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英:依靠市场和法律化解产能过剩

2022-05-12 11:55:03 | 浏览次数:

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提出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内容的“三去一降一补”战略任务。这是宏观上的任务,不是一两家企业所能担负的,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来解决、来落实。带着这个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

iM=饨ky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必要的,因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计划经济是以产品短缺、供给不足为特征的,所以需要计划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提高质量、搞好服务、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竞争的前提是产品过剩,产品过剩的背后就是产能过剩。在过剩的情况下才能竞争,如果短缺,所有的东西都能卖掉,而且还不够卖的,那还竞争什么呢?所以说,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甚至应该说是前提条件。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政府能把产能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适度的产能过剩。

靠市场和法律解决问题

《经济》:产能过剩不是问题,关键是要适度。现在中央把它当作一个大问题提出来,显然目前的产能过剩不是适度,而是严重过剩了。这个严重的产能过剩是怎么形成的?

谢超英:这种产能过剩形成过程,确实值得反思。为什么我们的产能总是处在淘汰——过剩——再淘汰——再过剩的恶性循环之中?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凡是政府干预过深的都容易出现过剩,凡是放开让市场调剂的一般都不会产生严重的过剩,即使过剩了也不会给政府以任何的压力,比如轻工、纺织、家电等,早就放开了,产能过剩不过剩,自然有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调剂。但是再回头看,政府抓得紧的、管得严的、要审批的,如钢铁、煤炭、汽车、电解铝,却都过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要审批,核准的这张纸就变成了一种资源,大家都争相去找这么一个批条,各有各的门道。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获取一种审批出来的资源,没有市场来调节,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产能过剩。想想看,服装鞋帽谁说过剩了,过剩了他们可以不生产。就是说,要审批的很多都过剩了,放开的都不过剩,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

《经济》:现在,中央已经把去产能列为五大任务之首,非常重视。有人说,问题的提出就是解决的一半。如果说提出的这一半需要的是眼光,解决的另一半还需要方法。您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谢超英: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在于“去行政化”,即使在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里,也要注重用市场和法律的手段来化解,尽量避免运用行政手段。以前我们搞淘汰落后产能时,过多地使用了行政手段,甚至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去补贴,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任何政府都不能保证某个企业长生不老。办企业就要自担风险,淘汰、倒闭、破产,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忧虑。政府的责任是对于在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待岗工人,怎么有效地服务,能够转行的进行培训,失业的有失业保险,再不行还有最低保障,政府做好这一条就成了,没有必要再拿大量的资金把设备拆掉,又进行补钱,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办法,没必要花这笔冤枉钱。在很多会议上,我都谈过这个观点。我说化解过剩产能再不要走过去淘汰落后产能的老路,要善于运用市场手段,让企业优胜劣汰。市场之外,就是法律。现在有环保法,超标排放的该罚款就罚款,该关闭的就关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该打击就打击,该限制就限制,该停产整顿就停产整顿,现在不是在构建诚信社会体系建设嘛,不讲诚信的,就该打击,就要治理。这样就把一些不合格的产能通过法律手段淘汰出去了。

我说的“去行政化”,实际上就是放开。如果我自己搞市场调查自主决策,那我做这个事就一定是非常谨慎的,风险自担,谁愿意把钱往水里扔啊?否则的话,批文就变成一种资源,结果等你抢到的时候人家也抢到了,再加上一个建设周期,还没等投产,就已经过剩了。

推荐访问: 化解 产能过剩 法律 市场 谢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