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与扩大内需的思路及对策

2022-05-08 18:35: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为此,探讨现代服务业在北京市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指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及发展重点。

关键词:扩大内需;北京;现代服务业;目标;途径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X(2013)02-0054-04

2012年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经济、金融的组合拳以及其他有力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情况转好日趋明显。其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和发展扩大内需带来的经济增长良好形势,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调整结构,更快更好地拉动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是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在北京市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服务业通常是指产生于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为基础,高信息化和高知识性的服务业,既体现为新型的服务模式,又包括由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其行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具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21世纪,现代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度和高增值度等特点,例如传统的银行业、商业与运输业,在采用高科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科技元素之后,行业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逐渐演变为现代银行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以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作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业、教育培训等,则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研发与广告设计、技术与管理咨询、信息与资金流通、营销与物流配送等上下游链条式的支持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不断产生知识的增值,并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提升、产业创新与品牌拓展而形成乘数效应。

当前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和我国学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可将其行业的研究范围限定于金融及保险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中介咨询业、商务服务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业、旅游业、创意产业等行业,既包含了生产性服务业,又包含消费性服务业,尤以前者最为重要。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主要形成于20 世纪80 年代,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处于发展高峰。2000 年以来,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职能定位的转变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北京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2006 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 70%,而2008年以来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就业职工人数的比重都已超过70%,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80%,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领先性。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其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首都经济的新亮点。

通过对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的研究可发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扩大内需之间存在着良性动态循环机制。通过促进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起到正向的反作用,一是收入效应作用,起到扩大内需(当然也包括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的作用,二是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收入弹性导致的对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倍增效应。

通过发展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可以有效培育消费热点,积极调整消费结构,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消费热点,如金融及保险消费、物流业消费、信息服务业消费、房地产业消费、中介咨询业消费、商务服务业消费、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文化娱乐业消费、旅游业消费、创意产业等行业消费,既包含了生产性服务业消费,又包含消费性服务业,、网络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同时引导企业调整投向,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现代服务业商品供给体系。

二、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对于带动北京市经济发展和拉动北京市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无论是在硬件环境还是在软件环境方面还存在问题,成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限制了其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1.港口的缺乏

北京市不能像天津那样借助临海资源发展物流业,缺乏有利的航运条件对其他行业的进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使物流业的发展天缺一角。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区域一体化的方式,比如北京市和天津进行一体化合作,北京市利用天津的港口,天津依托北京市的经济实力,两者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2.人口和土地规模的限制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作为基础,虽然北京市现在的人口规模已然很大,但是当需要更大的市场容量时,人口和土地规模不足就会成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缺点。

3.服务业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市场准入限制较多

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完善、城乡互接的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但与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标准相比,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依然很滞后。行业垄断、政策体制的限制和制约,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严格,严重的抑制了民间和国外资本的投入。非盈利性机构发育不成熟且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对服务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

4.各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统一,发育不平衡

虽然近年来北京市形成了王府井、西单、中关村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城区的产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但各城区相似的产业布局,使城区之间的产业功能定位雷同,没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不但如此,总体上讲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城乡服务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形成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难以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相提并论。

三、加快发展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推进思路

北京市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推动。我们拟从政府的层面和行业的层面分别提出相关的推进思路。

(一)政府层面的推进思路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而言,政府必然会承担重要角色。政府应从政策层面对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建议:

1.利用契机,争取更多政策。即应当充分利用国务院要求北京市进行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有利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市应当争取让各大银行的结算业务和清算业务尽可能向其集中,相应的使其能集聚更多的金融交易信息,从而使其能真正成为国内外为之瞩目的与上海、香港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应当争取更多的金融产品的开发权,以活跃北京市的金融业务; 应认真梳理已有的各项税收政策,对不利于北京市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有关的税收政策争取有所改变;或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以增强上北京市在服务业的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吸引力。

