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脏肿瘤有迹可循

2022-04-30 16:40:02 | 浏览次数:

人体的肿瘤各种各样,但常见恶性肿瘤有10多种。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总数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50%左右。

守护人體“化工厂”需远离五大“天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朱继业表示,作为人体的“化工厂”,生物化学的代谢、生成与加工都在肝脏中进行。

肝脏拥有代谢功能。蛋白、脂肪和糖这三大物质的代谢,以及维生素和激素都要依靠肝脏进行代谢。

肝脏拥有合成功能。大多数摄入的营养物质,通过胃与小肠消化吸收后,经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加工”,通过肝细胞的作用合成许多人体所需的各种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糖原、胆固醇、胆盐等。

肝脏还拥有凝血功能。四种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肝脏的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也正因此,肝脏“天敌”众多。其中最大一类敌人是肝炎病毒。

当人体的免疫细胞发现肝脏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就去要清除病毒。清除过程中,肝炎病毒寄宿的肝细胞受到影响,坏死以后转氨酶胆红素就会释放出来,于是形成了肝炎。

肝炎病毒分甲、乙、丙、丁、戊五种。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过接触可导致传染,一般会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变成慢性炎症,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丁型肝炎通常情况下与乙型肝炎并存。

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的病人约占总人口数的7%,累计9800万人。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是血液、体液等。

肝脏的第二个“天敌”是酒精,大量饮酒会对肝脏细胞造成不易逆转的损伤。第三个致病因素则是黄曲霉素,这种毒素多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此外,被重金属污染的海鲜、以及某些药物都会对肝脏细胞造成危害。

肿瘤标志物异常需警惕

作为人体的化工厂,通过检测肝脏的一些基本指标能反映出肝脏的大致健康状况。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它平时“住在”肝细胞里,正常情况下不会跑出来。但如果肝细胞受损、破裂,转氨酶就会被释放出来,体检报告中显示指标升高。破坏得越多,转氨酶就会越高。当肝细胞破坏到一定程度,肝功能就会受影响。

其次,作为与肝脏有关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如果甲胎蛋白(AFP)高于一定数值则需要复查,多是肝脏肿瘤引起的升高。

如果患者通过肝功能检查发现上述指数出现异常波动,或伴随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恶心、厌油,以及皮肤发黄等症状,可在专业医生诊疗后,通过影像学核磁共振进行检查是否患有肝脏肿瘤,尽早发现,尽早对症治疗。小的良性囊肿可保守治疗,如果检查诊断的结果是肝癌,需要做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切除手术、肝移植手术以及消融手术。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除肝移植之外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案。但大部分肝癌患者有肝炎、肝硬化合并症,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极大地增加了肝切除手术的风险、也会增加肝癌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及3年、5年死亡率。

朱继业主任提示,术前必须对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详尽的评估,术前准确的肝脏储备功能、门静脉压力评估及术中精确操作,可以让大部分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获得安全手术切除的机会,门静脉高压并非肝癌手术切除的禁忌症。“对于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肝移植则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朱继业主任强调。

拓展阅读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朱继业教授作为国家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及2017年版的共同起草人,对此诊疗规范做一解读,仅供患者朋友参考。

我国是肝癌大国,全球每年一半以上的新发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我国的肝癌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多具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这与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了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倡导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诊疗规范的出台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全世界的肝癌诊治提供了中国经验。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不断地深入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组织专家对2011版的诊疗规范进行了修订,并于2017年6月发布了最新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第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肝癌分期。

肝癌的分期对于预后的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肝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因素、病人一般情况及肝功能储备情况等,国际上已有多个不同的肝癌分期标准,如: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分期、日本肝病学会分期(JSH)、亚太肝病学会分期(APASL)等等,各类分期之间差异明显,难以统一。2017年新版规范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及临床实践积累,依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肝功能情况、肝外转移、血管侵犯、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特征将肝癌进行分期,同时基于不同分期列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选择,其中适当扩大了肝癌手术切除的适应证,肝癌肝移植的适用条件也相应放宽,形成了一套为我国肝癌患者量身定制的肝癌分期和治疗选择系统。

相比于之前的几种国外肝癌分期,中国肝癌分期的显著优点是为全身状态相对较好,但肿瘤数目较多(≥4个)或较大(>5cm)甚至血管侵犯的病人提供了手术治疗或消融治疗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大大改善了这类病人的预后。

此外,新版规范也体现了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在肝癌诊断标准中的良好诊断方法。

与此同时,《规范》针对新的肝癌分期重新规范了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在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中,手术仍是首选,局部消融是作为手术切除之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结节不超过3个、最大肿瘤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病人。介入治疗(TACE)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近些年来,虽然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肝癌诊治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相信在新的肝癌诊疗规范的指引下,多学科之间的配合将更加紧密,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将更加规范。而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仍需要在新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各个治疗中心和各个学科更应加强相互交流,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肝癌诊疗规范,共同提高我国肝癌诊治的水平。

推荐访问: 肝脏 肿瘤 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