、种田,解决温饱问题。父母的要求不高,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较少,生活负担过重,造成了当地儿童学习兴趣不高,无明确学习目标,更无主动学习。

(2)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较差,学生在课堂内学的知识有限,平时练习容易考试难。

(3)学生的礼仪教育缺乏。

2.情感心理状况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个性特征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严重者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缺乏信心,自信开朗的孩子是少数,大部分孩子遇到烦心事或苦难会埋在心里,不愿与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谈,担心他们不理解;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一些家境相对好的儿童。家长给予他们很大期望,无形中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学习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缺乏与其他儿童的沟通,情节严重者形成自闭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儿童自律意识非常差,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不够自觉;农村中“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导致有些女孩很不自信,有的儿童过早成熟等。

3.家庭生活环境

(1)交通条件差。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要经过许多弯曲的小路,上山下山,学生为了上课不迟到,必须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需要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几乎是摸黑上学摸黑回家。交通的不便利,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2)住房条件差。家庭条件差的家庭,住房都是木屋或者土砖屋,看上去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好象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甚至有学生因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寄篱人下。如此,导致他们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3)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大部分学生家中,几乎没有家具摆设,大多是空空的破床和破旧不堪的桌椅;学生无稳定的生活经济来源,有的甚至靠自己种玉米维系生活。一年到头,很少能尝到荤味,饮用的水也要跑去很远的地方挑,腊肉舍不得吃,发霉长期悬挂在家里。

4.安全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和姐妹或爷爷奶奶同住,因此盗窃和抢劫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中,各家基本上都养了狗做看家之用,但房屋的锁显然是只防君子不防小人。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怎么办?在我们的调查中,一般的回答都是求助邻居。当地派出所在镇上,对于周边农村内的突发事件显然缺乏紧急救援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5.道德意识及行为规范

(1)一些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大部分学生对于道德意识这一概念极为模糊。

(2)对于有利于良好道德意识行为培养的课程,学校不是很重视。我们的队员在走访问及此问题时,被访儿童一片茫然,直摇头不语,而当我们在慢慢解释后,被访儿童才略微想起这只是学校的一个开而不上的课。

(3)当地居民不太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诸如良好道德意识行为培养),而只要孩子考一个不错的成绩就不错了,甚至采取的与此方面有背的奖励方式来奖励孩子的学习。

6.课余生活

(1)缺乏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教学楼楼梯口的一张体育课计划安排表上,清楚地写着他们的体育项目仅仅局限在跑步、跳远、跳绳等对硬件设置要求非常之低的活动上,他们甚至分不清我们所带来的足球和篮球哪个是用脚踢哪个是用来投篮的。因此,体育课教他们踢足球、打篮球时就像我们刚接触电脑时那般兴奋,而中午休息或放学之后,他们仍为之疯狂。

(2)生活负担重。平时他们课余之后最主要的应该算是帮家里做家务、忙农活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此,他们也成为家中一份重要的劳动力。而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留守儿童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他们中很大一部分竟然在课余生活以捡垃圾赚少量的零用钱,这让我们这群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大学生惭愧不已。

在调查过程中,同样还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景象。由于父母出门在外,爷爷奶奶有因为身体、文化程度或传统思想等原因,往往疏于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处于思想尚未成熟的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此外,在召市当地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农村家庭中可能由于传统婚姻思想的原因,许多家长家庭意识淡薄,出现了许多单亲家庭。而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因此網络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交流对象。笔者忧心地看到,镇上为数不多的网吧里充斥着QQ消息声和游戏的厮杀声,而坐在电脑前面的居然有许多十岁上下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本应属于这群留守儿童精彩的课余生活哪去了?

7.寄宿制学校建设

(1)在校学生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有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甚至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甚至早恋。

(2)寄宿制学校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常有偷盗现象发生以及被社会小青年敲诈钱物。

(3)宿舍卫生条件较差,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成因思考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

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给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带来的高额成本这直接导致了大批留守儿童的产生。由于召市镇人口相对集中,商业相对同县其他地区较发达,当地商铺较为发达;作为龙山县烟草实验基地,农田大多改种烟草或干脆荒废,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附近县城或外出打工,使得当地的留守儿童日益庞大。当地严重的赌博现象,人潮涌动,思想水平和精神方面的缺乏,导致当地居民对于留守儿童见怪不怪,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未能引起重视。

2.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关爱的缺少,严重自卑心的作祟。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儿童或是跟着长辈、亲属,或是自己独自生活,家庭教育环境不佳,致使常常被那些同龄人嘲笑,极为自卑,甚至疾视身边的一切,心灵扭曲发展。曾经成绩优秀因父母的不在身边,成绩急速下降,变得闷闷不乐的学生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作为儿童受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的成长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关心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成长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成长、就读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从学校及外部环境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社会外部环境较恶劣,儿童成长缺少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引导。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只重视升学率的提高,而不重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当中以语文与数学为主,就连外语这种避开课程都开的很少,更別说什么劳技、自然等等课程。在采访时,一位当地的老师,“这也没有办法,只有升学率提高了,我们学生的家长才会相信我们学校,这也才是我们真正的办学目的......”。农村学校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父祖辈意识的影响,家长监护人不重视。采访中发现,一些家长要么不知道什么是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么就觉得低层次会识字算术足够运用,道德行为不能当饭吃,而周围不良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儿童的健康成长。召市镇虽落后封闭,但是却赌博成风,不仅如此,地痞流氓也是其盛产之物。对于这样的一个环境,很难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意识的,就算有一两个质特高的,也只能被视为怪胎。

四、思考和建议

1.家庭方面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正确认识到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应该提供子女物质上的支持,也应该注重其心理情感的发展,多与子女电话或信函联系,成为其心理问题上的好咨询师。同时也要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培养女孩的自信心。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开设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课程,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心理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的应进行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过分批评指责,要针对性地梳理。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对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学校应设法多给予其帮助和关爱,消除其困惑和自卑心理。

3.政府方面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关注留守儿童的政策,加强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加强学校对其教育的监督,为其创造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长期中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它的解决也不能只单纯的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其中来,共同帮助留守儿童走出成长误区,使其能健康成长,召市镇学校的政府都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留守儿童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李建君

推荐访问: 龙山县 市镇 留守 浅谈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