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2022-04-08 08:20:21 | 浏览次数: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所以设计好有效提问成为生物课堂的关键。本文仅从选择好切入点、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串、挖掘辐射式问题和控制好节奏方面对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生物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是一种互动的行为,是一种生成的过程,是要占据大量时间的,因此这里就产生了一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之间的矛盾: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探究性学习与教学时间紧张之间的平衡。笔者认为,增加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时机,切准要害,选好对象,科学施法。

1、选择好切入点,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随意性、形式性的提问都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选择好提问角度,把握契机,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应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兴趣、维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高潮转入低潮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放松性和幽默性问题,这样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出现。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疑:①于无疑处设疑。可挖掘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问无疑点,必然兴趣索然,激不起探究气氛;②于重点、难点处设疑。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此处提问,提要钩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攻关,把难点攻破、重点深化。问无重点,如履平地,难以培养能力;③于枯燥无味处设疑。此处设疑,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如直接让学生去记“核酸的概念、分布、结构、功能是什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当我讲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时,我就换了个角度问学生:你们有谁听说过案件侦破工作中的DNA指纹法?有谁知道DNA在案件侦破工作中

有什么作用?还有谁听说过DNA亲子鉴定?这样发问,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波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立即活跃起讨论的气氛,很自然的掌握了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2、把握好难易度,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提问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引不起兴趣,失去提问价值,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提问过难,不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赶鸭子上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启动。难易度的把握,应当是对准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宜。因此,提问设计时必须要注意三点:①有针对性。要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把问题放在关键处;②要有新颖性。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要善于收集、总结、运用鲜明的材料与问题相衔接,有讨论的余地,使学生有发挥个性思维的空间;③有思考性。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尽量少问一些,能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多一些。

3、设计问题串,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对一节课内容的进行梳理,设计一些能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问题串,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迷惑到顿然醒悟;使学生的思维由渐进向突进发展,时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认知的升华,主动构建生物学知识。

例如,讲“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②线粒体的显微结构如何?③有氧呼吸的常用底物是什么?④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分为几个阶段?⑤第一阶段主要发生什么物质变化?场所在哪里?⑥第二阶段主要发生什么物质变化?场所在哪里?⑦第三阶段发生什么物质变化?场所在哪里?⑧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有什么异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几个阶段?⑨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中反应物中的各种元素的去向如何?⑩有氧呼吸的能量转移效率达到多少?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根据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等,这些问题形成的问题串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结起来,在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生物学知识,思维向深层次发展,激发了学习的浓厚兴趣,有效地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4、注重挖掘辐射式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提问,以启发学生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如复习“蛋白质的功能”,我就设计了一系列辐射式的问题:①主动运输需要哪两个的条件?②内分泌的中枢是什么?③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联系?④为什么蛋白质需要每天摄入?⑤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当然教师还要理性地认识到,辐射式问题并不是随意的问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在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提出辐射式问题要把握好度,问题的范围要适当,问题的指向要明确。

5、控制好节奏,奏响师生共鸣曲

课堂提问,必须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确定好速度。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直接回答,应给学生有充足的质疑和构思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拔、诱导,逐步完善知识涉的内涵,启发学生的思维,获取反馈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时,可稍作停顿或变换声调,辅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诱导学生思考,取得提问的最佳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提问节奏”的艺术,使每一个提问处理得恰到好处,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浅谈 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