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声乐演唱的多元化趋势

2022-05-15 12:10:03 | 浏览次数:

摘 要:声乐艺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同时由于民族个性、文化个性和人文个性,使演唱风格趋向多元化,充分展现了音乐文化多样化的魅力。

关键词:声乐艺术;多元化趋势;文化多样化

一、声乐演唱出现多元化趋势

近年来,声乐演唱逐渐趋于多元化,一个歌手可以用多种演唱方法处理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改变了过去一个歌手局限于一种唱法的认识。青年歌唱家吴碧霞,不仅能演唱纯正的中国民歌和戏曲作品,也能演唱西洋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并在这两种唱法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打破了长期以来两种唱法相对独立的局面,是民族和美声两种唱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最好例证。很多媒体、杂志将“中西合璧”一词用在她的演唱上,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中西合璧”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中,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这里所谓的“中西合璧”其实就是指“跨界音乐”,译自英文的“Crossover”,这种“跨界音乐”的形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曾经与众多流行音乐巨星同台演唱,将几百年一直局限于古典音乐殿堂的美声歌唱,带到了普通大众中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这不仅促进了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一股新的音乐风尚,更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一位跨三界音乐的“月光女神”,就是来自英国的莎拉·布莱曼,她自小就感受着古典音乐和重摇滚的双重音乐文化,这种冲击和交融奠定了她日后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游走于音乐剧、古典、流行等演唱形式之间。她出演过音乐剧《猫》和歌剧《风流寡妇》,发行了流行音乐专辑《月光女神》,她的这些跨界演唱充满了个人特质,时而清新甜美、时而高亢震撼,人们赐予她“全球最强古典流行跨类天后”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有李谷一、彭丽媛等,从她们的演唱上也可以发现这种跨界现象,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美民或民美唱法。还有很多优秀的歌唱家,他们的声音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等演唱方法的精华。男高音的戴玉强,不但在美声唱法上有很高的水平,对中国戏曲和民族唱法的演绎也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女中音的关牧村和女高音的殷秀梅都主要运用了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声音亲切、自然、感情真挚而富于浓郁的民族韵味,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通俗歌手毛阿敏、孙楠等都曾学习过美声唱法,他们的演唱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谭晶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于一身,根据作品的内涵和风格选择恰当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歌声亲切而自然。廖昌永的专辑用美声唱法演绎那英的《征服》,细细品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歌手在用多种演唱方法处理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同一首歌曲用多种唱法来诠释的现象,突破了过去将作品风格模式化的误区。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吴雁泽、戴玉强、阿宝分别用民族、美声和原生态三种唱法演唱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首歌曲用多种唱法演唱,有利于充分展示声乐二度创作的独特价值,是时代的需要,是大众审美求异心理的需求。一个歌手可以同时掌握不同的唱法,同一部作品也可以用不同的唱法进行演绎,这种开放、多元的演唱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肯定和喜爱。

二、声乐发展多元化趋势的社会根源

声乐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之间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世界的民族音乐宝库中,声乐艺术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声乐艺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同时由于民族个性、文化个性和人文个性的独特性,使得各种演唱风格各领风骚,充分展现了音乐文化多样化的魅力。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声乐界就广泛开展了关于土洋唱法的争论,这是一次中西方声乐观念的大碰撞。到80年代,就通俗唱法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舞台实践的日渐成熟,从土洋之争到土洋结合,从通俗唱法的流行到原生态唱法登上大雅之堂,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停留在传统民歌、戏曲和曲艺的发声方法上,也不再拘泥于西洋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当代许多学科,如音乐美学的深入研究结果证实,各种唱法如同各种音乐一样,各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实践证明,各种唱法只有取长补短、互融互进,才能相得益彰、历久弥新。

三、声乐艺术多元化的总体表现

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总体看来,声乐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技术的多元化。多年来,国内声乐学习者的思想一直被美声唱法束缚着。我们不能否认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但是这种唱法限制了人的个性发挥,从音色的单一性即可看出。如果把这种歌唱方法放到世界的大环境下来看,它的霸主地位就会被动摇。人的嗓子能发出何等丰富多样的音色是思想所不能及的。例如:蒙古的呼麦唱法,这种唱法以口腔作为共鸣腔,有一个作为持续音的低音,高音的旋律通过改变口腔的形状而获得。这种音色中既有高空雄鹰的歌唱,也有草原微风的低吟。尽管这种声乐艺术的发声技术与美声唱法不同,但是仍能感受到它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如此多样化的发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对传统的美声唱法形成冲击,任何发声方法都会产生个性化的音色,但任何一种发声技术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不是强势取代弱势,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文化的多元化。世界上有多少种声乐艺术,其背后就包含多少种文化内涵,而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正是其价值所在。发声技术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植根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包含当地人们的情感与生活方式、特有的地域环境以及宗教背景等。在中国北部和西南部草原上,牧区的民族喜欢骑马、住毡房、喝奶茶或酥油茶等特点,这是由于牧区气候寒冷、牧民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决定的,而在这些游牧民族中产生和存在的音乐文化则与其特异的自然与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如反映游牧生活的歌曲,有蒙古族的长调,鄂温克族的扎恩达勒格、鄂伦春族的赞达仁以及柯尔克孜族的牧歌等。这些曲调缓慢悠长,辽阔而深沉,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例如:瑞士的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阿尔卑斯山区域的一种非常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特殊唱法。约德尔唱法的形成与其产生的环境密不可分,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他们发展出了约德尔唱法。约德尔歌唱家用这种发声方法和即兴式的装饰手段,在朴素的曲调中自由、淋漓尽致地表达欢乐、渴望、怀乡、爱情等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理解了这种唱法及歌曲的产生背景和生存条件,我们才能对这种歌曲有所感悟。如果脱离文化意义的层面去谈声乐艺术,那么这种艺术会变为一种缺乏精神内涵、丧失文化语境、毫无情感和韵味可言的苍白无力的声音。

多元化的声乐演唱形式已经开始绽放它迷人的光彩。普通大众对多元化声乐艺术需求的呼声最高,他们迫切地希望看到更为多样化的声乐演唱形式。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普及目前之所以仍存在很大的障碍,主要是它听不懂的特征让普通观众产生了畏惧感,因此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尽管被看成是高雅的艺术,但是艺术高雅到了没有欣赏者的地步,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艺术的价值,跨界唱法的出现为中国目前这种沉闷的声乐现状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原生态唱法被列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不单是为挖掘原生态歌曲、发现原生态歌手,更重要的是声乐理念上的一个突破。人们的目光已经开始向丰富的声乐宝藏转移,风格的多元化、技术的多元化正在逐渐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四、顺应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丰富自己的个性

文化百花园五彩缤纷,声乐大舞台争妍斗艳。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我们要顺应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发展自己的个性因素,要善于驾驭各种唱法,不要被某一种唱法所束缚,只要是遵守科学的发声,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演唱方法,都可以借鉴并运用到演唱中去。要培养自己的全球化眼光和创新意识,加深对各民族声乐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理解。随着声乐演唱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立足本民族声乐传统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声乐艺术,积极探索不同层面、不同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我们自身声乐艺术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周新华.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J].黄钟,2001(2).

推荐访问: 声乐 浅析 多元化 当今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