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2022-05-09 18:10:03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2%、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2.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突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严重创伤;急救;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2-00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auma first aid mode in sever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irst aid methods, 35 patients with routine emergency mod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bined trauma model of 36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related indexes,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related indexes including the time of treatment to diagnosis, the time of emergency rescu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suscuss rate of rescu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rescue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97.2% and 5.6%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77.1%, 42.9%),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mode in severe trauma first aid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shorten the time of rescu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serv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mode; Severe trauma; First aid; Complication

嚴重创伤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情复杂危重且变化快,容易漏诊,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致残及致死率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3]。另外严重创伤患者需要多个科室协作综合治疗,但是常规的急救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急救要求,因此,改善急救效率,探寻一种规范、综合的急救模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4-5]。本研究以7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7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根据急救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现将其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0岁,平均(48.2±5.1)岁;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25分,平均(37.2±4.1)分;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打架斗殴9例,工程事故12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20~75岁,平均(48.7±5.5)岁;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25分,平均(37.7±4.3)分;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打架斗殴10例,工程事故8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严重创伤的诊断标准[6],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神经系统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致伤原因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即无预警、无院前急救或由患者家属、同事、工友送入院就诊,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急救操作流程完善各项检查及抢救,急救后将其送至专科病房进行继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院前急救 接到呼救电话后,对患者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询问,快速完善准备各种医疗急救用品后立即出诊抵达现场,在赶往现场的途中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家属或同事、工友等进行电话沟通,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指导家属等对患者进行急救。抵达现场后对病情进行迅速评估,立即开始采取急救措施,对心搏骤停者应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保持伤员呼吸道顺畅,迅速处理患者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的假牙、血凝块等异物,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对于创伤位置的存留利器、脱出的脏器等进行覆盖及固定,尽量减少器官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进而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对外伤可见伤口、活动性出血者立即进行包扎、止血,骨折者进行夹板外固定,并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送往医院过程中要使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出现误吸的现象;如果怀疑患者重度颅脑损伤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患者因呕吐、呕血、舌跟后坠而发生窒息;送院途中同时将患者病情及现场抢救情况向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详细的预警报告,便于对其准备抢救药物及器械,做好抢救准备。

1.2.2 院内抢救 患者进入医院后,急诊科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快速送至抢救室,立即进行心电监测、吸痰、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置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急诊科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及重点查体,但要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发生二次损伤;救冶原则是先抢救后检查。①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②头部、颈部及胸部损伤者首先应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血凝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对休克者给予抗休克复苏治疗:进行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控制输注液体的速度,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既可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内环境及代偿机制[7]。对外伤严重程度及器官、脏器的损伤作出初步诊断;对于伤者生命体征尚平稳的情况下,应进一步给予胸部、腹部的实验室及X线检查、CT扫描,肢体和骨盆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等;对生命体征不稳者则进行床旁B超及床旁X线检查。同时做好备血及术前准备。同时组织不同学科专家会诊,快速对病情及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立即由抢救室送入手术室,减少患者在专科科室滞留时间;无需进行手术患者则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休克、致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2%、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2.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討论

严重创伤主要是指机械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破坏,损伤范围广泛,患者常合并颅脑伤、颌面伤、脊柱、四肢骨折脱位、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多脏器受损。伤情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据报道休克发生率为50%,胸、腹联合伤为67%[8-9]。伤情复杂危急,甚至在急救之前已濒于死亡。研究发现,严重创伤患者抢救关键在于创伤早期,据资料显示死于创伤即刻者占50%,死于创伤早期约30%[10-12]。对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性或/和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伤后“黄金1 h”内,是决定性的抢救时间,这段时间内如果患者的出血被控制和处置,预防窒息的发生,可挽救一部分患者的死亡,因此在急诊救治中提高救治效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3]。

常规的急诊救治模式主要是无院前急救或由患者家属、同事、工友送入院就诊,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急救操作流程完善各项检查及抢救,确定诊断结果后再转送至专科进行针对性治疗,中间环节多且会耽误大量时间,由于严重创伤患者身体合并多部位损伤,进行某一专科性治疗后又会延误其他损伤部位的最佳治疗时机;再加之常规的急诊救治模式各科室之间分工协作能力较差,因此在患者救治过程中极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致残以及致死率随之增高。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是一种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于一体的规范化综合方法,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实施无缝隙链接,院内成立抢救小组,通过医务科、总值班协调各科室、优化配置医护人员、规范抢救流程予以严重创伤患者科学优质的抢救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专业的抢救措施;并将其应用于严重创伤急诊抢救过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举措。改变诊疗模式,由平时的诊断→治疗,改为抢救→诊断→治疗,伤后60 min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刻,称为抢救黄金时间。该抢救模式弥补了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的不足,真正体现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理念,是“尊重生命”的医疗价值体现;急诊抢救措施包括院前急救以及入院后抢救、抢救之后的专科治疗等,规范了急诊工作流程,能够促使所有急救措施有条不紊得以实施;另外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措施的制定是建立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弊端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改进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的各项检查及诊断耗费时间长、各专科协调差的弊端,为患者抢救争取有利时机[1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通过院前急救医师现场病情评估、紧急抢救处理,确保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进入抢救室后由急救小组长统一指挥,是提高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急诊抢救形式。早期快速检查、立即确定和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损伤,随后再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避免发生漏诊[15]。不同科室医生到抢救室共同会诊并研讨治疗方案,确定抢救措施;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提高不同科室分工协作能力,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救治后观察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另外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该急诊救治模式优势明显,预后理想。

综上所述,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突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華尚伯,顾卯林,黄永刚,等. 创伤救治时间窗急救进展[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3,2(4):277-281.

[2]周志胜,王院香.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16,24(2):194-195.

[3]戴领,胡强. 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9-40.

[4]李素文.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推广[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7):3772-3773.

[5]吴浩,赵占江,梁冰伟.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760-2761.

[6]杨仁荣,曹金林,郑海燕,等. 损伤控制外科新理念在肺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1):98-100.

[7]张红红,温静兰,陈军芳. 修正创伤评分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5,(6):37-40.

[8]林玉冲,齐静,翟佳. 对急诊科老年严重性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6, 26(7):57.

[9]卢文春,扈小平,蒲华云. 损伤控制外科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2-153,155.

[10]张漫漫,薛胜男,陶洁茹,等. 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5,(6):1061-1063.

[11]孙渊,柏宋磊,徐兴.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147-148.

[12]潘岩.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357.

[13]陈轶强,孙婓予.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23,25.

[14]吉木伍里.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53-154.

[15]杨俊,黄和民,陈麒麟.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29-2430.

(收稿日期:2017-06-05)

推荐访问: 创伤 急救 观察 效果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