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诊断

2022-05-06 13:15:02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 胸部X线显示:8例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双肺纹理增强,2例出现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支气管分布,呈支气管肺炎表现,1例出现网织结节影。胸部CT显示: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者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并可见树芽征存在,其中2例表现为弥漫粟粒样结节,直径3mm以下,树芽征明显,2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另有1例患者出现1例小叶间隔增厚伴局部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结论 当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症状时候,影像学特别是CT上会表现出感染症状,因此当临床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出现类似体征时,应该进行CT检查加以佐证,当出现阳性症状时候应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性,并立即进行相关真菌培养以确诊。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CT

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是一种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疾病[1]。该并发症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之一,我国华南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地区[2]。目前临床对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研究还未有显著成效,临床治疗该类疾病也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形成有效诊疗方法。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各项检查措施的准确性,CT诊断被认为是目前佐证该并发症发生的重要证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中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8例患者的胸腹部X线和CT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3年7月所确诊的27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患者8例,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2~49岁,平均27.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为HIV感染[3]。8例患者的 AIDS临床分期均为C3(符合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诊断标准) [4]。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多次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计数。8例患儿中7例症状好转、血液真菌培养阴性出院,死亡1例。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8例患者均行常规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其中有3例患者共行胸部CT增强扫描3次,腹部CT平扫2次;CT扫描应用Philips Mx 8000螺旋CT机,层厚6.5mm,胸部扫描在常规螺旋扫描基础上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1.3疗效观察 将X线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胸部X线显示 8例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双肺纹理增强,2例出现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支气管分布,呈支气管肺炎表现,1例出现网织结节影。胸部CT显示: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者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并可见树芽征存在,其中2例表现为弥漫粟粒样结节,直径3mm以下,树芽征明显,2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另有一例患者出现1例小叶间隔增厚伴局部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2.2 全部8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真菌培养可见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1例患者皮肤病理活检见马尔尼菲青霉菌。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病毒可以大量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目前临床并无根治之法。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竹鼠肝脏中分离出的深部致病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局限性或播散性深部真菌病;是目前发现的病菌中唯一具有双相型的青霉菌,可在人体内大面积繁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以东南亚一带最为多见,甚至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及台湾等地,因此,该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引起我国医学界学者的重视,并深入进行研究。

陈碧华等研究发现:当艾滋病患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时,期胸部X线、CT检查常会出现多发性浸润性病灶或者局限性肺实变,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磨玻璃密度影,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即网织纹理等现象[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8例X线胸片及胸部CT与刘晋新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本组病例显示小叶中心结节及树牙征等小气道病变及小叶性病变较普遍,其中2例呈直径3mm以下的弥漫粟粒样结节;本组2例CT示病灶累及双肺、纵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及肝脾。由于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易与艾滋病合并的其他症状相符合,但是当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症状时候,影像学特别是CT上会表现出阳性症状,因此当临床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出现类似体征时,应该进行CT检查加以佐证,当出现阳性症状时候应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性,并立即进行相关真菌培养以确诊。

参考文献:

[1]赵成松,刘钢,杨燕,等.儿童艾滋病17例临床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629-630.

[2]罗宏,梁伶.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0(10):627-629.

[3]马大庆.充分发挥影像检查对艾滋病的诊断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1(12):225-226.

[4]刘晋新,唐小平,江松峰,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1(31):239-242.

[5]陈碧华,刘晋新,李子平,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及治疗后随访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2(21):655-657.

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 霉菌 艾滋病 马尔 胸部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