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的绿色上网

2022-03-15 09:47:16 | 浏览次数:

网络给学生以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们喜欢网络的原因。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设法解决的问题。

1.师先垂范,正面引导。网络虽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它却给人们带来了自由、平等和宽容。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于是人们就“谈网色变”,有的人甚至一味地将网络本身视作洪水猛兽,将孩子拒网络于千里之外。其实,青少年的思想发展还不够稳定,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衷地钦佩教师。学生获得教养的途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老师还要尽可能多地宣传积极向上的东西,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网络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对网络产生更多的兴趣,并更能较好地遵守网络文明。

2.法律开导,加强警戒。对学生来讲,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只是一种道德楷模。教师还要让他们了解网络行为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依靠外力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网络行为的方方面面,如电子邮件使用的语言格式、通讯网络协议、匿名邮件传输协议等。可以让学生接触接触这些规则,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协会指出的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等。

3.区别对待,注重沟通。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几种类型:网络游戏型、网络交友型、网络色情型、网络信息收集型、电脑知识型、其他类型(如狂热的追求网上讨论、在BBS上发表文章、网络购物与拍卖等活动),教师应该予以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类型给予学生关注。另一方面,多数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和现实生活、周围人群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青春期孩子自身的逆反心理的存在,所以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正常沟通,不能用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的上网行为,而是应该进行心灵的沟通,用爱来感化他们。

4.任务驱动,有的放矢。部分老师的计算机课则由学生自行支配。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很容易在缺乏教师的引领下迷失自我。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必须结合网络,给他们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组织学生搜集“水,生命之源”、“元宵节的由来”、“哥特巴赫猜想”、“我心中的东方之珠”等主题的多种信息资料。同学们的兴致很高。虽然这样占据了学生很多的业余时间,但是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活动很好,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开阔了视野,还增强上网的目的性。

5.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学生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与父母度过的。因此,教师要对家站进行上网情况的调查,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帮助家长正确、科学地认识“网络成瘾”,使其清醒地意识到既不能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学知识”,又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此外,还要提醒他们加强与孩子“有效”的情感交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孩子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再有,就是鼓励家长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赏识中,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迷恋网络的可能性。

其实,学生的上网行为并非如洪水猛兽一般难以控制,要想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健康的引领,只要引领得当,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片绿色的天地。

推荐访问: 试论 青少年 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