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主义在儿科诊疗中的运用

2022-03-10 09:09:05 | 浏览次数:

[摘要] 探讨人本主义在儿科诊疗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医生与患儿沟通需要特定的技巧,精心的准备并不断练习。根据各年龄期患儿语言能力心理行为特点及住院后的心理反应不同医生与其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也不同。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打造和谐的就医氛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及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 儿科诊疗工作;人本主义;人际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b)-0187-02

Tal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m in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I Chun-xiang, SHI Ji-ling

Kunm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ism in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octors and children need specific skills, careful preparation and continuous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after hospitalization,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re differen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an create a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duce doctor-patient dispute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medical atmosphe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disease.

[Key words]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umanism;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本主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学派,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建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把人看作积极体验、对自身负责的个体,开辟人文治疗模式的新篇章[1]。

人本主义理论坚持强调以人为本,研究人整体的各方面,最终落脚于人的自我实现。“医乃仁术”,中国传统医德是以“仁心”作为人性的依据,因而“仁”自然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医德[2]。在自己10余年儿科诊疗工作中,通过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较好处理诊疗中多层次、多角度的人际关系,探索程序严密、运行高效、执行顺畅医疗工作机制,对提高医疗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1  儿科诊疗中现实存在的几对关系

儿科诊疗工作中针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性格单纯直率,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致使医患关系建立起来尤为复杂。在儿科诊疗过程中,医生不仅要与服务对象维系良好的关系,也需要与家属、医生、医技人员和行政人员共同协作配合,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的连续的诊疗服务。

1.1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医疗服务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但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延伸开来的。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加强医患沟通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也保障了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3],良好的医患关系直接决定着医疗效果。对此,医生应将自己视作医患关系建立的主导者,重视社会情感的抚慰,而非一味输出医疗信息;在就诊过程中,一旦出现患者“闹”的情绪和行为时,应积极挖掘患者的真实需求点[4]。但儿童由于年龄幼小,认知功能水平低下,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很多时候无法准确表述病情,给医生的准确诊疗带来难度。有的儿童在经历过扎针的疼痛后,产生了心理阴影,害怕见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医生诊断时大哭、大闹不配合,会给医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

1.2  医生与家属的关系

儿科又称哑科,儿科医生诊断患儿除了家属的主诉,主要靠望、闻、切,所以在儿科的医患关系主体是医生和家属的关系。儿童还处于尚未成年的成长阶段,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能力还不成熟,无民事行为能力。儿童患病后,基本是由家属代为提供患儿资料并对医疗工作提出要求。但很多时候,由于孩子生病,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情绪产生较大波动,不但不利于开展诊疗工作,有时稍微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故儿科医生在工作中的主动耐心热情、高超专业技术、优良的医德作风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思想等有着重要作用[5]。这样在能有效化解问题和矛盾的同时,更有助于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1.3  医生与护士的关系

在医疗服务工作中,除了服务对象,医生与护士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部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医护关系在医务人员的相互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护关系是医生为了服务对象的健康与护士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其实质是一种群体、同事合作关系。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体系,但医护本就一家。只有医生与护士协同合作,才能满足服务对象各方面的要求,在儿科医护间沟通中应用标准化沟通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6]。

1.4  医生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

在诊疗工作中,医生的交往还涉及众多其他的关系。如医生与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关系,医生与醫疗部门后勤人员的关系等,需要医生理解各种关系的特点,在工作过程中与各层次、各专业人群保持良好的协作互助关系,充分发挥医生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统筹领导作用。随着现代医疗专业模式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医疗理念逐渐渗透到诊疗的各个领域。医生应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服务对象,重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问题,处理好诊疗工作中的各方面关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2  儿科诊疗中运用人本主义处理好几对关系

2.1  摸准患儿心理,营造良好诊疗氛围

①建立良好语言沟通,沟通时应用儿童熟悉的词语,并多采用肯定方式。有时甚至很幼稚可笑,医生应表示接受与理解,以免使儿童失去安全感和对医生产生恐惧。患儿的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免疫力较差,病情变化比较快,自我表达能力比较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7]。因此,身体上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后,多数患儿往往表现出烦躁,更无法以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且部分患儿对于雾化、喝药产生恐惧,从而会产生对医生的恐惧心理,医生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适应儿童的心理状态,儿科医生在与儿童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运用较慢、均匀的语调,稳重的声音、引起儿童的注意与反应。②有效缓解焦躁情绪。医生的穿着应整洁大方,尽量做到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尽可能给患儿留下良好印象,消除紧张心理。除治疗诊断外,医生与患儿交流时无需戴口罩,可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对于婴幼儿,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握手等方式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获得情感上的安慰。③努力提高诊疗技术。诊疗技术在沟通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娴熟、敏捷、准确地诊疗技术容易赢得患儿的信赖。操作时尽量做到镇定自如、有条不紊,才能使患儿及家属从心理上接受,得到他们的信任。

2.2  赢得家属尊重,疏通诊疗环节障碍

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理解,是正确评估患儿病情、发挥治疗最佳效果的关键。①紧扣病情进行沟通。孩子生病,家属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并希望尽快得到义务人员对孩子的诊治。因此,在被问及有关孩子的情况时,家属通常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们要确定交谈的目的和主要内容,避免离题。②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只有家属对医生绝对的信任才能有效开展诊疗工作。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树立权威、建立信任关系。与家属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家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留意沟通对象理解程度,以及对儿科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关注患儿家属的反应情况。发自内心的接受是开展诊疗工作的良好开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孩子的病情客观、实际的表述给家属,将治疗方案、用药选择、不良反映清楚明白的告诉家属,为开展治疗打下基础。③结合实际开展诊疗。同样的患者,相似的病情,却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这需要医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此时此刻的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承受最少的痛苦,享受最好的诊疗效果。

2.3  强化沟通协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诊疗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诊疗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基本条件,也是医疗实践中的一项重要部分。严格医院工作过程中的四查三对,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沟通;加强交接班制度的管理及实施,尤其是重点对危重症患儿的病情沟通;医护人员发现在医疗过程中有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同时在医院内部各部门后勤、医务、功能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制度,互相听取建议,打造和谐、以人为本的就医环境。

3  结语

儿科诊疗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从古代的“大医精诚”还是现如今的“以人为本”[8]均体现了人本主义在儿科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只有掌握了沟通的原则并能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沟通技巧,才能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终达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适应个体需要的身心整体诊疗,使患儿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杰,郭本禹.阿德勒心理治疗对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A),2018,39(3):50-53.

[2]  金慧,徐丽.论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A),2012,33(12):65-66.

[3]  付佳,徐琪,李彦林,等.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生中的重要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4):45-47.

[4]  陈娟,赵宇佳.认知不对等:来自儿科诊室的医患关系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7):90-106.

[5]  张爱真.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9):2587-2588.

[6]  何结平.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儿科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4):150-151

[7]  黄尔佳,齐龙,谭慧,等.标准化沟通在小儿心血管外科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28.

[8]  李柔曼.儿科医患纠纷的伦理归因与对策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

推荐访问: 人本主义 儿科 诊疗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