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2-03-24 09:18:48 | 浏览次数: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目的和努力方向。只有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才能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我院就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互利共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过程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学院自2005年起不断探索,搭建以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平台,初步构建起了行业、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构建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近年来,学院发挥民办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优势,不断完善理事会办学体制,全方位发挥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完善相关校企合作制度。学院根据校企合作政策、协议的执行和运行要求,结合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组织编撰了《校企合作制度汇编》,初步构建起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制度运行框架;先后出台了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聘任、合作共建课程、合作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专任教师管理企业挂职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规定,使“双向引进、双向互聘、双向培训、双向服务”的校企深度合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的“三个转变”。

2.建立了校企合作年会制度

学院先后与山东法因数控有限公司、山东青能动力有限公司、济南易恒技术有限公司、济南腾跃电子有限公司、济南天齐置业集团、济南鲁岳建筑公司、山东世纪明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校企合作指导意见》《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制度,现在已有30多家企业全程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每年组织召开“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校企合作年会”,邀请相关企业的主要领导参会,来校选拔毕业生,共商学院发展大计,研讨合作内容与方法,进行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论证专业设置与调整方案,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等问题,对培养目标、培养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磋商、研讨,校企双方共同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岗位技能融入实训项目,将职业素养融入学生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的需求。

二、引企入校,现场教学,逐步拓展合作范围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在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

1.探索项目化现场教学新模式

项目化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校企合作使现场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学得更加透彻,记得更牢固。2010年9月,学院与三庆置业集团联合启动了现场教学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初探,现场教学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模拟施工现场。11个现场教学基地都聘请了3—4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采用“师徒式”模式,指导学生的现场参观和工地作业。现场教学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教学的创新之路。现场教学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砌体结合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施工测量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施工内容、岗位标准实现了对接。在施工生产的真实环境中,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效果显著。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经历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培养了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体验了企业文化,实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即定岗的目标。

2.筑巢引凤,探索“参与生产、服务企业”新模式

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室)建筑面积6.62万平方米,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了包括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数控激光快速成型机等生产设备350余台,使实验实训中心(室)更具有企业化特征;建成数控加工中心、先进制造技术、汽车构造与检修等43个实验实训中心(室),其中包括“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款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实验实训基地”“德国KELLERONC公司凯勒数控实验室”“山东旅科信息有限公司山东高校呼叫中心实训基地”“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评测中心(ATC)”,初步形成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2010年山东省经信委、教育厅及财政厅批准我院为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批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为企校共建项目,并给予60万元财政支持。学院充分利用师资与设备优势,大力开展校企一体化社会服务,先后与济南钢铁厂、胜利油田、济南奥迈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九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济南易恒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包括矿井安全门、数控钢丝网编织机、抽油杆防偏磨装置、数控雕刻加工中心、血液分析仪等项目30余项,获国家使用新型专利14项。另外,学院为中国重汽集团开办了6期数控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国家快速制造研究中心培訓中心与山东富美、济南奥迈机电有限公司开展了3D打印技术的合作,建成以我院3D打印設备和技术为依托的合作平台,为富美、奥迈举办3D打印培训班,培训人员370人次;为章丘市开展助理物流师资格考试培训600余人次,会计资格证考试培训1000余人;承担山东世纪明智工程机械公司、新概念物流有限公司、力诺有限公司、山东旅科信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企业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管理、物流知识技能培训,培训人数300余人次/年。

三、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学院分门别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合作、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生产实践,使教与学、学与做有机融合。(1)边讲边练,知识技能共同提升。如学院汽车专业与博世合作建立了博世汽车实践基地,开办了凯文大众4S店,在教学模式中遵循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课和实践课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教学—实践理论—实践”的顺序,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2)实验室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机械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学院投入28万元建成开发环境下的单片机实训室,在教学中运用仿真器和接口目标板,仿真运行接口程序,直观显示单片机程序运行效果,教学效果良好。又如工商学院物流专业的VR叉车,学生在课堂中模拟现实,使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

2.开办特色班,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途径

学院依据高职学校认知的特点于2012年在机械学院尝试开设特色班。所谓“特色班”就是在入校一年级学生中,选拔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学生,通过单独组班、实施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专业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到实训室学习。

3.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入学即就业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发出一套适合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目前,机械工程学院开设了“海尔机电班”和“五菱班”;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了“华硕电脑订单班”,目前已为青岛海尔、柳州五菱、苏州和联集团、华硕电脑培养毕业生200余人,实现了入学即有就业保障。

四、學院实施校企合作的收获

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获益。

1.学校。校企合作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企业把生产和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引入教学中,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提高了学院的就业率。

2.企业。校企合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更有利于企业挑选人才和培养人才,从而降低了企业挑选、培养人才的成本,使企业更加乐意与学校合作,从而实现双赢。

3.学生。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就业环境。校业合作办学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實际工作中,学生在工作岗位接受合作单位的管理,学生与单位员工共同生活,这不仅提高了其职业素养,还增强了其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祝瑞花,葛伟.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5).

[2]潘建中.工学结合硕果,校企合作路漫漫——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3).

[3]唐建云,等.搭建“工学结合”新平台提高“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

[4]孙立华.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

推荐访问: 高素质 长效机制 培养 建立 校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