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2022-04-01 08:43:38 | 浏览次数: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中的创造思维决定了思维主体的独特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度,扩展其知识面,疏导其知识系统,更好地实践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吸取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能对既知的数学定理或公式进行证明和推理,能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做系统性的阐述并提出自己独特性的见解。其中,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基础是学生的质疑水平,而最终的目标则是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灵活运用,即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1. 应试教育制约初中数学思维的发展

我国初中数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有着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创造性思维对初中数学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把在初中数学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一)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动力。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是“情景教学”,教师应该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工程建筑中采用的结构大多是三角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说法有什么现实依据”等问题,也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然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引导,如可以向学生播放小狗吃骨头的视频,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发散思维是通过初中生的质疑来建立和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兴趣,还需要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对象不仅是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某位数学教师的解题思路,发散思维能打破常规思路,建立多方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而疑问的终端就是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建立,具体措施有重视学生的疑问,发动学生对疑问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鼓励学生对答案质疑,打破固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探索,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对其进行一题多思和一题多解,促进自己及学生的传统思维角度的改变。

(三)运用“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主要采取“发现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置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多方面、多角度地对问题的线索进行猜想和探索,并积极大胆地表述和证明结论,例如在指导学生利用正多边形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有的图形可以进行镶嵌,但是有的就不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开始自主进行实验,并得出相关结论,通过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这节数学课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和亲自实践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针对初中数学的学科属性和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初中数学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发展与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推荐访问: 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 试论 初中数学 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