2.放松管制,集聚优质资源。即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尽可能打破服务业发展中一些不必要的垄断,吸引更多的民资和外资进入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和新兴行业,促使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金融业中要逐步制定鼓励民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运营,甚至要考虑更多民营银行的准入与发展;要放宽政策吸引更多外资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我们的金融企业,以改善我国金融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运营机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国际上著名的服务业跨国企业集团进入北京市,特别是在国内还未有过的新型服务业态公司的进入。在医疗、 教育、传播、 出版等新兴服务业中,要转变观念,消除进入障碍,在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办医疗、 办教育、 办报纸刊物、办出版社的同时,应放开外资在这些领域的进入。允许有外资独资或控股的医院、学校、报社及出版机构。在传播和出版等比较敏感的领域,则可在进行一定政策限制(如限于商业或娱乐型领域) 的前提下予以开放,而不要将门关得太死。

3.综合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如前所述,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极其宽泛的领域,涉及许多行业,所以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也就分散于各个部门。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出现,更形成了相互交叉或难以明确归属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应当贯彻“一方负责,多方协调”的原则。即将某一行业交叉度较高的服务业(如网络运营、创意产业等)首先落实于某一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而在其他政府管理部门下属的行业中也有类似的企业或业务时,则应同样接受所落实的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政府部门之间则应积极配合、加强协调。目前已有主管部门但却发现归属不当的,则应及时加以调整。此外,为了有效推进重点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如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委员会或办公室),从属于商务委等管理部门,专门研究对上海准备重点推进发展的服务行业的政策措施,统计和积累重点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协调各部门之间在推进重点服务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要认真研究和很好解决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市区两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问题,坚决制止不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区域封锁及对公共资源的垄断问题。

4.合理布局,推进重点建设。即要在空间范围内形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并有重点地推进几个主要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我们建议将目前常用的“服务业集聚区”的提法改为“服务业功能区”(或称“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理由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客观上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功能区域,这是由于在市场的作用下,行业内企业自动集聚而形成的。这说明,具有相同或互补功能的企业客观上就有集聚发展的需要,所以服务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以特定的功能集聚为前提的,同时功能区的布局又是由城市形态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就目前而言,从全市的层面只要重点推进五六个“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即可,其他的就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去自行发展,市里不必直接参与规划。这些“服务业功能区”必须要按国际先进水平来建设,将来一定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处于领先水平。

5.区域统筹,调整规划思路。即要从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相互协调和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内的合理分工,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现代服务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梯度。北京市首先应当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有一个基本判断,然后就应当以整个环渤海经济圈为目标,进行现代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认识各省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弱点,并通过各省市政府间的协调来实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分工与合作。例如,可考虑北京市和天津市进行一体化合作,北京市利用天津市的港口,天津市依托北京市的经济实力,两者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又如,河北省大量的中小企业一旦得到北京市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不仅能如虎添翼,而且北京市的金融业也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二)行业层面的推进思路

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各行业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进本行业服务能级的提升和运营规模的扩大。但本文仅从各行业的共性角度提出一些推进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的建议。

1.由单纯的业务经营型向资源配置型转型

业务经营型就是指主要围绕所接受到的各项业务开展经营活动的传统经营模式; 资源配置型则是指能够把握各方面的市场需求,控制一定范围的业务来源,并能控制实施各种业务经营的资源网络,从而能有效地将市场的业务需求和所控制的运营资源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实行资源配置型的经营模式不仅能使相关的服务企业扩大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市场规模,而且资源配置型企业的集聚,就能促使北京市在某一服务领域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北京市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和海外网络资源丰富的资源配置型企业,另一方面则要求各服务行业不仅要在各种服务硬件设施上投资,更要注重在对国内外服务网络资源的控制能力上投资,这样才可能促使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产生突破性的发展。

