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信仰及其在宋元文学艺术中的表现

2022-03-24 11:01:48 | 浏览次数:

[摘要]在古印度各地,无论大小二乘、僧俗二众,都非常盛行孔雀明王的修持。早在公元4世纪,孔雀明王相关经典即已传译于中土,其极具现世利益的功德,引得无数信众顶礼膜拜,持咒设坛,不一而足。无论是汉传密教、藏传密教、滇密,抑或是曰本东密、台密等,都视其为非常重要的本尊修法之一,在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都受到广泛持奉。这一信仰在宋元文学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密教世俗化的集中反映。

[关键词]密教;孔雀明王;持咒;宋元文艺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9)02-0075-08

有关孔雀明王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叶。1928年,法国学者烈维著、冯承钧译《孔雀经与正法念处经研究》一书汉译本问世,就孔雀明王相关经典进行研读™pl5)。书中对《孔雀经》诸本进行对勘,并就其中之诸神名及地理名进行大量考辨,但所关注的仅仅是名物的考查方面。进人1980年代,刘长久等诸位学者编著了《大足石刻研究》一书,其中李巳生《大足石刻概述》一文,对大足宝顶山第13号窟和石门山第8号窟中有关部分孔雀明王图像的名称,以及着装做了简要的描述,为孔雀明王的研究做了最基础的工作[2]〜5)。之后,阎文儒先生编著了《中国石窟艺术总论》,该书中关涉孔雀明王的,主要讨论了孔雀明王造像的造型依据,并认为此类造像应是根据不空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或义净所译《佛说大孔雀咒王经》而创作出的变相,并辅以相应经文为佐证[3](p286)。进人1990年代,黎方银先生著《大足石窟艺术》一,书,其中也对大足地区孔雀明王造像进行大致描述,并根据题记推断北山石刻的年代当属于南宋时期[4](pl26)。之后,陈灼先生发表《识孔雀明王龛“巨手”》一文m(plTO),其中对孔雀明王的出现,以及在佛经的依据和形象的溯源做了相关的讨论和研究,推考宝顶山孔雀明王龛巨手出自佛典“一手遮天”的故事,并认为孔雀明王可能是印度阿育王(孔雀王)演化而来。这种观点为孔雀明主的研究注人了新的活力。1994年,胡文和先生著《四川道教、佛教石窟艺术》一书,对四川地区出现的孔雀明玉形象做了全面的介绍,并与印度、日本地区孔雀明王形象做了简要的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4)。此外,1996年,王惠民先生又发表了《论〈孔雀明王经〉及其在敦煌、大足的流传》一文®,对我国中原北方的石窟中出现的孔雀明王造像的来源、经典依据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并比较孔雀明王佛教经文的产生、内容及与道教《孔雀明王经》的异同,考察现存敦煌遗书中的与该经相关的写本,以及现存敦煌和四川大足的孔雀明王造像等情况。近年来,有关孔雀明王的研究集中在相关经典的文本研究及其密教化的解读方面。如任曜新、杨富学所著的《〈孔雀明王经〉文本的形成与密教化:>〉®;杜斗城《鲍威尔写本〈孔雀王咒经〉与龟兹密教》等®,对孔雀明王经文本的生成及其密教化过程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回顾上述研究成果,关于孔雀明王的研究,学者各有侧重,或专于探讨图像,或专究经典文本,但大多偏重于对图像的解读,而对于孔雀明王信仰在宋元的世俗化及其传持与影响方面,尚乏集中成果,因此,本文结合佛典文献、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和出土文物等实物资料,全面探讨其在宋元社会的流播与影响。

一、孔雀明王信仰的缘起、法相及神格

孔雀明王,密教本尊之一。梵名肘此^—mayiTriA—vidya"—ra^"n~i%音译摩河摩瑜利罗阇。意译作孔雀王、佛母孔雀大明王、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简称孔雀明玉。孔雀明王信仰的兴起,缘起于唐不空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所载的一则故事:“时有一宓刍,名曰莎底。出家未久,新受近圆,学毘奈耶教,为众破薪,营澡浴事。有大黑蛇从朽木孔出,螫彼宓刍右足拇指,毒气遍身,闷绝于地,口中吐沫,两目翻上。尔时具寿阿难陀见彼宓刍,为毒所中,极受苦痛,疾往佛所。礼双足已,而白佛言:‘世尊!莎底宓刍,为毒所中,受大苦恼。’具如上说。如来大悲,云何救护。作是语已。尔时佛告阿难陀:‘我有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有大威力,能灭"切诸毒,怖畏灾te,摄受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汝持我此佛母明王陀罗尼,为莎底宓刍而作救护。为结地界,结方隅界,令得安隐,所有苦恼,皆得消除。’”[7](#19"M16h)这是一种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此即孔雀明王咒。阿难立刻持此孔雀明王法为莎底做救护。“时莎底宓刍,苦毒消散,身得安乐,从地而起”。由此因缘,孔雀明王法门广传于世。此外,还有一则佛经故事,亦记载了持诵此咒的因缘。在久远以前,雪山有一金色大孔雀王,平素持诵该咒甚勤,因此,恒得安稳。有一次,由于贪爱逸乐,与众多孔雀女到远地山中嬉戏,而未诵该咒,因此,为猎人捕捉。他在被缚之时,恢复正念,持诵该咒,终于解脱系缚,得到自由。释尊的这些开示,就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罗尼为世人所知的开始。

在古印度,孔雀被认为是特异的禽类,有诸多不可思议事0如好食毒虫、毒草,且诸毒不能加害,反增其羽毛色泽光鲜,且具有胜诸各类禽兽的解毒能力。另外,据后秦道朗译《涅槃经》卷三十五载:“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娠”mmw、可知,孔雀闻雷振声,即可成胎。此外,雌孔雀闻雄孔雀的鳴叫,或与其影子相接触,亦可成孕等。孔雀的这种特异性,也使得孔雀明王经咒信仰浸染了诸多神秘色彩,在古印度非常盛行。佛经所载的金色孔雀(或称金翅鸟),显然不是普通的禽类孔雀,而是佛陀的化现,即为佛陀的化身。竺法护所译的《生经》卷五《佛说孔雀经第五十一》佛陀本生故事中有:“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孔雀者,我身是也。”[7](#3"pl05a)密教经典中亦有:“此孔雀王者,大日如来化身是。”上述种种,说明“孔雀”“孔雀王”是佛陀的本身,后被世人称为孔雀明王。孔雀明王就是专食毒虫、毒草的孔雀之神格化神祇,南朝梁僧伽婆罗多译《孔雀王咒经》卷上:“彼孔雀王有时以此大孔雀明王不作咒诵,拥护安乐,而与多林孔雀女,从园至园,从苑至苑,从山至山,贪着于欲处,橋迷多痴闷,提携游行,放逸自橋,人一山穴。于彼长夜,怨家怨友,常伺其便,以孔雀绳缚彼。孔雀王将至怨中,心自作念,唯此大孔雀明王有咒如是。”m(®9"PPm)。上述故事记载了孔雀王与孔雀女欢游,为怨友所缚,以孔雀王咒得脱。可以想见本经的咒术力:ft,这类孔雀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据说《孔雀王经》的流传,还与毗沙门天王崇拜有关,据梁僧伽婆罗译《孔雀王咒经》卷下:“佛云:’《孔雀王咒》,四天王所说,所随喜’。[7](卷19,p.456c)

推荐访问: 明王 宋元 文学艺术 孔雀 信仰