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通背拳yu陈式太极拳de密切关系

2022-03-18 08:07:41 | 浏览次数:

1983年5月,根据国家体委制定的武术遗产挖掘整理精神,洪洞县体委主任李德才同志主持并组织力量对郭永福所传的拳法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活动,并将之定名为“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无确切定论,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渊源关系也众说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与陈家沟陈氏家族第十四世陈有孚为同一人的说法,更给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当我们比照两家拳法,发现虽然两者套路形式、结构不同,但拳经总论和拳谱显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运动强调“缠绕”,以巧力胜人为要旨,借力使力为法门,与陈式太极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无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陈式太极拳存在着异名同骨的密切关系。而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四个方面得以印证:

一、两种拳法皆尚“缠”法

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缠拳”,高度注重“缠法”。目前山西洪洞县内仍流传有许多关于通背拳的拳谣,如“通背拳圈套圈、象娘纺织缠线线,缠来缠去变蛋蛋,小圈变大圈,大圈套小圈,平圆立圆有钭圆,娘缠线儿练拳,纺娘学会通背拳,缠来缠去九连环,勤练圆滑更自然”,这些拳谣形象地描述了洪洞通背拳“缠”的动作技术特点。

陈式太极拳也尤重“缠”法,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讲“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行运于肌肤之上”。又说“不明此,便不明此拳”。可见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也强调缠法。

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均突出一个“缠”字,洪洞通背拳之“缠”法与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练习方法具异曲同工之妙,表明了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在拳法内在规律思维认识上的一致性,这也表明了二者技法、技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拳经总论》与《拳经总歌》如出一辙

陈氏太极拳的《拳经总歌》与洪洞通背拳的《拳经总论》除个别字不同外,体现了惊人的相似性,两篇文献如同出一人之手,这亦显示了陈式太极拳和洪洞通背拳之间的密切渊源。

“拳经总论”和“拳经总歌”对照

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

纵放屈身人莫知,近靠缠绕我接衣。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捌横采也难敌。

钩捧劈打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虽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丢拿滚提多微妙,横直摭拦奇更奇。

迎锋截进穿心肘,截进单拦肱炮捶。

二换扫堂挂面脚,左右边簪跟桩腿。

截前掩后如封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提下顾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滞。

藏头顾面天下有,穿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其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陈式太极拳《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放。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摭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锤。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拢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三、“拳谱”歌诀的高度一致

洪洞通背拳现有保存完好的拳术套路母势一百单八势,根据洪洞通背拳第六代传人樊一魁着《忠义堂图稿本》的定势图和拳谱歌诀,通过与陈家沟存留的长拳谱对照,我们发现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洪洞通背拳一百单八势(据樊一魁《忠义拳图合编》)

懒插衣立势高强。丢下腿出步单阳。七星拳手足相顾。探马势太祖高传。当头炮势冲人怕。中单鞭谁敢当先。跨虎势那移法脚。拗步势手足和便。寿挑势如牌抵进。抛架子当头按下。孤身炮翻花舞袖拗鸾肘。左右红拳。玉女穿梭倒骑龙。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猿猴看果谁敢偷。铁攒将军也要走。高四平。仍封脚跺子。小红拳火焰攒心。斩手炮。凤鸾藏肘。窝里炮打一个井栏势、直入势。庇身拳转身吊打。指裆势。前镰踢膝。金鸡独立。朝阳起鼓。护心拳专降快腿。拈肘势逼退英雄。吓一声小禽(擒)拿休走。拿鹰捉兔硬开弓。下扎势闪惊巧取。倒扎势谁人敢攻。朝阳手便身防腿。一条鞭打进不忙。悬脚势诱彼轻进。骑马势冲来敢当。一霎步往里就採。抹眉红盖世无双。下海擒龙。上山伏虎。野马分鬃。张飞擂鼓。燕翅势穿庄一腿。避来脚入步连心。雀地龙按下。朝天蹬立起。鸡子解胸。白鹅亮翅。黑虎拦路。胡僧托钵。燕子衔泥。二龙吸昧。赛过神枪。丘列手左扳右掌。鬼蹴脚捕前扫后。霸王举鼎。韩信埋伏。左山势右山势。前冲舌冲。观音献掌。童子拜佛。翻身过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涧。单鞭救主。青龙舞爪。饿马提铃。六逢四避。金刚捣碓。下四平。秦王拔剑。存孝汀虎。钟馗伏剑。佛顶珠。反当庄(桩)。望门攒。下压势。上一步封闭捉拿。推山二掌。罗汉降龙。右转红拳左跨马。左转红拳右跨马。左搭袖。右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转身三请客。按手红拳双架梁。转身红拳。单凤朝阳。回头高四平。金鸡晒膀。托天叉。左搭眉。右搭眉。天王降妖。上一步铁翻杆。下一步子胥拖鞭。苍龙摆尾。双拍手仙人摘乳。回头一炮拗鸾肘。躲子二红。仙人捧盘。夜叉探海。刘海捕蟾。烈女捧金盒。智法送书。回头闪通背窝里炮。掩手红拳。回头五子转换。鬃边斜插两枝花。急回头双龙抹马。上一步智远看瓜。往前去狮子抱绣球。展手一脚踢煞。回头二换出不差。只转两拳护膝。当场按下满天星。谁敢与吾比并。

