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主要国家招考制度比较与现实反思

2022-05-05 10:4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其高校拥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招考方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宽进严出机制,拥有相对完备的配套措施和社会监督机制。我国在推进招考制度改革时,应树立科学素质教育考试观,推进社会化招考制度,构建完善的诚信监督平台;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坚持多元化录取机制;采取宽进严出、中期淘汰、允许留级的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欧美国家;招考制度;素质教育

招考制度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较为活跃和敏感的话题,不仅对高校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引导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国务院于2014年9月3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的序幕。因此,考察欧美主要国家的招考制度,有益于为我国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一、欧美主要国家招考制度比较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其高校拥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招考方式与内容也更为灵活多样,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配套措施和社会监督机制。

英国推行考、招、录分离的高校招生制度。英国既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考试,也没有自主招生考试,高校在严格的社会监督下具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依据学生获得的资格证书和综合考评成绩选拔人才。当前,英国高校招生制度正进行深入改革,入学资格证书考试走向多元化。2008年开始试点的大学先修课程(Cambridge Pre-U)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学生获得的资格证书,并将各类资格证书予以量化,对学生择优录取;近年来提出招收多元化学生的目标,重视弱势家庭的学生,以促进入学公平[1]。德国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采取入学资格认可制度,且每所大学都有独立的招考制度,不同高校对不同申请者具有不同的要求,但都重视学生的入学资格证书、平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德国高校普遍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中途辍学的学生比较多。1970年以前,意大利高校招生由全国统一组织并实行计划名额;1970年以后,高校招生不再举行升学考试,凡是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都有资格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心仪的高校和专业注册就读。意大利高校具有完善的淘汰机制,学生淘汰率较高。法国推行全国会考制度,学生入读高校必须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并通过全国会考。根据现行高考制度,法国不同类型高校采用宽进严出式和筛选式两种方式。

美国设有大学录取委员会及辖区各类考试中心为考生服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高校要求,自主选择参加由教育考试机构组织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Ⅰ(SATⅠ)和学术能力评估测试Ⅱ(SATⅡ)。SATⅠ测试英语和数学,SATⅡ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还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考查科目为语言、数学、阅读和科学推理。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推行社会化考试,考生就近选择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淡化高校与考生所在中学的联系,确保中学教育免受升学压力影响,避免有些高校只录取重点中学高材生而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同时,美国依据高校的不同类型推行竞争性招生、选择性招生、最低限度筛选、开放性招生等录取政策,许多社区学院和部分州立大学都采取开放性招生录取政策,保障人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加拿大也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和全国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加拿大各省中小学学制不同,各高校具体入学条件也不尽相同,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中学毕业、各科毕业成绩及格且主科成绩在65分或70分以上。加拿大绝大多数省份中小学学制为12年,学生毕业后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且符合高校具体要求即可入读大学。安大略省中小学学制为13年,该省的学生必须读完13年中小学并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后方可入读大学;魁北克省是加拿大唯一采用中小学11年学制的省份,该省的中学毕业生必须在普通或职业教育学院学习2年预科后才能进入大学学习[3]。有些专业,如法律、医科、牙科、经济管理等在招生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专门的水平考试,如法律专业招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法学院录取考试(LSAT)。

由此可见,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国情对高校招考制度改革的影响、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考试机会及考试形式多样化、录取标准综合化、注重相关配套机制与政策保障。[4]

二、中国招考制度现实与反思

早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就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2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考制度改革不但对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而且直接关系着我国高校的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长期博弈的现实结果。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本国国情,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建立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和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教育部于2014年12月1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为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配套措施。应试教育与考试共生共存、互为条件、互相诱导、互为促进,承载着莘莘学子的光荣与梦想。因此,应当辨证地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考试选才与学校育才的关系,为素质教育寻找到生长的基点,并逐步促进其全面而深入地实施[5]。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考试,高考应当是素质教育之考试、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之考试、合乎教育宗旨之考试。

朱小曼等学者指出,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效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6],构筑素质教育视野下的现代高考制度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构筑素质教育视野下的现代高考体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尤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现代高考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功能等检验素质教育质量、选拔合适人才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需要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的育才与素质高考的选才应具有协同性、衔接性和一致性。因此,现代高考的根本标准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和长效性。但是,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现代高考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由高考制度改革引领素质教育实施的希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但事实上,单凭招考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近年来,许多人对高考改革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高考改革破解教育难题,或者将高考改革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实际上,高考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是社会矛盾和教育竞争的集中体现,毕竟招考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重大民生议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最复杂、最敏感的改革。[7]

综上所述,采取渐进的方式,立足我国国情,选择性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完善我国招考制度的现实诉求。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应当是更新传统的考试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组织考试,消减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作用。纵观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招考制度,结合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传统文化的现实情况,坚持国家统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推行多元化录取的招考机制,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与监督机制,是招考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8]。因此,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推进社会化招考制度,进一步构建科学的教育运行质态,打造完善的诚信监督平台,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完善多元化招考机制,采行宽进严出、中期淘汰、允许留级的高校招生培养策略,是我国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努力方向,更是推动素质教育顺利实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2][3]符华兴,王建武.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352,130,418.

[4]杨思帆.国外高考改革趋势:比较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05):41-43,63.

[5]田建荣.科举教育的传统与变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238-239.

[6]田建荣.采行考试是历史的选择[J].湖北招生考试,2005(08):10-11.

[7]刘海峰.理性认识高考制度 稳步推进高考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14-16.

[8]尹达,田建荣.坚守与突围:中日韩对多元化招生机制的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4(02):84-88.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吴婷

推荐访问: 招考 反思 现实 制度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