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化视域下湖州生态经济建设研究

2022-05-12 11:55:03 | 浏览次数:

摘要:湖州市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丰富的生态实践经验。自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设立后,生态经济发展更具优势。但湖州市要脱离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仍存在经济发展力度不足、高能耗产业占比较高、生态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创新和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本文借鉴并结合国内其他生态文明先行区发展模式,总结出湖州生态经济发展要三步走:生产、管理和消费生态化;生态资源经济高效化;生态资源结合市场化。

关键词:生态经济 生态资源 产业转型

一、湖州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

湖州作为首个地市级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首先,湖州交通运输便利,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更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拥有全国一流的铁路、公路、内河水运中转港,以及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其次,湖州经济基础良好,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湖笔文化的诞生地、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祥地。

当前,湖州市正着力建设工业强市和生态文明城市。2014年,湖州市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淘汰428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腾出29.5万吨标煤的用能空间;11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新增12家绿色企业(省级绿色企业5家)。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8%,单位GDP能耗下降5%。

二、湖州生态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

(一)湖州经济发展的需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湖州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较之于同省其他城市,湖州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湖州过去走的都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步伐,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湖州目前正在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高效集约型模式转变,但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线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打击,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湖州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发展生态经济是一条可行之路。生态经济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能够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与优化生态环境,是一条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路子,对于改善湖州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饱受关注,随着湖州成为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区,在湖州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趋势。

根据《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对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湖州将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城市。其中,生态经济便是绿色发展先导区的必行之路。此外,湖州先行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七大体系”,其中有关经济建设的就有三条,即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高效节约的资源利用。

三、湖州生态经济建设面临的瓶颈

湖州市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手段来抓,但效果并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过高,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依旧很低,且发展相对缓慢。从总体上看,湖州市要实现生态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高能耗产业占比较高,工业能源消耗过大

近三年,新增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较高。三年新增企业672家,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企业280家(2013年总量已达1164家),占比达41.7%,纺织业企业15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家,而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合计194家,占比仅为28.9%。

2014年,湖州市工业能源消费707.35万吨标准煤,增长3.5%。其中,湖州市八大高耗能行业用能566.58万吨标准煤,增长3.2%,低于湖州市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1]。从用能结构看,这两个行业占规上工业用能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0.2个百分点,能耗上升迅速,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分别上升13.7%和0.1%。

(二)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白多

湖州目前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趋于低层次阶段。2013年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27.7%。具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中,“三大支柱”行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空白;“五大骨干”行业中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制品业为空白,仅3个行业拥有一定比例,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98%、通用设备制造业占83.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22.3%。总的而言,湖州市产品制造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旧较弱。

(三)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发展滞缓

当前,湖州市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正在不断下降。以湖州市区工业企业为例,可见2013年市区工业总体投资效果系数为0.13,比2005年(0.34)下降明显。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化学纤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电器机械等主要行业均有明显降幅。投资效率的下降不仅使得当期投入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同时消耗了本就有限的产业发展资源,挤占了产业未来发展空间[2]。使得湖州发展速度偏慢,在全省经济地位有所下降。

(四)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资源消耗大

由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这也可能导致许多发展机会的丧失,因此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长期存在。一直以来,湖州市走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态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显现。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往往采取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获取自然资源,而忽视对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企业在设定生产计划时,也很少会将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其中。这使得生态资源被低效的大量损耗,而环境问题也难以解决。

四、加快湖州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湖州经济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州为此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无论是短期的“保增长”,还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湖州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一)实现生产、管理和消费生态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管理和消费是一条循环不息的产业链,要实现生态经济,必然要将目光放在这三方面上。

首先,生产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和浪费现象。企业在生产时要有计划地生产,必须要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并从本质上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排放。在获取自然资源时,不可仅仅为了获利而使用低廉、便捷的手段,这会导致企业不考虑节约自然资源,不可避免的产生过度消耗。另外,企业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要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还要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无污染处理,使排放局限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净化力之内。

其次从管理而言,要实现整个经济活动高效节能,就要求对生产活动进行生态化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很少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资源的再生能力考虑在生产计划之内。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经济运行模式应该是一种能够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有效管理的运行模式,这就要求发达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资源管理部门有义务为每一次生产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包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以及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评估,严禁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以及有可能对人和社会产生潜在危害的产品进入市场[3]。

再从消费方面,消费是产品价值的最后环节,但是却与生态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生产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消费欲望远超于实际需求。这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因此,要求消费者养成节约、适度的消费方式,抑制消费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中,很少考虑最终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这就要求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产品垃圾的处理。有关部门要对生活垃圾实行严格的分类制度,以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环保无害的产品,抵制生产过程中或者消费之后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

(二)生态资源经济高效化

在生态经济建设中,首先要着眼于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要寻求因地制宜的工农业发展模式,即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又与社会生产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从传统经济模式向生态经济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利润管理与生态型管理结合,不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实现生态化经营[4]。

根据湖州统计局数据显示,湖州目前高耗能行业企业占仍旧较高,能耗上升迅速。这就要求湖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优先发展生态服务业,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5],实现循环经济。要将经济生产目标从追求GDP增长转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单纯追求物质生产转变为物质生产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变为生态服务同步进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淘汰设备陈旧、高物耗、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6]。

(三)生态资源结合市场化

生态资源结合市场化,首先要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各种生态领域。具体而言,就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生态资源也可以实现承包和流转。通过土地承包制、林权制度、草权制度与山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和建立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制度,在许可的生态资产用途内,鼓励生态资产所有者通过转让、租赁、承包、买卖等形式,流转与交易生态资产使用权[7]。

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依托于传统理念上的产业模式,也要着眼于生态资源的产业化。谢高地提出的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可适用于湖州生态经济建设。他认为,在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中,生态资产是某一产业的支柱性投入与增加值的来源。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态资产都具有资产化可能。只要探索出合适的途径,即使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与造林都具有资产化经营的可能。生态保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休闲生态旅游一体化经营的众多成功案例,已经突显出市场是保护自然、生态资产与生态资产所有者收益的有效途径[8]。

随着湖州市工业总量日益增大,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湖州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这一契机之下,湖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将给整个经济体带来新气象,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高地,曹淑艳.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J].资源科学,2010(4):782-789.

[2] 张文龙,邓伟根.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0(7):44-48.

[3] 张槐安.毕节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乌蒙论坛,2013(4):11-13+28.

[4] 赵成.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化的生产方式[J].学术论坛,2007(6):19-23.

[5] 廖才茂.基于消费生态化视阈下的资源环境解困路径[J].当代财经,2009(9):26-29.

[6] 李西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7] 韩勇.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工业生态化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8] 王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推荐访问: 经济化 湖州 生态 视域 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