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2022-03-10 08:48:47 | 浏览次数:

摘要:《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动物医学行业的岗位需求、工作过程、工作特点和职业特征,设计知识-岗位一体化教学内容。唯有将疾病诊治正确,才能正确地判断病畜进而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以适应动物医疗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44-02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坚持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边总结的原则,跟踪畜牧业及动物医疗行业职业岗位发展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旨在为动物医院、兽医站等部门培养出基本理论功坚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畜牧业及动物医疗行业职业岗位应具备有高素质、高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动物医疗行业与“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岗位资格标准衔接,确立对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段、基本技能及基本技术为课程的核心专业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作用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家畜(禽)为对象,研究检查疾病的方法和分析症状,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的学科;是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基础课和临床或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教学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兽医临床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培养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临床基本检查方法;掌握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皮肤刮取物等各项实验室检查方法;熟悉影像学诊断如B超检查、X线检查技术;能熟练运用注射、穿刺、冲洗、理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掌握临床常用的心肺复苏、中毒急救、外伤急救等技术。通过动物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临床病例分析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提高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技能。

二、课程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

本课程建设围绕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兽医诊疗技术为主体,通过分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动物医学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懂弄通,更主要的是会操作,逐步变成工作过程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完善课程岗位化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运转有序、有效,教学管理、评价更加合理到位,工学结合,“边教边学边练”,培养学生诊疗岗位能力为主线,实现“工”与“学”的契合与对接。同时结合动物医学行业生产一线的岗位需要,以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依据进行课程的全面开发和设计。

三、课程特色

针对动物医学行业的岗位需求、工作过程、工作特点和职业特征,设计知识-岗位一体化教学内容,依据动物医学诊疗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开展了动物物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四个学习教学内容、20个关键技术、10项综合技能,将知识学习和工作岗位相对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用理论考核、实训考核、顶岗实习考核和毕业考核方式,按照国家“兽医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学生“双证书”毕业。课程采用职业实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兽医院门诊的优势,实施现场病例教学,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实验动物供应中心的实验牛、羊、猫、犬、猫、鸡,采取病例复制的方法,对复制病例按照诊疗程序,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临床检查、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等各种方法,详细全面地了解病畜病情,运用所学的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阐明病畜临床表现病症,确定疾病的所需治理方法,提出可能性的诊断治理方案

四、师资队伍

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科研双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课程组由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行业企业知名专家组成。多年来,课程组成员积极开展动物医疗技术服务活动,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我校的优秀教学团队之一。

五、教学内容

根据工作特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动物物理学诊断技术中,设计动物保定与一般检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运动神经系统检查、建立诊断与病历记录等7个子学习情景;在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中,设计血液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皮肤刮取物检查等5个子学习情景;在动物影像学诊断技术中,设计超声诊断、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内窥镜检查4个子学习情景;在动物临床治疗技术中,设计给药技术、理疗技术、急救技术3个子学习情景。课程设置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展“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变化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组老师和队员之间既要密切地合作又要有自己的职责,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多安排动物医疗行业资深专家指导授课,2~3位教师从旁协助。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关键技能由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讲授和指导,其他教师参与辅导。

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与设置安排,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技术等实训项目转入动物医院与临床诊疗同步进行,由兼职教师现场实境教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和训练,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机衔接,保证了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项目列表的教学模式。详细实践操作项目和步骤,分组来进行,通过项目列表,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实践过程,能从自己设计和操作里面学到专业技能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样样有依据、步步有记录”的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实践都有很大的进步。

4.临床病例现场教学模式。利用校兽医院门诊的便利条件,在实习、实训课程实施时借助大量的临床病例,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术。

5.课程考核方式。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实训考核、顶岗实习考核和毕业考核,以单项实践技能为主,突出重点知识的掌握,加大“综合操作技能”内容的覆盖密度。课程实训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集中交流、讨论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七、课程教学基本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我校对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设备进行了部分更新,配置了多台显微镜、血球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B超仪、PCR仪等先进的仪器诊断设备,以及电视录像设备等常规教学仪器和示教设备,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另外,我校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技能又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牧医专业学生临床诊疗基本技能水平,提供了确实可行的硬件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课程组与30余家相关企业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共同建设了包括动物医院、养殖场等实训基地。在教学管理中实行校内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实行开放式训练、学习技能,从而获得能力。建设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实施操作练习的场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八、课程教学效果与建设目标

1.课程教学效果。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行业专家、实训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学督导组对课程的教改效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课程的教学为后期课程学习及职业素质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训合作单位满意率达到98%以上。对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认知-理论-实践”,以及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2.课程建设目标。①将课程的内涵建设增强,认真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特点,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创新工学结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建设培养出理论够用,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创新和迎接新世纪挑战能力的人才的示范基地。②制定严谨的教程规划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提高教学效率。③强化诊疗实训基地建设,展开与校外企业联手,将在企业中所学知识与学校技能相结合;继续追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强强联手开展“产、学、研”活动。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活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各项管理工作。既要夯实基础理论的教学,更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初探 诊疗 兽医 临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