(二)陈式太极拳长拳谱(据唐豪《行健斋随笔》)

懒扎衣立势高强。丢下腿出步单鞭。七星拳手足相顾。探马拳太祖传留。当头炮势冲人怕。中单鞭谁敢当先。跨虎势那移发脚。拗步势手脚和便。兽头势如牌挨进。抛架子短当休延。孤身炮下带着翻花舞袖。拗鸾肘上连着左右红拳。玉女攒梭。倒骑龙。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猿猴看果谁敢偷。铁样将军也难走。高四平乃封脚套子。小神拳使火焰攒心。斩手炮打一个顺鸾藏肘。窝里炮打一个井拦直入。庇身拳吊打指裆势。臁揭膝。金鸡独立。朝阳起鼓。护心拳专降快腿。拈肘势逼退英雄。喝一声小擒休走。拿鹰捉兔硬开弓。下插势闪惊巧取。倒插势谁人敢攻。朝阳手遍身防腿。一条鞭打进不忙。悬脚势诱彼轻进。骑马势冲来敢当。_霎步往里就蹉。抹眉红盖世无双。下海擒龙。上山伏虎。野马分鬃。张飞擂鼓。雁翅势穿庄一腿。劈来脚入步连心。雀地龙按下。朝天蹬立起。鸡子解胸。白鹅晾翅。黑虎拦路。胡僧托钵。燕子衔泥。二龙戏珠赛过神枪。邱刘势左搬右掌。鬼蹴脚补前扫转上红拳。霸王举鼎。韩信埋伏。左山右山。前冲后冲。观音献掌。童子拜佛。翻身过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涧。单鞭救主。青龙献爪。饿马提玲。六封四闭。金刚捣碓。下四平秦王拔剑。存孝打虎。钟馗服剑。佛项珠。反堂庄。望门簪。演手红拳。下压手上一步封闭捉拿。往后一收,推山二掌。罗汉降龙。右转身红拳。右跨马右搭袖。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扎一步转身三请客。掩手红

拳。单凤朝阳。回头高四平。金鸡晒膀。托天叉。左搭肩。右搭肩。天王降妖。上一步铁幡杆。下一步子胥拖鞭。上一步苍龙摆尾。双怕手。仙摘乳。回头一炮。拗鸾肘。跺子二红。仙人捧盒。夜叉探海。刘海捕蟾。玉女捧金盒。丢手。收手。刺掌。搬手。推手。直符送书。回头闪通背。打一窝里炮。演手红拳。回头左右插脚。五子转还。鬓边斜插两枝花。收回去双龙探马。窝里一炮谁敢当。上一步邀手不叉。搂手一拳。推倒收回。交手可夸。招上顾下最无住。偷脚一脚跐杀。急三捶打如风快。急回头智远看瓜。往前收狮子抱球。展手一脚踢杀。回头二换也不差。直攒两拳。转身护膝势。当场接定。收回看肘并看花。谁敢当我大捉。立下上一步。蛟龙出水后。一打反上情庄。急三捶住前掤打。开弓射虎谁不怕。收回来马前斩草。上一挑又代红少。刺回接定满天星,谁与我比并高下。

四、洪洞通背拳祖师郭永福与陈家沟陈氏家族关系非同一般

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河南陈家沟的陈氏始祖陈卜,精通拳械。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晚年隐居期间,参考《黄庭经》中的导引、吐纳之法,并结合明末战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之十二势》,参以阴阳开合之理,将祖传拳术创编为陈式太极拳。

陈王庭传下来的“陈式太极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势、双人推手以及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陈王庭创造的七套拳路,经五代传至十四世陈长兴(1771-1 853),开始由博返约,原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和太极拳(一名十三势)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经很少练习以致失传。陈氏拳家自十四世之后已开始专精于太极拳一路和炮捶(后人称之为陈式太极拳二路)。

据有关考证,洪洞通背拳的首传者郭永福极有可能是河南陈家沟陈氏家族后裔陈有孚。陈有孚因在家乡打抱不平,命案在身,而外逃避难于祖籍洪洞县,并改名为郭永福。

陈有孚为陈家沟陈氏家族第十四世,在陈氏家谱(乾隆十九年谱本)中,可以查到陈有孚的名字,旁注“拳手可师”字样。从陈氏家谱中看,陈有孚与陈长兴、陈有本是同一辈的人,同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问,这十分符合郭永福在山西洪洞县苏堡镇苏堡村教拳的时间段。

另外,洪洞县流传的成丰年间手抄本《通背缠拳》中曾将先师记为郭有福。“有”与“永”音近,这亦是郭永福就是陈氏十四世陈有孚的有一个旁证。

从以上推断来看,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与陈氏十四世陈有孚为同一人是极有可能的;而如果该观点成立,那么洪洞通背拳就是陈家沟失传的太极长拳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陈有孚(郭永福)传拳的功绩可与陈王庭创拳相媲美。

2011年5月23日,也许正是因为洪洞通背拳与太极长拳的特殊关系,通背缠拳与拦手门武术、地术拳、佛汉拳、孙膑拳、肘捶、十八般武艺、华佗五禽戏、撂石锁等一起被国务院批;隹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推荐访问: 洪洞 太极拳 关系 陈式 通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