2.积极开展各种服务项目的研发和创新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市场要得以拓展就必须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并在区域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效应。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进一步增强对相关资源的控制能力之外,服务产品与服务项目的研发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以金融业为例,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将成为重点。应当从市场特定需求的角度去创新产品。如在旅游行业除了传统的旅游业态和旅游项目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发修学旅游、 怀旧旅游、 医疗保健旅游、 美容健身旅游等新型的旅游业态和专项的旅游项目。在社会服务方面则可积极发展各类高端服务项目以适应已经客观存在的高端服务需求,如可以发展私人律师、私人医生( 或家庭医生) 、私人理财顾问等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服务行业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促使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能级不断提升,从而形成市场拓展的能量和实力。

3.加快高端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步伐

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提升关键在于服务业人才的能级提升。为此,各主要行业应建立专门的人才导入基金,开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本地服务行业人才的培训和提高。各重点服务行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保证在职业务培训的制度化和梯度化。政府部门应努力创造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北京市对于服务业的高端人才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

4.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促进各服务行业的自律自强

必须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依靠各行业的行业协会来对行业内的活动进行协调和自律。行业协会的优势在于其能实现跨系统跨部门,有时甚至是跨地区的沟通与协调,可以通过行业自律的方法对法律规范以外的行为进行伦理规范,可以进行全社会范围的行业统计和信息交流,从而克服目前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管理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对于各服务行业的行业协会,要赋予其更多的权利与职能,甚至可将原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的一些职能转移到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起推动作用,但不要直接参与,以免将行业协会搞成又一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主要由行业内的大企业牵头组织,并可实行企业轮值,但一定要有常设的办事机构,以便能履行起行业协会的日常职能。以行业协会为主,协调并推动各服务行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们认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可从两方面去表述。一是从服务业性质分类的角度,重点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二是从行业分类的角度,重点要推进优势强、贡献率高的支柱型服务业,如金融业、 物流业、信息业、商贸业、 旅游会展业和房地产业,以及上海有相对优势、 且市场有成长空间的服务业新增长点,如医疗、 教育、传媒、 出版、 文艺、 体育等行业。

1.服务业性质角度的推进重点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供中间服务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其生产及社会活动中所产生“中间性需求”的服务行业。要处理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局面自然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有效运作才可能形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必须要在市场层面上有较大的拓展。而对于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市场的拓展主要依托的也将是生产性服务业,因为只有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金融、 物流、 信息资源以及各种专业中介服务行业,才最有可能在环渤海经济圈和全国市场形成相对优势,实现市场拓展之目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主要是从服务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角度考量的。服务行业的知识密集程度决定了该行业的服务能级和附加价值的高低。北京市的企业运营成本是相对较高的,只有产出附加价值更高的企业才可能克服高成本的压力而形成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北京市在“ 十二五”期间就应当重点扶植和推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要想在环渤海经济圈和全国进行拓展,就必须形成一定的差异性优势,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才有可能形成北京市与其他地区在服务能级上的落差,构成自身的差异性优势; 最后,从长远来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能否在北京市真正形成还取决于北京市能否大量集聚高端服务人才,而只有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才可能吸引大量的高端服务人才向北京市集聚。

2.服务业行业角度的推进重点

从行业角度而言,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当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重点推进金融、 物流、 信息、 商贸、 旅游会展和房地产等支柱型服务业的发展;另一头则是要重点推进医疗、 教育、 文艺、体育、 传播、 出版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对于金融、 物流、 信息、 商贸、 旅游会展和房地产等支柱型服务业的界定,实际上早在 2008年北京市市政府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就加以明确了。至今为止,无论从贡献率还是标志性的角度,这六大行业仍然应当属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型行业。这些服务业中的支柱行业基础稳定、成长性较好,并仍有较大市场潜力,在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新一轮发展中,自然要以它们为依托,构成服务业的主要价值源泉和形象标志。除了大力发展和积极依托这些支柱型行业之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北京市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优势资源,推动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医疗、教育、文艺、体育、传播\出版等服务行业。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本文提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探讨现代服务业在北京市市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从政府的层面和行业的层面分别提出相关的推进思路及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 钟若愚.走向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4] 晁钢令,叶巍岭.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49-57.

[责任编辑 王 莉]

推荐访问: 扩大内需 北京市 对策 现代服务业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