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04-13 10:51:49 | 浏览次数:

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一、引起猪链球菌病的原因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动物与人的鼻咽部、皮肤、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上,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皮肤与黏膜的创伤面感染,妊娠母猪的子宫和阴道可带病菌,其产下的仔猪能经产道感染而发病。病猪与带菌猪均为传染源。

二、流行特点

猪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炎热的6~10月份发生为多见。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等都可诱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流行。在临床上常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肺疫、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等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这不仅使病情复杂化,而且增大了病死率和防治的难度。

三、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在发病初期,病猪的体温升高到40.5-42℃,呈稽留热,出现精神萎顿,食欲大减甚至拒绝进食,呼吸比较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在发病后期,病猪的耳、胸、腹部均有红、紫色斑点出现。病猪的粪便比较干燥,有的呈串珠状,表面附有血液或黏液。13%的猪发病时出现跛行现象。败血症型发病到死亡时间比较短,一般2-4天。

2.关节炎型。患此种病症的猪发病时,前肢腕关节和后肢跗关节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并伴有疼痛感,导致病猪跛行或以前肢爬行。此类病症属于慢性病害,因此,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均可发病。

3.脑膜脑炎型。在发病初期,病猪的体温骤然升高,并伴随食欲下降,粪便干燥表现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发病中期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发病后期病猪四肢麻痹,呈游泳状态。发病较快,发病1-2天即可死亡,死亡率高达86%。

四、病理变化

1.败血症型。血凝不良,紫红色煤焦油样血液;皮下组织多处呈现大面积弥散性紫红色或玫瑰红色出血斑点;粘膜、浆膜下出血;鼻粘膜呈现紫红色;喉头、气管、肺充血,出血、肿胀;轻度或中度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内膜表面有出血点;脾呈暗红色,肿大、柔软、易脆;鼻粘膜、胃、全身淋巴结、小肠粘膜、脑膜、胰腺、肾脏、膀胱粘膜充血、出血;浆膜与间质炎性水肿。

2.腦膜脑炎型。主见脑膜充血、出血;个别病例可见脑膜下有积液;脑组织切面有明显的出血点等。心内膜炎时表现为心瓣膜变硬增厚;心瓣膜、心房、心室或血管中有时可见菜花样赘生物。关节炎时可见关节腔内存在黄色胶胨样或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

3.慢性型。心内膜炎时,心瓣增厚,表面粗糙,在瓣上有菜花样赘生物,常见二或三尖瓣,有时还见于心房、心室和血管内。关节炎时,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冻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免疫预防。疫区(场)在6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苗,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不论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浓缩菌苗注射3毫升,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猪链球菌弱毒菌苗,每头猪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六个月。

(2)药物预防。猪场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预防以防治本病的发生。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连喂4—6周。

2.治疗。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每天肌注2—4次,庆大霉素1—2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日肌注2次。也可用乙酰环丙沙星治疗,2.5—1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隔12小时注射一次,连用3天,能迅速改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

推荐访问: 诊断 治疗 猪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