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转向

2022-05-13 15:25:04 | 浏览次数:

摘要:战前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到战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运动,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影响深远,是对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转向,迄今依然能够感觉到它的力量。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为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联系;比较;转向

一、国际主义建筑的全面普及化

国际主义建筑运动在50年代开始在美国形成体系,到1960年达到高潮,影响世界各国,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建筑的统一风格了。这种情况造成越来越多的建筑家或者建筑事务所转向明确的国际主义风格。50—60年代期间,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大批非常杰出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家和设计事务所。比如理查德·努特拉,马谢·布鲁尔,华莱士·哈里逊,爱德华·斯东,大型国际主义风格建筑事务所—SOM设计事务所,埃罗·沙里宁,山崎实等等。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类似风格,建筑的是建筑设计,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是巨型的商业建筑,因此改变了天际线的面貌,也确实奠定了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在世界的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

国际主义风格的确在50年代成为国际的建筑运动,比如奈尔维在意大利设计的一系列建筑,比如都灵的展览中心就具有强烈的国际主义特征,同时在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西班牙建筑家爱德华多?托落哈,他的学生、墨西哥建筑家费利克斯·坎德拉的设计也体现了国际主义的发展,并且充分运用薄壳混凝土的板的特点,达到更加典雅的形式。

二、国际主义建筑风格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国际主义建筑风格是现代主义建筑派生出来的。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而且从发展根源上看,两者又是同宗同源的。如德国包豪斯领导人格罗庇乌斯、密斯等。虽然在二战后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但仍是贯彻包豪斯的思想和体系。不过在意识形态内容上两者却具有较大差异。如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中强调的功能至上原则发展到国际主义逐渐趋向形式至上等。下面主要从具体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比较

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1.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来讲,首先是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我们知道现代主义在追求装饰的“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之后,它的产生本身就是对装饰的一种反叛。是在一战以后,世界和平和经济得到巨大摧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2. 现代主义建筑是象征平等的,国际主义建筑是象征权威的。这点,应该分别服从于“民主”“独断”。这在两个风格的建筑作品的体积和高度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前者大多是个体的重复的低层建筑,而后者则大都是高耸的,较为同一的“摩天大楼”。

3. 现代主义建筑是功能至上的,国际主义建筑却是形式至上的。这里有一个转变,就是现代注意建筑强调功能至上,认为形式决定于功能,只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建筑形式才是最理性的建筑形式。

4. 现代主义建筑是实验性的,探索性的,注重设计的经济性。是反风格的;而国际主义建筑则是大规模的商业性的,注重设计的经济效益---为投资商和建筑师自己考虑收入效益,强调风格。

(二) 形式上和方法上的比较

1. 现代主义建筑和国际主义建筑在形式和方法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知识作简单介绍。

2. 在材料上,都是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铁;都采用预制件拼装。

3. 在建筑形式上,强调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如采用六面造型和使用玻璃幕墙结构等。

4. 在设计上采用中性色彩计划。即黑色或白色的色彩计划。

三、小结

对于建筑本身的发展来讲,一种风格的成熟是与社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分不开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转变,一方面是随着建筑理论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成熟发展起来的,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日益繁盛的表现。包豪斯的探索使钢筋混凝土成为了建筑的材料,从而抛弃了传统的石料。一战的困苦和民主思想的发展使得建筑主要关注功能,但随着二战后,冷战中军事的竞争在经济上巨大作用的发挥,和由此而维持的和平时期使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成熟,建筑不得不开始追随市场,由此走向世界。不过,由于此时的市场仍是资本主义国家占相当优势,所以所谓国际主义也不过大多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流行。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罗小未.外国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 国际主义 现代主义 转向 意味着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