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2022-04-28 15:05:02 | 浏览次数:

【关键词】 川芎嗪;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心绞痛

自2005年1月至2007 年10月,应用川芎嗪静脉滴注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80例,疗效满意。以前中药针剂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多为丹参及银杏制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住院患者, 全部符合冠心病(CAD)、

心绞痛(AP)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且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40~75岁;②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在2次以上;③静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ST、T改变,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④年龄≥75岁,近期有出血性疾病,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溃疡,肺结核,明显的高血压患者排除(≥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中位年龄61.2岁,病程2~20年,中位时间8.3年。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中位年龄61.8岁,病程2.6~20.5年,中位时间8.1年。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每天描记静息心电图1次。给予口服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心绞痛发作时给予吸氧、含化硝酸甘油。对高危患者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吸氧48~72 h,后改为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嗪粉针剂(长春海王生物治药有限责任公司)0.2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肝素钙(立迈清,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5 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周后停用。两组均连用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AP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2有效:AP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ST段压低,治疗后回升0.05 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25%以上,或T波由低平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3无效:各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甚至死亡,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m以上。以显效和有效数总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记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无退出者,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见表1、2。治疗组注射部位均有皮下出血,牙龈出血8例,鼻出血6例,停药后均自然恢复,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出血等症状。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诱发管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或内膜损伤诱发血管痉孪,可单独存在,亦可与血栓形成并存[2]。目前多主张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管痉挛,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低分子肝素经研究证明主要作用于第十因子,对第二因子作用较弱,故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且对凝血和纤容系统影响较小,产生抗栓作用时,出血可能性较小。川芎嗪为川芎提取物,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抑制缺血时自由基的产生,对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可防止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粘附及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防止微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张力,提高冠脉血流量和增加能量代谢[3]。二者合用能起到扩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的控制UAP。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庞明阳,申小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7):3314-3315.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2.

[3] 凌一揆.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49-150.

推荐访问: 肝素 心绞痛 不稳定 疗效 分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