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22-03-06 10:51:22 | 浏览次数: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反思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关键词:新课该;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7-0094-02

一、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目标挖潜力度不够。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的目标去组织教法与学法,教案的具体内容不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生活经验来构思、设计整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做的环节。对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不全面,主要偏重知识设计和形式的多样化,欠缺情景与案例过程式教学。

2.教学效果华而不实。笔者参加过一些评审课,发现多数都是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师生频频“互动”,只见教师的激情和主动,而学生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对与错或是与不是,甚至直接照着课本读一段,显得非常被动。教学策略不能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尽管有操作演示等实践活动,但缺乏严谨周密、合乎情理的科学设计。同时,强行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旁听生”。此外,还存在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地理学“三板”教学独特功能的问题。事实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是为了把一般教学手段所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并配合图像、文字、声音对地理原理与现象过程的分解演示和全过程展示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用好“三板”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课本、地理图册和课堂练习缺乏有机的整合。课堂教学把教材内容传授当成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对于教材延伸的地图册利用率很低,一味强调教材的文字内容,而没有贯彻以文绘图、以图释文,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的理念,课堂练习不能准确、有机地穿插于教学各环节中,使得基础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得到掌握与巩固。

4.学科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度欠缺。过分地追求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被动地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替代,往往按教师设计好的“圈套”钻洞,成了真正的“教”学而非“导”学,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另一方面,受到教学资源、环境条件、时间保证等限制,地理课本中要求开展的活动并没有开展,更谈不上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很难实现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因此,拓展学习空间,培养综合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5.创新精神与鼓励评价运用不到位。在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闪光点”缺乏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且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及时予以捕获,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实际中。

二、新课改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造性设计地理教学,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构思,在确立好课堂教学的主线和中心后,一切教学内容、活动都应围绕着主线进行设计,尤其是以情景和案例为基础,引出问题,分析问题。为此,一方面要教师注意收集、积累题材广泛的地理现实事例,选择恰当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案例作为地理课程设计资源,要善于利用这些地理时事及人地关系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家乡环境,作为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以及初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如近几年高考试题倾向于本土化,日常教学中就要关注区域发展中的国土整治等问题。

2.构建参与、自主、体验、探究、导学、师生合作的课堂学习。地理课堂学习要根据学科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和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其次要注意处理好地理主干知识与跨学科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时既能考虑得比较全面,又能抓住主导因素;再次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刻认识地理事象的特点和成因,预测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发展趋势、结果;最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检验理论正确性和实际联系理论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主要做法是:

(1)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主体性与创造性的核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肯定学生的每一点长处。要敢于发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乐于研讨,以此营造积极探索的教学气氛。

(2)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教师启发与引导要以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入,然后再随着学生思维展开,逐步追加新的设问,使学生不断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出现使学生陷入目标不明确、盲目联想与想象的低效思考,要使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科学的训练。对课本中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近距离地回顾乡土地理和远距离地联想陌生区域。地理案例和图表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必要材料,对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课本中学习了等直线中的等高线知识的基本原理,学生由此推导潜水位等值线中的:①潜水位等值线疏密程度与潜水流水速度的关系;②潜水流向与潜水等值线的位置关系;③潜水的埋藏深度。

(3)培养学生用地图语言探究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地理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地理图表语言是地理学习的独特优势,地理事象的运动发展具有地域性和形象性,用形象的地图符号、影像图片是地理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把地图和影像图片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认知材料,启发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思考,设计让学生对地理图文信息进行相互转换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多让学生利用地图和影像信息认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图像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地理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在课堂中,教师也要经常让学生画示意图、分布图、规划图或针对教科书、案例中的文字内容画示意图、做图示笔记等,如地壳物质循环图,要先指导学生画循环图,后分析物质运动的特点。

(4)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生活”是每位教师都会讲的道理。因此,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加理解领会新知识,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地理,从而真正使生活和地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轻松中学,学得轻松。

3.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激励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教学的测评功能、导向功能和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三个方面。现代教学评价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的评价。

(1)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地理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和方法,还要评价学生以综合能力为主的跨学科能力和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人地观和价值观。

(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性。地理教学评价主要由课堂教学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主要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为主,应采取定期书面笔答测评和平时学习情况累积测评等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既要重视学生完成地理实践任务的质量,又要考虑学生在活动中所采取的态度、方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3)评价对象的民主化。现代地理教学评价要求学生既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地理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方式、方法的制订。评价要力求做到参与人员构成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民主化。

(4)评价作用的激励化。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目的的评价。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知识上、观点上、思想上的若干问题,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及时纠正,让学生有逐步纠错的过程,做到评价人人参与、事事收获的评价体系。

总之,只要地理教师能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并解决,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就一定会迎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甘肃省关于实施高中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指导性意见的实施办法[Z].

推荐访问: 新课程 地理 措施 实验 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